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識的意思
注音 ㄌ一ㄡˋ ㄕˊ
拼音 liù shí
基本釋義
⒈ 佛教所稱之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謂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對色、聲、香、味、觸、法六塵,而生見、聞、嗅、味、覺、知六種認識作用。“六識”為大、小乘之共說,而位於大乘八識中之前六識,故亦稱“前六識”。
六識「ㄌ一ㄡˋ ㄕˊ」
⒈ 佛教上指感官接觸環境時,所產生的眼、耳、鼻、舌、身、意(心理活動)的分別作用。
引證解釋
⒈ 佛教所稱之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謂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對色、聲、香、味、觸、法六塵,而生見、聞、嗅、味、覺、知六種認識作用。“六識”為大、小乘之共說,而位於大乘八識中之前六識,故亦稱“前六識”。參閱《成唯識論》五。
引明 破慳道人 《一文錢》第六齣:“內六塵,外六根,中六識,去縛解粘,立登般若。”
清 龔自珍 《最錄列子》:“列子 知西方有聖人矣,其曰:‘以耳視,以目聽。’曰:‘視聽不以耳目。’於聖人六根互用之法,六識之相,庶近似之,皆非 莊周 所知者。”
▸ 前六識
▸ 鈷六十
▸ 三推六問
▸ 三筆六詩
▸ 三班六房
▸ 仞識論
▸ 三不拗六
▸ 三災六難
▸ 三百六十行
▸ 三百六十日
▸ 認識論
▸ 人生識字憂患始
▸ 認識
▸ 三十六苑
▸ 三十六行
▸ 三十六玉皇
▸ 三十六書
▸ 詮識
▸ 三十六天
▸ 三十六宮
▸ 三十六郡
▸ 三十六字母
▸ 三十六國
▸ 三十六界
▸ 窮識
▸ 三十六物
▸ 三十六雨
▸ 三十六天罡
▸ 三十六計
▸ 三十六峰
▸ 三十六體
▸ 情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