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的意思
注音 ㄒㄧㄤˋ
拼音 xiàng
基本釋義
國語辭典簡編本
向「ㄒㄧㄤˋ」
1.方位。
造句去向、暈頭轉向
2.面對著、朝著。
造句向陽、相向、向前看
3.意志之歸趨。
造句志向、意向
4.先前、以前。
造句向來、一向
5.偏袒、偏愛。
造句爸爸總是向著小妹。
6.臨近、接近。
造句向晚
7.姓。
注音 ㄒㄧㄤˋ
拼音 xiàng
[名]
1.北面的窗戶。《說文解字.宀部》:「向,北出牖也。」《詩經.豳風.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戶。」
2.方位。如:「方向」、「暈頭轉向」。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四下.黔遊日記》:「南北向皆有脊中亙。」
3.意志之歸趨。如:「志向」、「意向」。
4.國名。周代諸侯國之一。故址約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莒縣南。
5.姓。如晉代有向秀。
[動]
1.對著、朝著。如:「向陽」、「相向」。唐.劉長卿〈餞別王十一南遊〉詩:「飛鳥沒何處,青山空向人。」
2.崇尚、景仰。如:「人心向背」。《史記.卷一二○.汲黯傳》:「上方向儒術,尊公孫弘。」《新唐書.卷一九七.循吏傳.賈敦頤傳》:「咸亨初,敦實為洛州長史,亦寬惠,人心懷向。」
3.偏袒、偏愛。如:「爸爸總是向著小妹。」
4.臨近、接近。如:「向晚」。唐.白居易〈東坡種花〉詩二首之二:「東坡春向暮,樹木今何如?」
[形]
昔日、從前。晉.陶淵明〈桃花源記〉:「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唐.白居易〈琵琶行〉:「淒淒不似向前聲。」
[副]
1.一直以來、從來。如:「向來」、「向有研究」。《三國演義》第一四回:「臣向蒙國恩,刻思圖報。」
2.方才、剛才。《金史.卷八五.世宗諸子傳.永功傳》:「向見年少婦人自水邊小徑去矣。」
[介]
表動作的方向、對象。如:「向前看」、「向人請教」。
▸ 人心向背
▸ 人心所向
▸ 人心歸向
▸ 取向
▸ 趨向
▸ 傾向
▸ 頃向
▸ 傾向性
▸ 去向
▸ 趣向
▸ 切向力
▸ 企向
▸ 祈向
▸ 切向加速度
▸ 切向速度
▸ 前向
▸ 前一向
▸ 偏向
▸ 蘄向
▸ 偏向角
▸ 偏三向四
▸ 逆向
▸ 拈向
▸ 奈向
▸ 慕向
▸ 迷向
▸ 矇頭轉向
▸ 面向
▸ 門向
▸ 懵頭轉向
▸ 內向
▸ 朦頭轉向
▸ 面向機器的語言
▸ 靡然向風
▸ 沒偏沒向
▸ 矛盾相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