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像的意思

注音 ㄈㄤˇ ㄒ一ㄤˋ

拼音 fǎng xiàng

基本釋義

⒈  隱約貌。

⒉  好象,似乎。

⒊  模仿。

引證解釋

⒈  隱約貌。

《文選·木華<海賦>》:“且希世之所聞,惡審其名?故可仿像其色,靉靆其形。”
李善 注:“仿像、靉靆,不審之貌。”
南朝 齊 王融 《巫山高》詩:“仿像 巫山 高,薄暮 陽臺 曲。”
唐 杜甫 《渼陂西南臺》詩:“仿像識鮫人,空濛辨魚艇。”

⒉  好象,似乎。

《晉書·劉元海載記》:“吾昔從 邯鄲 張冏 母 司徒氏 相,雲吾當有貴子孫,三世必大昌,仿像相符矣。”

⒊  模仿。

《晉書·劉粲載記》:“﹝ 粲 ﹞好興造宮室,相國之府仿像紫宮。”
亦作“倣象”。模仿。 唐 薛用弱 《集異記·李清》:“即詣故居,朝來之大宅巨集門,改張新舊,曾無倣像。”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中:“後儒之所謂著察者,亦是狃於聞見之狹,蔽於沿習之非,而依擬倣象於影響形跡之間,尚非聖門之所謂著察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