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的意思

注音 ㄅ一ㄥ ㄐ一ㄚ

拼音 bīng jiā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古時研究軍事問題的學派。

thinker of ancient China specializing in the art of war;

⒉  指軍事家或用兵的人。

勝敗兵家常事。
兵家必爭之地。

military commander;


英文 the School of the Military, one of the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諸子百家|诸子百家[zhu1 zi3 bai3 jia1]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475-220 BC)​, military strategist in ancient China, military commander, soldier

法語 stratège, commandant

國語辭典簡編本

兵家「ㄅㄧㄥ ㄐㄧㄚ」

1.古代指精通兵法的軍事家。

造句論起古代的兵家,以孫子最為有名。

2.帶兵、用兵的人。

造句陣前換將,是兵家大忌。

國語辭典修訂本

兵家「ㄅ一ㄥ ㄐ一ㄚ」

⒈  先秦諸子之一。

《漢書·卷三〇·藝文志》:「兵家者,蓋出古司馬之職,王官之武備也。」

⒉  精曉用兵之道的人。

三國·魏·衛覬〈與荀彧書〉:「郡縣貧弱,不能與爭,兵家遂強,一旦變動,必有後憂。」
《三國演義·第一二回》:「兵家勝敗真常事,捲甲重來未可知。」

引證解釋

⒈  古代對軍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稱。亦指研究軍事的學派。

《漢書·藝文志》:“兵家者,蓋出古司馬之職,王官之武備也。”
《後漢書·朱儁傳》:“臨軍易將,兵家所忌。”
《新唐書·王翃傳》:“王翃 字 巨集肱,幷州 晉陽 人。少治兵家。”
清 林福祥 《平海心籌·論勝敗形勢》:“且逆夷之來,事事皆犯兵家之忌:我眾彼寡,我逸彼勞,我飽彼飢,我憤彼驕。”

⒉  古代指擁兵一方的豪強或軍將,亦為部曲私兵之稱。

晉 袁巨集 《後漢紀·光武帝紀四》:“三輔遭 王莽、更始 之亂,又遇 赤眉、延岑 之弊,兵家縱橫,百姓塗炭。”
《三國志·魏志·樑習傳》:“時承 高幹 荒亂之餘,胡狄在界,張雄跋扈,吏民亡叛,入其部落;兵家擁眾,作為寇害,更相扇動,往往棊跱。”
《三國志·魏志·衛覬傳》:“而歸者無以自業,諸將各競招懷,以為部曲。郡縣貧弱,不能與爭,兵家遂彊。”
吳晗 《燈下集·談曹操》:“部曲戰時從徵,平時的給養得自己想辦法,不歸郡縣管轄,稱為兵家。”

⒊  魏 晉 時兵士出身稱“兵家”。參閱 週一良 《<三國志>札記》。

《晉書·王尼傳》:“王尼 字 孝孫,城陽 人也,或雲 河內 人。本兵家子,寓居 洛陽,卓犖不羈。初為護軍府軍士……護軍大驚,即與 尼 長假,因免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