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性的意思
注音 ㄙㄢ ㄒ一ㄥˋ
拼音 sān xìng
基本釋義
⒈ 佛教名詞。指法相宗所主張的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和圓成實性。認為事理、迷悟一切諸法,均不出此三性。見《成唯識論》卷八。也稱“三自性”。
⒉ 佛教名詞。指善性、惡性和無記性(即非善非惡之性)。
⒊ 道教名詞。指元精、元氣和元神。
⒋ 指人性的三個來源。
引證解釋
⒈ 佛教名詞。指法相宗所主張的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和圓成實性。認為事理、迷悟一切諸法,均不出此三性。見《成唯識論》卷八。也稱“三自性”。
引章炳麟 《建立宗論》:“云何三性?一曰徧計所執自性,二曰依他起自性,三曰圓成實自性。”
⒉ 佛教名詞。指善性、惡性和無記性(即非善非惡之性)。
引隋 慧遠 《大乘義章》卷二十:“善、惡、無記,是三性也。”
⒊ 道教名詞。指元精、元氣和元神。
引唐 呂岩 《敲爻歌》:“此時黃道會陰陽,三性元宮無漏洩。”
唐 呂岩 《憶江南》詞之八:“三性本同一體內,要燒靈藥切尋鉛。”
⒋ 指人性的三個來源。
引漢 王充 《論衡·命義》:“亦有三性:有正,有隨,有遭。正者,稟五常之性也;隨者,隨父母之性;遭者,遭得惡物象之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