吠狗的意思
注音 ㄈㄟˋ ㄍㄡˇ
拼音 fèi gǒu
基本釋義
⒈ 看守門戶的狗。聞聲則吠,故稱。
⒉ 古地名。
引證解釋
⒈ 看守門戶的狗。聞聲則吠,故稱。 宋 蘇軾 有《餘來儋耳得吠狗》詩。
引《左傳·昭公二十三年》:“吏人之與 叔孫 居於 箕 者,請其吠狗,弗與。”
孔穎達 疏:“狗有吠守者,有主獵者……吏人請 叔孫 乞其吠守之狗。”
《新唐書·李棲筠傳》:“宿賊 張度 保 陽羨 西山,累年吏討不克。至是發卒捕斬,支黨皆盡,裡無吠狗。”
⒉ 古地名。
引《國語·齊語》:“反其侵地 柴夫、吠狗。”
韋昭 注:“燕 之二邑。”
▸ 驢鳴狗吠
▸ 家狗向裡吠
▸ 雞鳴狗吠
▸ 狗吠不驚
▸ 狗吠非主
▸ 狗吠之驚
▸ 狗吠之警
▸ 蛙鳴狗吠
▸ 跖狗吠堯
▸ 狗洞
▸ 打狗
▸ 三狗
▸ 灑狗血
▸ 肉包子打狗
▸ 犬吠
▸ 人面狗心
▸ 群犬吠所怪
▸ 犬吠之盜
▸ 人模狗樣
▸ 犬不夜吠
▸ 犬吠之警
▸ 獅子狗
▸ 熱狗
▸ 烹狗藏弓
▸ 跑狗
▸ 跑狗場
▸ 牛黃狗寶
▸ 烹狗
▸ 猱獅狗
▸ 泥車瓦狗
▸ 泥鰍狗子
▸ 鳴吠客
▸ 鳴吠
▸ 木狗子
▸ 摸雞偷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