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錢的意思
注音 ㄓˋ ㄑ一ㄢˊ
拼音 zhì qián
基本釋義
⒈ 明清官局監製鑄造的銅錢。因形式、分量、成色皆有定製,故名。
國語辭典簡編本
制錢「ㄓˋ ㄑㄧㄢˊ」
古代指由官家鑄造通行錢幣,形狀、重量、成色,歷朝各有定制,稱為「制錢」。
制錢「ㄓˋ ㄑ一ㄢˊ」
⒈ 由官家鑄造通行的錢幣,形狀、重量、成色,歷朝各有定製,稱為「制錢」。
引《明史小史八一·食貨志五》:「凡納贖收稅,歷代錢、制錢各收其半;無制錢即收舊錢,二以當一。」
《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二一四·戶部·錢法》:「康熙二十三年議準,鼓鑄制錢。每文重一錢。」
引證解釋
⒈ 明 清 官局監製鑄造的銅錢。因形式、分量、成色皆有定製,故名。
引《明史·食貨志五》:“凡納贖收稅,歷代錢、制錢各收其半;無制錢即收舊錢,二以當一。制錢者,國朝錢也。”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四:“所欠一釐,準今制錢一文也。”
趙樹理 《小二黑結婚》九:“二諸葛 摸了摸臉,取出三個制錢佔了一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