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的意思

注音 ㄨˇ ㄍㄨㄢ

拼音 wǔ guān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指耳、眼、鼻、口、身,通常指臉部器官。

五官端正。

facial features; five sense organs of ears,eyes,lips,nose and tongue;


英文 five sense organs of TCM (nose, eyes, lips, tongue, ears 鼻目口舌耳)​, facial features

德語 Gesichtszüge (S)​, die fünf Sinnesorgane (Ohr, Auge, Mund, Nase, Zunge)​

法語 les organes des cinq sens

國語辭典簡編本

五官「ㄨˇ ㄍㄨㄢ」

1.指人的雙手、口、耳、目。

2.指人的鼻、目、口、舌、耳。

國語辭典修訂本

五官「ㄨˇ ㄍㄨㄢ」

⒈  人面目上的耳、目、口、鼻等器官的總稱。

《荀子·正名》:「五官簿之而不知,心徵之而無說。」

如:「五官分明」、「五官清秀」。

⒉  殷周時分掌政事的五個高階官職。

《禮記·曲禮下》:「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眾。」
《韓非子·五蠹》:「其帶劍者,聚徒屬,立節操,以顯其名,而犯五官之禁。」

⒊  五行之官。古代傳說中的五神。

《左傳·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謂五官……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

⒋  分司天、地、神、民、類物的五種官職。

《國語·楚語下》:「於是乎有天、地、神、民、類物之官,是謂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亂也。」

⒌  司歷之官,自唐迄清皆置之。

《舊唐書·卷四三·職官志二》:「乾元元年置五官,有春、夏、秋、冬、中五官之名。」

⒍  秦、漢時的武職。為皇帝的侍從官。如秦漢時有五官、左、右中郎將,東漢時有五官侍郎、五官郎中諸官。

引證解釋

⒈  五行之宮。古代傳說中的五神。

《左傳·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謂五官……木正曰 句芒,火正曰 祝融,金正曰 蓐收,水正曰 玄冥,土正曰 后土。”

⒉  分司天、地、神、民、類物的五種官職。

《國語·楚語下》:“於是乎有天、地、神、民、類物之官,是謂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亂也。”
韋昭 注:“類物,謂別善惡、利器用之官。”

⒊  殷 周 時分掌政事的五個高階官職。

《禮記·曲禮下》:“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眾。”
鄭玄 注:“此亦 殷 時制也。”
《周禮·春官·小宗伯》:“毛六牲,辨其名物,而頒之於五官,使共奉之。”
按:此指司徒、宗伯、司馬、司寇、司空。 《商君書·君臣》:“聖人列貴賤,制爵位,立名號,以別君臣上下之義。地廣,民眾,萬物多,故分五官而守之。”

⒋  泛指百官。

《急就篇》卷一:“諸物盡訖五官出。”

⒌  古代宮中女官名。

《孔子家語·辯政》:“齊君 為國,奢乎臺榭,淫於苑囿,五官伎樂,不解於時。”
《漢書·元后傳》:“公聘取故掖庭女樂五官 殷嚴、王飛君 等,置酒歌舞。”
唐 羅虯 《比紅兒》詩:“應緣 近似紅兒貌,始得深宮奉五官。”

⒍  指五官中郎將。按,此指 曹丕。丕 建安 間曾任五官中郎將。參見“五官郎”。

《漢書·百官公卿表上》:“郎掌守門戶,出充車騎……中郎有五官、左、右三將,秩皆比二千石。”
宋 王千秋 《賀新郎·石城弔古》詞:“遂但見 蜀 吳 烽舉,致使五官伸腳睡,喚諸兒畫取長陵土。”

⒎  司歷之官。歷代至 清,皆設此官。

《舊唐書·職官志二》:“乾元 元年置五官,有春、夏、秋、冬、中五官之名。”
《新唐書·百官志二》:“武后 長安 二年,置挈壺正。 乾元 元年與靈臺郎、保章正、司歷、司辰,皆加五官之名。”

⒏  人體五種器官。耳、目、鼻、口、形。或謂耳、目、鼻、口、心。

《荀子·天論》:“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謂天官。心居中虛,以治五官,夫是之謂天君。”
《荀子·正名》:“五官簿之而不知,心徵之而無説。”
楊倞 注:“五官,耳、目、鼻、口、心也。”

⒐  人體五種器官。中醫學謂鼻、目、口、舌、耳。

《靈樞經·五閱五使》:“五官, 歧伯 曰:‘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脣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腎之官也。’”

⒑  人體五種器官。指眼、耳、鼻、喉、口。

如:五官科。

⒒  人體五種器官。通常指耳、目、口、鼻、身;亦多用以指臉上的器官。

清 沉復 《浮生六記·浪遊記快》:“不維氣候迴別,即土著人物,同一五官而神情迴異。”
老舍 《四世同堂》二:“勻稱的五官四肢,加上美妙的身段,和最款式的服裝,他頗象一個華麗光滑的玻璃珠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