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來的意思

注音 ㄔㄨ ㄌㄞˊ

拼音 chū lái

詞性 動詞 助詞

基本釋義

⒈  從裡面到外面,表示動作朝著說話人所在地。

從林子裡面出來了幾個人。

come out; turn out;

⒉  公開露面。

晚會很精彩,不少名演員都出來了。

appear in public; show up;

⒊  產生,發生,出現。

舊的問題解決,新的問題又出來了。

emerge; happen; occur; arise; take place;

⒈  用在動詞後,表示動作朝著說話人所在地。

⒉  表示人或事物隨動作從裡向外。

小夥子,拿點幹勁出來。

⒊  表示人或事物隨動作由隱蔽到顯露。

群眾的積極性都煥發出來了。
我認出他來了。

⒋  表示動作完成,兼有使一種新的事物產生或從無到有的意思。

辦法已經研究出來了。
一定想得出好主意來。

⒌  也可以表示動作使人或物在某一方面獲得了某種好的能力或效能。

他的嗓子練出來了。


英文 to come out, to appear, to arise, (after a verb, indicates coming out, completion of an action, or ability to discern or detect)​

德語 auftreten,bekanntwerden, sich abzeichnen, sich herausstellen (V)​

法語 émerger, apparaître

國語辭典簡編本

出來「ㄔㄨ ㄌㄞˊ」

1.自內部來到外面。

造句上完洗手間出來時,記得洗手。

2.顯露、出現。

造句老師把學生作文上的錯字都圈出來,讓他們訂正。

3.出面、出頭。

造句眼見雙方發生衝突,他急忙出來打圓場。

4.行為的實現、完成。

造句這份報告他在兩天之內一定會整理出來

國語辭典修訂本

出來「ㄔㄨ ㄌㄞˊ」

⒈  自內而出。

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紅樓夢·第六五回》:「隆兒等慌的忙放下酒杯,出來喝馬。」

進去

⒉  顯露、出現。

《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一》:「比及大郎疑心了,便覺滿生飲酒之間,沒心沒想,言語參差,好些破綻出來。」

⒊  出面、出頭。

《文明小史·第五六回》:「秦鳳梧人雖荒唐,究竟是書香出身,有些親戚故舊,出來替他打圓場。」

⒋  行為的實現、完成。

如:「這件事我做不出來。」、「兩天的事,他一天就做出來了。」

⒌  出任。

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一折》:「並不想有軒車有駟馬,我則願無根椽無片瓦,出來的一品職千鍾祿。」

引證解釋

⒈  從裡面到外面來。

《百喻經·為婦貿鼻喻》:“昔有一人……截他婦鼻,持來歸家,急喚其婦:‘汝速出來,與汝好鼻。’其婦出來,即割其鼻,尋以他鼻著婦面上。”
唐 白居易 《琵琶行》:“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兒女英雄傳》第四回:“安公子 見那女子進了屋子,便走向前去把那門上的布簾兒掛起,自己倒閃在一旁,想著好讓他出來。”
冰心 《寄小讀者》十一:“正在凝神,看護婦已出來將我的床從廊上慢慢推到屋裡。”

⒉  出現;產生。

宋 文天祥 《二王》詩序:“北朝若待皇帝好,則二王為人臣;若待皇帝不是,即便別有皇帝出來。”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天下的事,再經有心人冷眼看不起的。起初 滿生 在家,大郎無日不與他同飲同坐,毫無説話。比及大郎疑心了,便覺 滿生 飲酒之間,沒心沒想,言語參差,好些破綻出來。”

⒊  猶言出面;露面。

明 李贄 《復周柳塘書》:“若特地出來,要扶綱常,立人極,繼往古,開群蒙,有如許擔荷,則一言之失,乃四海之所觀聽;一行之謬,乃後生小子之所效尤,豈易放過乎?”
吳組緗 《山洪》二五:“水路用船, 壽官 建議這路可以請保長 章延福 出來,因為他擁有很多的貨船,號召力也大。”

⒋  多數;一般。

元 高安道 《哨遍·嗓淡行院》套曲:“尋故友,出來的衣冠濟楚,像兒端嚴,一箇箇特清秀。”
元 無名氏 《藍采和》第四折:“出來的偌大小年紀,這個道七十,那個道八十,婆婆道九十。”

⒌  用在動詞後,表示人或物隨動作由裡向外。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小姐就把 景 家女子所和之詩,拿出來與 子中 看。”
《儒林外史》第十六回:“一家人一齊跑出來説道:‘不好了!快些搬!’”
丁玲 《奔》:“車上也有被推出來的人,都攔在那一個小門口。”

⒍  用在動詞後,表示人或物由隱蔽到顯露。

《兒女英雄傳》第十二回:“太太定睛一看,才看出是公子來,及至看出來,倒唬了一跳。”
丁玲 《自殺日記》:“她把別人的說謊處,假情處,淺薄的可憐處,都裸露的看了出來。”
老舍 《四世同堂》五二:“老人的眼睛也並不完全視而不見的睜著,他看出來 瑞豐 的行動是怎樣的越來越下賤。”

⒎  用在動詞後,表示動作完成或實現。

《朱子語類》卷七一:“一陽之復,乃是純陰養得出來。”
《兒女英雄傳》第一回:“太太便將 安老爺 下場的考籃,號簾,裝喫食的口袋,盒子,衣帽等物打點出來。”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回:“《新小説》社記者接到了 死裡逃生 的手書和 九死一生 的筆記,展開看了一遍,不忍埋沒了他,就將他逐期刊佈出來。”
沈從文 《從文自傳·我讀一本小書同時又讀一本大書》:“這方法也虧那表哥想得出來。”

⒏  表示動作使人或物在某一方面獲得某種好的能力或效能。

如:我這兩條腿走出來了。
如:他的嗓子練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