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寇的意思
注音 ㄙ ㄎㄡˋ
拼音 sī kòu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古代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司法和糾察的長官。
英minister of justice;
⒉ 姓。
英surname;
英文 two-character surname Sikou, minister of criminal justice (official rank in imperial China)
德語 Sikou (Eig, Fam)
司寇「ㄙ ㄎㄡˋ」
⒈ 職官名。《周禮》秋官有大司寇,為六卿之一,掌理刑獄。後世稱刑部尚書為「大司寇」,侍郎稱為「少司寇」。
⒉ 一種刑罰。將罪犯發往邊疆,以防禦外寇。
引《後漢書·卷五六·張晧傳》:「帝乃悟,減騰死罪一等,餘皆司寇。」
⒊ 複姓。如春秋時魯國有大夫司寇惠子。
引證解釋
⒈ 官名。 夏 殷 已有之。 周 為六卿之一,曰秋官大司寇。掌管刑獄、糾察等事。 春秋 列國亦多置之。 孔子 嘗為 魯 司寇,因與 季氏 不合而去。 清 時別稱刑部尚書為大司寇,侍郎為少司寇。按, 盛安,乾隆 十年遷刑部尚書。參閱《書·洪範》、《周禮·秋官·大司寇》。
引唐 張說 《唐西臺舍人贈泗州刺史徐府君碑》:“夫君子大守道而小守位,汙隆隨時,屈伸以義,去令尹而不慍,失司寇而遂行。”
清 阮元 《小滄浪筆談》卷二:“尊人 松石 先生,與 張得天 司寇為莫逆交。”
按, 張得天,名 照,雍正 間官至刑部尚書。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盛司寇》:“公曰:‘臣為司寇,盡職而已。’”
⒉ 漢 代刑罰名。罰往邊地戍守防敵。司,通“伺”。
引《漢書·刑法志》:“隸臣妾滿二歲,為司寇。司寇一歲,及作如司寇二歲,皆免為庶人。”
《後漢書·魯丕傳》:“坐事下獄司寇論。”
李賢 注:“司寇,刑名也。”
《後漢書·張晧傳》:“帝乃悟,減 騰 死罪一等,餘皆司寇。”
李賢 注:“輸作司寇,因以名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