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審的意思
注音 ㄅㄨˋ ㄕㄣˇ
拼音 bù shěn
基本釋義
⒈ 不察;未審察。不知。指不清楚。問候語。不準,不確。不慎重;不周密。
不審「ㄅㄨˋ ㄕㄣˇ」
⒈ 不明白、不知道。
引《淮南子·說山》:「萬事由此,所先後上下,不可不審。」
《韓詩外傳·卷八》:「古者明王聖主,其肢解人不審從何肢解始也。」
⒉ 不審理、不處理。
例如:「由於當事人願意庭外和解,法官決定不審此案了。」
引證解釋
⒈ 不察;未審察。
引《呂氏春秋·察微》:“公怒不審,乃使 郈昭伯 將師徒以攻 季氏。”
高誘 注:“審,詳也。”
⒉ 不知。
引《戰國策·楚策四》:“汗明 憱焉,曰:‘ 明 願有問君,而恐固,不審君之聖孰與 堯 也?’”
《漢書·英布傳》:“謁者 隨何 進曰:‘不審陛下所謂。’”
宋 曾鞏 《與杜相公書》:“春喧,不審尊候如何,伏惟以時善保尊重,不勝鄙劣之望。”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此怪非鬼非狐,不審何物。”
⒊ 指不清楚。
引《醒世恆言·鄭節使立功神臂弓》:“員外遠觀不審,近睹分明,正是向日化香羅木的和尚。”
⒋ 不慎重;不周密。
引《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且下之化上疾於景響,舉錯不可不審也。”
宋 曾鞏 《與王介甫第二書》:“致此者豈有他哉,思之不審而已矣!”
明 方孝孺 《綠疇軒記》:“黃 君 公謹 以學行重於鄉,鄉民有疑必問焉,有愬必赴焉,有乏必求焉。 黃君 應之不倦而處未嘗不審。”
⒌ 不準,不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