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的意思
注音 ㄋㄟˋ ㄨㄞˋ
拼音 nèi wài
基本釋義
⒈ 內部和外部;裡面和外面。
例內外有別。
英inside and outside;
⒉ 本國和外國。
例內外反動派。
英domestic and foreign;
⒊ 兩邊。
例長城內外。
英both sides;
⒋ 在…裡面和在…外面;在…內部和在…外部。
例內外夾攻。
英both within and without;
⒌ 國內外。
例內外交困。
英both at home and abroad;
⒍ 宮裡宮外。
例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諸葛亮《出師表》
英within and without of the palace;
⒈ 在數量或時間上接近精確地;大約;近似。
例五十年內外。
英around; about;
相似詞
相反詞
國語辭典簡編本
內外「ㄋㄟˋ ㄨㄞˋ」
內部和外部。
造句她喜愛乾淨,總是把房子內外打掃得很整潔。
內外「ㄋㄟˋ ㄨㄞˋ」
⒈ 內部和外部。
引《國語·楚語上》:「夫美也者,上下、內外、小大、遠近皆無害焉,故曰美。」
近表裡
⒉ 修身和行事。
引《韓非子·解老》:「所謂方者,內外相應也,言行相稱也。」
⒊ 傳統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或規矩。
引《儒林外史·第二九回》:「我做太太的人,只該 坐在房裡,替你裝圍碟、剝果子、當家料理;那有個坐在廳上的?惹得人說你家沒內外。」
⒋ 上下、左右,表示概數。
引《醒世恆言·卷三八·李道人獨步雲門》:「唯聞得五樣香氣,遍滿青州,約莫三百里內外,無不觸鼻。」
引證解釋
⒈ 內部和外部;裡面和外面。
引《國語·楚語上》:“夫美也者,上下、內外、小大、遠近皆無害焉,故曰美。”
唐 韓愈 《論淮西事宜狀》:“為統帥者盡力行之於前,而參謀議者盡心奉之於後,內外相應,其功乃成。”
清 李漁 《比目魚·入班》:“須識戲房無內外,關防自有 二郎神。”
郭小川 《茫茫大海中的一個小島》詩:“哦,同志,你已經把這個小島內外看遍。”
⒉ 指皇后六宮和朝廷卿大夫。
引《周禮·天官·內豎》:“內豎掌內外之通令。”
鄭玄 注:“內,後六宮;外,卿大夫也。”
《北史·后妃傳上·魏明元密皇后杜氏》:“太后訓釐內外,甚有聲稱。”
⒊ 指朝廷和地方。
引唐 韓愈 《答魏博田僕射書》:“僕射公忠賢,德為內外所宗。”
《明史·宦官傳二·魏忠賢》:“當此之時,內外大權一歸 忠賢。”
⒋ 指戰時的後方和前方。
引《孫子·作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王晳 注:“內謂國中,外謂軍所也。”
⒌ 自身和外物。
引《莊子·逍遙遊》:“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辨乎榮辱之境。”
郭象 注:“內我而外物。”
⒍ 內心和外表。
引《韓非子·解老》:“所謂方者,內外相應也,言行相稱也。”
⒎ 指修身和行事。
引唐 韓愈 《貞曜先生墓誌銘》:“內外完好,色夷氣清。”
⒏ 指女子和男子。
引《荀子·天論》:“禮義不脩,內外無別,男女淫亂。”
⒐ 泛指男女尊卑長幼。
引《禮記·內則》:“凡內外,鷄初鳴,鹹盥漱,衣服,斂枕簟,灑掃室堂及庭,布席,各從其事。”
孔希旦 集解:“凡內外,謂尊卑長幼,莫不皆然也。”
⒑ 猶上下,左右。表示概數。
引《醒世恆言·李道人獨步雲門》:“但見一道青煙,沖天而起……唯聞得五樣香氣,遍滿 青州,約摸三百里內外,無不觸鼻。”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一:“據《開國方略》載,天女所生始祖傳數世而遭難,又數世而肇祖生,當不過十世內外。”
夏衍 《心防》第四幕:“五千,說少了,我說是一萬內外。”
⒒ 內典和外典,佛教徒稱佛經和佛經以外的典籍。
引南朝 樑 慧皎 《高僧傳·習禪·釋僧從》:“隱居 始豐 瀑布山,學兼內外,精修五門。”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三章:“釋 慧遠,當世仰望之大師也。其談玄理,常兼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