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月的意思
注音 ㄕˊ ㄙㄢ ㄩㄝˋ
拼音 shí sān yuè
基本釋義
⒈ 指農曆正月。指殷商所置閏月。因其都放在歲末,故稱。
引證解釋
⒈ 指農曆正月。參見“三正”。
引《詩·豳風·七月》“一之日觱發” 唐 孔穎達 疏:“《春秋元命包》曰:‘ 周 人以十一月為正, 殷 人以十二月為正, 夏 人以十三月為正。’”
《後漢書·陳寵傳》:“十三月陽氣已至,天地已交,萬物皆出,蟄蟲始振,人以為正, 夏 以為春。”
李賢 注:“十三月,今正月也。”
宋 洪邁 《容齋續筆·三易之名》:“夏 以十三月為正……所謂十三月者,承十二月而言,即正月耳。”
⒉ 指 殷商 所置閏月。因其都放在歲末,故稱。按,“十三月” 殷 墟卜辭中常見。
引《史記·曆書》“十二無大餘” 唐 司馬貞 索隱:“歲有十二月,有閏則雲十三月。”
▸ 三十三天
▸ 七十三八十四
▸ 打十三
▸ 三月街
▸ 三月二
▸ 三月三
▸ 三月雪
▸ 三月三日
▸ 三月不知肉味
▸ 十三省
▸ 十三樓
▸ 十三篇
▸ 十三間樓
▸ 十三陵
▸ 十三絃
▸ 十三行
▸ 十三太保
▸ 十三科
▸ 十三家
▸ 十二月律
▸ 十二月黨人起義
▸ 十三史
▸ 十三轍
▸ 十三點
▸ 十三調
▸ 五十三參
▸ 一日三月
▸ 玉版十三行
▸ 三長善月
▸ 三十
▸ 三年不目月
▸ 三百六十行
▸ 三長月
▸ 三百六十日
▸ 三島十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