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語掾的意思

注音 ㄙㄢ ㄩˇ ㄩㄢˋ

拼音 sān yǔ yuàn

基本釋義

⒈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阮宣子有令聞,太尉王夷甫見而問曰:‘老·莊與聖教同異?’對曰:‘將無同。’太尉善其言,闢之為掾。世謂‘三語掾’。”

國語辭典修訂本

三語掾「ㄙㄢ ㄩˇ ㄩㄢˋ」

⒈  掾,古代官署屬員的通稱。晉太尉王衍問阮修儒家與道家的異同,阮答以「將無同」三字,語意模稜兩可,但卻得到太尉的賞識,被聘為幕僚,世人遂稱其為「三語掾」。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後多用為幕府官員的讚美詞。

唐·元稹〈答姨兄胡靈之見寄五十韻〉:「官曹三語掾,國器萬尋楨。」
宋·蘇軾〈虔州景德寺榮師湛然堂〉詩:「欲知妙湛與總持,更問江東三語掾。」

引證解釋

⒈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阮宣子 有令聞,太尉 王夷甫 見而問曰:‘ 老 莊 與聖教同異?’對曰:‘將無同。’太尉善其言,闢之為掾。世謂‘三語掾’。”
《晉書·阮瞻傳》亦載此事,但 王衍 作 王戎,阮修 作 阮瞻。後常以“三語掾”作為幕府官的美稱。 唐 劉商 《雜言哀悼姚倉曹》詩:“可憐三語掾,長作九泉灰。”
宋 蘇軾 《虔州景德寺榮師湛然堂》詩:“欲知妙湛與總持,更問 江 東三語掾。”
金 元好問 《益父曹弟見過》詩:“從事舊慚三語掾,通家猶記十年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