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國的意思
注音 ㄐㄨㄣ ㄗˇ ㄍㄨㄛˊ
拼音 jūn zǐ guó
基本釋義
⒈ 古代傳說中的邦國。其國風俗淳樸,好讓不爭。漢·唐時指朝鮮、日本一帶為“君子國”。
君子國「ㄐㄨㄣ ㄗˇ ㄍㄨㄛˊ」
⒈ 神話傳說中的國名。
引《山海經·海外東經》:「君子國在其北,衣冠帶劍,食獸,使二大虎在旁,其人好讓不爭。」
⒉ 國名。唐時新羅國的自稱。參見「新羅」條。
⒊ 戲曲劇目。隋唐故事戲。為廉錦楓取珠以報唐敖救命之恩的故事。參見「廉錦楓」條。
引證解釋
⒈ 古代傳說中的邦國。其國風俗淳樸,好讓不爭。
引《山海經·海外東經》:“君子國 在其北。衣冠帶劍,食獸,使二大虎在旁。其人好讓不爭。”
清 李汝珍 的長篇小說《鏡花緣》中據此敷演、描述的禮樂之邦,亦稱君子國。 《鏡花緣》第十回:“唐敖 因素聞 君子國 好讓不爭,想來必是禮樂之邦,所以約了 多九公 上岸,要去瞻仰。”
後常以諷刺外君子而內小人的國家。 毛澤東 《將革命進行到底》:“應該怎樣來對付這些君子國的先生們呢?”
⒉ 漢 唐 時指 朝鮮、日本 一帶為“君子國”。
引《後漢書·東夷傳序》:“﹝東夷﹞天性柔順,易以道御,至有 君子、不死 之國焉。”
《新唐書·東夷傳·新羅》:“﹝ 興光 ﹞子 承慶 襲王,詔 璹 曰:‘ 新羅 號 君子國,知《詩》、《書》。’”
清 黃遵憲 《送宍戶公使之燕京》詩:“是有 君子國,掛劍知儒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