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義的意思
注音 ㄅㄨˊ 一ˋ
拼音 bú yì
基本釋義
⒈ 不合乎道義;不正當。
例這慈祥的面孔正是掩飾罪惡和不義的虛偽的面孔啊!——巴金《電椅》
英mean;
國語辭典簡編本
不義「ㄅㄨˋ ㄧˋ (變)ㄅㄨˊ ㄧˋ」
1.不合乎正義。
造句正人君子不義之事不能為。
2.不該做的事。
造句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隱公元年》)
不義「ㄅㄨˊ 一ˋ」
⒈ 不合行為道德。
引《文選·陳琳·為曹洪與魏文帝書》:「不義而強,古人常有。」
《三國演義·第八回》:「吾與黃祖心腹之交,舍之不義。」
⒉ 不合行為道德的事。
引《左傳·隱公元年》:「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引證解釋
⒈ 不合乎道義。
引《國語·周語中》:“佻天不祥,乘人不義。”
《史記·汲鄭列傳》:“天子置公卿輔弼之臣,寧從諛承意,陷主於不義乎?”
巴金 《電椅》:“這慈祥的面孔正是掩飾罪惡和不義的虛偽的面孔啊!”
⒉ 指不該做的事。
引《左傳·隱公元年》:“多行不義必自斃。”
《孟子·公孫丑上》:“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為也。”
⒊ 指行不義之事的人。
引《呂氏春秋·蕩兵》:“選士厲兵,簡練桀雋,專任有功,以徵不義。”
唐 杜甫 《遣懷》詩:“白刃讎不義,黃金傾有無。”
⒋ 古代刑律“十惡”之一。指殺本屬府主、刺史、縣令、現受業師;吏卒殺本部五品官以上官長;及聞夫喪匿不舉哀,守喪期間作樂、穿吉服及改嫁等。見《唐律疏義·十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