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喪的意思
注音 ㄋ一ˋ ㄙㄤˋ
拼音 nì sàng
基本釋義
⒈ 舊時官員祖父母、父母死,不呈報,不服喪,對外隱瞞或另擇時日,謂之匿喪。
匿喪「ㄋ一ˋ ㄙㄤˋ」
⒈ 古時的官吏,若父母喪,不向朝廷呈報丁憂者,稱為「匿喪」。
引《六部成語註解·刑部》:「匿喪不舉哀:官員聞父母之喪,即報丁憂去任。倘有隱匿而不舉行者,例有重刑。」
引證解釋
⒈ 舊時官員祖父母、父母死,不呈報,不服喪,對外隱瞞或另擇時日,謂之匿喪。
引《舊唐書·劉玄佐傳》:“將佐初匿喪,稱疾俟代,帝亦為隱,數日乃發喪。”
《元典章·刑部三·不孝》:“劉浩然 狀告:臧榮 不依父姓改作 莊榮,伊父 莊覺,並母 陳氏 病故後受 吉州 路知事,不候服闕,匿喪之任,於例有違。”
《清會典事例·吏部·為本生父母繼母及庶祖母治喪》:“如有匿喪不報者,照匿喪例革職。”
▸ 喪葬費
▸ 喪亡
▸ 如喪考妣
▸ 人心喪盡
▸ 熱喪
▸ 全喪
▸ 缺喪
▸ 囚首喪面
▸ 容匿
▸ 輕喪
▸ 辱國喪師
▸ 若喪考妣
▸ 潛形匿影
▸ 謙匿
▸ 潛形匿跡
▸ 喪邦
▸ 喪車
▸ 潛匿
▸ 敲喪鐘
▸ 喪次
▸ 喪榜
▸ 潛光匿曜
▸ 喪梆
▸ 喪病
▸ 喪拜
▸ 喪敗
▸ 喪謗
▸ 侵匿
▸ 氣喪
▸ 潛蹤匿影
▸ 起喪
▸ 破家喪產
▸ 屏匿
▸ 憑匿
▸ 搶喪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