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桐的意思
注音 ㄘˋ ㄊㄨㄥˊ
拼音 cì tóng
基本釋義
⒈ 樹名。亦稱海桐、山芙蓉。落葉喬木。花、葉可供觀賞,枝幹間有圓錐形棘刺,故名。原產印度、馬來亞等地,我國廣東一帶亦多栽培。舊時多入詩。亦以指刺桐之花。
⒉ 今福建省泉州市的別稱。唐時環城皆種植刺桐,故稱。亦名桐城。宋元時代伊斯蘭旅行家東來,常以刺桐一名記入其行紀。《馬可波羅行紀》中亦以刺桐稱泉州。
英文 Indian coral tree, sunshine tree, tiger's claw, Erythrina variegata (botany)
德語 Indischer Korallenbaum (S, Geo)
刺桐「ㄘˋ ㄊㄨㄥˊ」
⒈ 植物名。蝶形花科刺桐屬,落葉喬木。莖圓大,甚繁密,略似梧桐,而枝幹皆有刺。花作傾斜排列,種子為深紅色。木材色白質輕軟,可用來制木屐、玩具等。葉、皮及根皆可入藥。
引證解釋
⒈ 樹名。亦稱海桐、山芙蓉。落葉喬木。花、葉可供觀賞,枝幹間有圓錐形棘刺,故名。原產 印度、馬來亞 等地,我國 廣東 一帶亦多栽培。舊時多入詩。亦以指刺桐之花。
引唐 羅鄴 《放鴨》詩:“好倚青山與碧溪,刺桐毛竹待雙棲。”
唐 朱慶餘 《南嶺路》詩:“經冬來往不踏雪,盡在刺桐花下行。”
前蜀 李珣 《南鄉子》詞之十:“相見處,晚晴天,刺桐花下越臺前。”
宋 蘇軾 《海南人不作寒食而以上巳上冢》詩:“記取城南上巳日,木棉花落刺桐開。”
清 孫枝蔚 《論詩》詩:“紙作牡丹工剪刻,何如堦下刺桐花。”
⒉ 今 福建省 泉州市 的別稱。 唐 時環城皆種植刺桐,故稱。亦名 桐城。宋 元 時代伊斯蘭旅行家東來,常以 刺桐 一名記入其行紀。 《馬可波羅行紀》中亦以 刺桐 稱 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