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辭的意思
注音 ㄒ一ㄡ ㄘˊ
拼音 xiū cí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修飾文辭;作文;亦指文辭或修飾文辭。
英figure of speech; rhetoric;
國語辭典簡編本
修辭「ㄒㄧㄡ ㄘˊ」
1.修辭學上指如何修飾文句,使作者的意象能精確而生動表現出來的一種藝術。
造句這篇文章使用許多誇大修辭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表現力和藝術效果。
2.指修辭學。
修辭「ㄒ一ㄡ ㄘˊ」
⒈ 將意念適切的表達為語文。
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祝盟》:「凡群言發華,而降神務實,修辭立誠,在於無愧。」
⒉ 修辭學上的修辭。參見「修辭學」條。
引證解釋
⒈ 作文。
引唐 白居易 《得乙與丁俱應拔萃互有相非未知孰是》:“勤苦修辭,乙不能也,吹噓附勢,丁亦恥之。”
明 王廷相 《大復集序》:“稽述往古,式昭遠模,擯棄積俗,肇開賢蘊,一時修辭之士翕然宗之,稱曰 李 何 雲。”
清 顧炎武 《春雨》詩:“平生好修辭,著集逾十卷。”
清 俞樾 《諸子平議·老子》:“自 宋 以來儒者不以修辭為事,莫窺斯祕矣。”
⒉ 指文辭。
引唐 殷璠 《河嶽英靈集·李頎》:“頎 詩發調既清,修辭亦綉,雜歌鹹善,玄理最長。”
⒊ 修飾文辭。
引魯迅 《書信集·致李樺》:“正如作文的人,因為不能修辭,於是也就不能達意。”
⒋ 見“修辭學”。
▸ 積極修辭
▸ 消極修辭
▸ 修辭格
▸ 修辭立誠
▸ 修辭學
▸ 潤辭
▸ 三辭
▸ 冗辭
▸ 日短夜修
▸ 驅辭
▸ 刪修
▸ 權辭
▸ 橈辭
▸ 儒修
▸ 清修
▸ 繕修
▸ 清辭妙句
▸ 衽席不修
▸ 贍辭
▸ 巧辭
▸ 清辭
▸ 清辭麗曲
▸ 清辭麗句
▸ 曲辭
▸ 青辭
▸ 謙辭
▸ 潛修
▸ 巧言偏辭
▸ 棄武修文
▸ 遣辭措意
▸ 日修夜短
▸ 遣辭
▸ 切辭
▸ 前修
▸ 挈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