儻若的意思
注音 ㄊㄤˇ ㄖㄨㄛˋ
拼音 tǎng ruò
基本釋義
⒈ 假如。
儻若「ㄊㄤˇ ㄖㄨㄛˋ」
⒈ 假如、如果。
引《文選·謝靈運·酬從弟惠連詩》:「儻若果歸言,共陶暮春時。」
《太平廣記·卷八三·張佐》:「君長二三寸,豈復耳有國土。儻若有之,國人當盡焦螟耳。」
引證解釋
⒈ 假如。
引南朝 宋 謝靈運 《酬從弟惠連》詩:“儻若果歸言,共陶暮春時。”
《太平廣記》卷八三引 唐 牛僧孺 《玄怪錄·張佐》:“君長二三寸,豈復耳有國土。儻若有之,國之當盡焦螟耳。”
郭沫若 《女神·棠棣之花》:“姐姐,你的歌詞很帶些男性的聲調,儻若母親在時,聽了定會發怒呢。”
▸ 若英
▸ 若隱若顯
▸ 若屬
▸ 若有所思
▸ 若耶
▸ 若之何
▸ 若要好,問三老
▸ 若有所失
▸ 蹂若
▸ 若隱若現
▸ 人生若寄
▸ 人莫若故
▸ 若酒
▸ 苒若
▸ 若敖鬼
▸ 若木
▸ 若存若亡
▸ 若曹
▸ 若干
▸ 若其
▸ 若出一轍
▸ 若輩
▸ 若即若離
▸ 若不勝衣
▸ 若敖
▸ 若大若小
▸ 若不沙
▸ 若菌
▸ 若然
▸ 若留
▸ 若出一軌
▸ 若果
▸ 若夫
▸ 若敖鬼餒
▸ 若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