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亂的意思

注音 ㄅㄚ ㄨㄤˊ ㄓ ㄌㄨㄢˋ

拼音 bā wáng zhī luàn

基本釋義

⒈  西晉皇族爭奪政權的鬥爭。晉初武帝大封同姓子弟為王,諸王擁有軍政實權。惠帝即位,其妻賈后殺死輔政的楊駿和汝南王亮,旋又殺楚王瑋。公元300年趙王倫殺賈后,次年廢惠帝自立。齊王fd32、成都王穎聯兵殺倫,惠帝復位,fd32專朝政。長沙王fd45攻殺fd32,河間王、成都王穎又殺fd45,穎掌朝政。後東海王越攻殺、穎,306年毒死惠帝,另立懷帝,獨握朝政。長達十六年的八王之亂結束。

國語辭典修訂本

八王之亂「ㄅㄚ ㄨㄤˊ ㄓ ㄌㄨㄢˋ」

⒈  西晉時,汝南王亮、楚王瑋、趙王倫、齊王冏、長沙王乂、成都王穎、河間王顒、東海王越互相爭殺,遂成大亂,史稱為「八王之亂」。

引證解釋

⒈  西晉 初 司馬氏 大封宗室,並使之掌握重兵實權。 晉武帝 死, 惠帝 立, 惠帝 妻 賈后 與外戚 楊駿 爭權,殺 駿,用 汝南王 司馬亮 輔政。 司馬亮 專權, 賈后 復使 楚王 司馬瑋 殺 亮,旋又殺 瑋,其後 趙王 司馬倫、齊王 司馬冏 起兵殺 賈后。倫 僭位,以 惠帝 為太上皇。 成都王 司馬穎 起兵殺 倫,長沙王 司馬乂 殺 冏,河間王 司馬顒 又殺 乂,東海王 司馬越 起兵復殺 顒。諸王相互攻殺,至 惠帝 死, 懷帝 立,內訌長達十六年,史稱“八王之亂”。戰亂使各族人民遭受極大災難,嚴重破壞了生產;內遷北方的各少數民族貴族則乘機奪取政權, 晉 王朝被迫南渡,遂形成南北對峙局面。參閱《晉書·八王傳論》及 清 趙翼 《二十二史札記·八王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