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厭的意思

注音 ㄅㄨˋ 一ㄢˋ

拼音 bù yàn

詞性 動詞

基本釋義

⒈  不嫌;不加以排斥。不合。不滿足;不飽。厭,通“饜”。不服。不魘,不做惡夢。厭,通“魘”。

國語辭典修訂本

不厭「ㄅㄨˋ 一ㄢˋ」

⒈  不飽。

《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中》:「故富者犬馬餘菽粟,驕而為邪;貧者不厭糟糠,窮而為奸。」
唐·顏師古·注:「厭,飽也。」

⒉  不滿足。

《文選·劉楨·贈從弟詩三首之三》:「於心有不厭,奮翅凌紫氛。」

⒊  不憎惡、不厭棄。

《論語·憲問》:「夫子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義然後取,人不厭其取。」
《文選·嵇康·琴賦》:「永服御而不厭,信古今之所貴。」

⒋  不厭煩。

如:「不厭其詳」。

引證解釋

⒈  不嫌;不加以排斥。

《論語·鄉黨》:“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韓非子·難一》:“戰陣之間,不厭詐偽。”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凡此皆有倫有脊之言,雖巧而不厭其巧。”

⒉  不合。

《文選·班彪<王命論>》:“取捨不厭斯位,符瑞不同斯度,而苟昧權利,越次妄據,外不量力,內不知命,則必喪保家之主。”
李善 注引 韋昭 曰:“厭,合也。”

⒊  不滿足;不飽。厭,通“饜”。

《楚辭·離騷》:“眾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
《史記·伯夷列傳》:“然 回 也屢空,糟穅不厭,而卒蚤夭。”
《漢書·王莽傳中》:“富者犬馬餘菽粟,驕而為邪;貧者不厭糟糠,窮而為姦。”
明 方孝孺 《贈金溪吳仲實序》:“必學於詩、書、禮、樂、六藝之文至於終身而不厭。”

⒋  不服。

《漢書·景帝紀》:“諸疑獄,若雖文致於法而於人心不厭者,輒讞之。”
顏師古 注:“厭,服也。”

⒌  不魘,不做惡夢。厭,通“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