哇哇的意思
注音 ㄨㄚ ㄨㄚ
拼音 wā wā
詞性 擬聲詞
基本釋義
⒈ 如老鴉叫聲、小孩兒哭聲、叫喊聲等。
英wawa(sound of crying);
⒉ 形容花言巧語。
例利舌哇哇。
英sweet words;
英文 sound of crying
德語 Wa, wa! (Schreie von Raben, Krähen; Weinen eines kleinen Kindes, ...)
哇哇「ㄨㄚ ㄨㄚ」
⒈ 1能言善辯。
引漢·揚雄《太玄經·卷五·飾》:「利口哇哇,商人之貞。」
⒉ 娃娃。
引元·無名氏《抱妝盒·第二折》:「你道是別人家的哇哇?他是西宮李美人生的太子!」
⒊ 狀聲詞:(1) 形容小孩剛學說話的聲音。宋·蘇洵〈張益州畫像記〉:「有童哇哇,亦既能言。」(2) 形容哭、笑聲。《老殘遊記》第二回:「那孩子只是哇哇的哭,並不說話。」(3) 形容叫喊聲。(4) 形容鳥叫聲。《水滸傳》第七回:「正在那喧鬨,只聽得門外老鴉哇哇的叫。」
例如:「他氣得哇哇直叫。」
引證解釋
⒈ 善言貌。
引漢 揚雄 《太玄·飾》:“利舌哇哇,商人之貞。”
⒉ 形容小兒學語貌。
引宋 蘇洵 《張益州畫像記》:“有童哇哇,亦既能言。”
⒊ 象聲詞。哭、笑聲。
引北周 衛元嵩 《元包經·少陰》:“男反其室,女歸其家。言唯唯,笑哇哇。”
《老殘遊記》第二回:“那個孩子只是哇哇的哭,並不説話。”
⒋ 象聲詞。吵嚷聲。
引毛澤東 《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和今後的任務》:“多收一些農業稅,有些人就哇哇叫。”
⒌ 象聲詞。鳥鳴聲。
引《當代》1981年第1期:“湖底蘆葦茂密,其間不時射出一隻野禽在空中哇哇鳴叫兩聲。”
⒍ 娃娃。
引元 李行道 《灰闌記》第二折:“那員外也請小的每吃滿月酒,看見倒生的一個好哇哇。”
元 無名氏 《抱妝盒》第二折:“別人家的哇哇,料在 金水橋 河下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