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的意思
注音 ㄙ ㄊㄨˊ
拼音 sī tú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官名。相傳少昊始置,唐·虞因之。複姓。
英文 minister of education (history), two-character surname Situ
德語 Situ (Eig, Fam)
法語 Situ
國語辭典簡編本
司徒「ㄙ ㄊㄨˊ」
1.古代的職官。周時為六卿之一,掌理教化。東漢時改與大司馬、大司空並為三公。歷代沿用,至明代時廢。
2.複姓。
司徒「ㄙ ㄊㄨˊ」
⒈ 職官名。《周禮》地官有大司徒,為六卿之一,掌理教化。漢哀帝時改丞相為大司徒,東漢時改為司徒,主管教化,與大司馬、大司空併為三公。魏沿用,但三公僅為虛銜,不涉朝政。隋唐以後三公參議政事。歷代沿用,至明代而廢。清代俗稱戶部尚書為「大司徒」。
⒉ 複姓。如唐代有司徒映。
引證解釋
⒈ 官名。相傳 少昊 始置, 唐 虞 因之。 周 時為六卿之一,曰地官大司徒。掌管國家的土地和人民的教化。 漢哀帝 元壽 二年,改丞相為大司徒,與大司馬、大司空並列三公。 東漢 時改稱司徒。歷代因之, 明 廢。後別稱戶部尚書為大司徒。參閱《通志·職官二》、《續通典·職官二》。
引明 伊耕 《春懷》詩:“轉輸坐見司徒急,經略親看相國行。”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聽稗》:“先祖太常,家父司徒,久樹東林之幟;選詩 雲間,徵文 白下,新登復社之壇。”
王季思 注:“父名 恂,官至戶部尚書。這職位大略和古代的司徒相近,因此稱他作司徒。”
⒉ 複姓。 五代 時有 司徒詡。見《舊五代史·周書》本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