刎頸的意思
注音 ㄨㄣˇ ㄐ一ㄥˇ
拼音 wěn jǐng
基本釋義
⒈ 割脖子,自殺。
⒉ 指刎頸交。
國語辭典簡編本
刎頸「ㄨㄣˇ ㄐㄧㄥˇ」
用刀割脖子自殺。
造句這齣舞臺劇的高潮,就在主角刎頸表心跡那一幕。
刎頸「ㄨㄣˇ ㄐ一ㄥˇ」
⒈ 用刀割脖子。也作「刎脰」。
引《文選·李陵·答蘇武書》:「陵不難刺心以自明,刎頸以見志。」
《儒林外史·第五四回》:「不由分說,向虔婆大哭大罵,要尋刀刎頸。」
⒉ 比喻同生共死。
引《東觀漢記·卷一四·田邑傳》:「衍與邑素誓刎頸,俱受重任。」
唐·楊烱〈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付同心之雅會,訖刎頸之良遊。」
引證解釋
⒈ 割脖子,自殺。
引《公羊傳·宣公六年》:“君將使我殺子,吾不忍殺子也。雖然,吾亦不可復見吾君矣。遂刎頸而死。”
何休 注:“勇士自斷頭也。”
晉 幹寶 《搜神記》卷十一:“妻仰天而嘆,刎頸而死。”
李大釗 《警告全國父老書》:“殺身成仁,刎頸殉國。”
⒉ 指刎頸交。
引《東觀漢記·田邑傳》:“衍 與 邑 素誓刎頸,俱受重任。”
唐 楊炯 《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付同心之雅會,訖刎頸之良遊。”
清 樑章鉅 《退庵隨筆·交際》:“躡足附耳,自謂知心;接膝撫肩,濫許刎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