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郎的意思
注音 ㄕˋ ㄌㄤˊ
拼音 shì láng
基本釋義
⒈ 中國古代官名,明清時代是政府各部的副部長,地位次於尚書。
例兵部侍郎。
英assistant minister;
英文 ancient official title, assistant minister
法語 ancien titre officiel, assistant ministre
國語辭典簡編本
侍郎「ㄕˋ ㄌㄤˊ」
秦漢時郎中令的屬官,主更值執戟,宿衛殿門。東漢時任尚書屬官滿一年稱尚書郎,滿三年稱侍郎。至唐時改稱郎中,以員外郎為其副。直到清末,又改各部侍郎為各部副大臣。
造句兵部侍郎
侍郎「ㄕˋ ㄌㄤˊ」
⒈ 職官名:(1) 秦漢時郎中令的屬官,主更值執戟,宿衛殿門。東漢時尚書屬官滿一年稱尚書郎,三年稱侍郎。魏晉以來只稱郎。隋朝又稱侍郎,並置員外郎,煬帝時各部置侍郎一人,為尚書的副貳,而改各司侍郎為郎。唐改郎為郎中,以員外郎為之貳,歷代因之。沿至清末,又改各部侍郎為各部副大臣。(2) 晉時各王國皆有侍郎,大國四人,小國二人,主掌贊相威儀,通傳教令。
引證解釋
⒈ 古代官名。 秦 漢 郎中令的屬官之一。 《漢書·百官公卿表上》:“郎中令, 秦 官,掌官殿掖門戶,有丞。
引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光祿勳。屬官有大夫、郎、謁者……郎掌守門戶,出充車騎、有議郎、中郎、侍郎、郎中,皆無員,多至千人。”
《後漢書·百官志二》:“五官侍郎,比四百石。本注曰:無員……凡郎官皆主更直執戟,宿衛諸殿門,出充車騎。”
清 趙翼 《陔餘叢考·侍郎郎中》:“葢本執兵侍衛者。侍郎之官,至 漢 始有。”
⒉ 古代官名。 漢 制,郎官入臺省,三年後稱侍郎。 隋 唐 以後,中書、門下及尚書省所屬各部皆以侍郎為長官之副。至 清 雍正 時,遞升至正二品,與尚書同為各部的堂官。
引《後漢書·百官志三》:“侍郎三十六人,四百石……主作文書起草。”
劉昭 注引 蔡質 《漢儀》:“尚書郎初從三署詣臺試,初上臺稱守尚書郎,中歲滿稱尚書郎,三年稱侍郎。”
唐 韓愈 《贈刑部馬侍郎》詩:“紅旗照海壓南荒,徵入中臺作侍郎。”
《宋史·胡銓傳》:“近者禮部侍郎 曾開 等引古誼以折之, 檜 乃厲聲責曰:‘侍郎知故事,我獨不知!’”
鄭觀應 《盛世危言·書吏》:“自大學士、尚書、侍郎及百司尹,唯諾成風,皆聽命於書吏。”
⒊ 古代官名。 晉 制,諸王國皆置侍郎,大國四人,小國二人,專司贊相及通傳教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