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拔弩張的意思
注音 ㄐ一ㄢˋ ㄅㄚˊ ㄋㄨˇ ㄓㄤ
拼音 jiàn bá nǔ zhāng
基本釋義
⒈ 表現出彼此的敵意或敵對的行動;準備交手。
例在雙方爭吵最激烈而均在劍拔弩張的時候。
英at swords’points; be at to daggers drawn; be at daggers' points; be in a blustering and aggressive manner;
⒉ 比喻形勢緊張,一觸即發。
英with swords drawn and bows bent;
相似詞
相反詞
國語辭典簡編本
劍拔弩張「ㄐㄧㄢˋ ㄅㄚˊ ㄋㄨˇ ㄓㄤ」
形容情勢緊張或聲勢逼人,有一觸即發的可能。
造句由於雙方互不讓步,終於演變成劍拔弩張的緊張局面。
劍拔弩張「ㄐ一ㄢˋ ㄅㄚˊ ㄋㄨˇ ㄓㄤ」
⒈ 形容書法筆力雄健。南朝梁·袁昂〈古今書評〉:「韋誕書如龍威虎振,劍拔弩張。」後亦形容情勢緊張或聲勢逼人。也作「弩張劍拔」。
例如:「由於雙方互不讓步,終至演變成劍拔弩張的緊張局面。」
近一觸即發
反銷兵洗甲
引證解釋
⒈ 喻形勢緊張或聲勢逼人。
引語本《漢書·王莽傳下》:“省中相驚傳,勒兵至郎署,皆拔刃張弩。”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文壇三戶》:“你們劍拔弩張,汗流浹背,到底做成了些什麼呢?”
老舍 《四世同堂》四:“他還很自然,不露出劍拔弩張的樣子。”
⒉ 喻書畫筆法崛奇雄健。
引南朝 樑 袁昂 《古今書評》:“韋誕 書如龍威虎振,劍拔弩張。”
明 宋濂 《跋重刻吉日癸巳碑》:“筆力雄峭,有劍拔弩張之勢。”
清 楊懋建 《京塵雜錄·丁年玉筍志》:“偶然把筆,學畫蘭蕙,風枝雨葉,縱橫離披,亦殊有劍拔弩張之態。”
⒊ 謂詩詞中表現的豪情壯志過於顯露。
引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一:“稼軒 詞著力太重處,如《破陣子》《水龍吟》等作,不免劍拔弩張……信筆寫去,格調自蒼勁,意味自深厚,不必劍拔弩張,洞穿已過七札,斯為絶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