匭函的意思

注音 ㄍㄨㄟˇ ㄏㄢˊ

拼音 guǐ hán

基本釋義

⒈  朝廷接受臣民投書的匣子。始置於唐。

⒉  亦稱上呈朝廷的書信、奏章。

國語辭典修訂本

匭函「ㄍㄨㄟˇ ㄏㄢˊ」

⒈  政府或私人機構所設定的意見箱。

如:「學校每個星期都會將同學投入匭函的意見,拿出來公開討論和評議。」

引證解釋

⒈  朝廷接受臣民投書的匣子。始置於 唐。

唐 韓愈 《贈唐衢》詩:“當今天子急賢良,匭函朝出開 明光。”
唐 元稹 《獻事表》:“凡今之人,以諫鼓匭函為虛器,謂拾遺補闕為冗員。”
宋 歐陽修 《南省策試第五道》:“立肺石以達窮民,設匭函以開言路。”
《資治通鑑·後漢高祖乾祐元年》:“蜀 主以 張業、王處回 執政,事多壅蔽,己未,始置匭函,後改為獻納函。”

⒉  亦稱上呈朝廷的書信、奏章。參見“匭院”。

宋 岳珂 《籲天辯誣通敘》:“朝上匭函,暮拘矢狴,風旨之下,凌虐可知。”
宋 葉適 《劉子怡墓誌銘》:“甲申大旱,草根木實俱盡。君亟入匭函,乞發常平,賣度僧牒,轉糴他州,詞甚哀痛,上大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