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的意思

注音 ㄙㄢ ㄕㄢ

拼音 sān shān

基本釋義

⒈  傳說中的海上三神山。晉王嘉《拾遺記·高辛》:“三壺,則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壺,則方丈也;二曰蓬壺,則蓬萊也;三曰瀛壺,則瀛洲也。”

⒉  福州的別稱。福州城中西有閩山,東有九仙山,北有越王山,故福州又稱三山。見宋曾鞏《道山亭記》。

⒊  冠名。

⒋  指三山骨。

⒌  喻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帝國主義三重壓迫。


英文 Sanshan district of Wuhu city 蕪湖市|芜湖市[Wu2 hu2 shi4], Anhui

法語 Sanshan (Wuhu)​

國語辭典修訂本

三山「ㄙㄢ ㄕㄢ」

⒈  神話傳說中,東海中仙人所居住的三座山。參見「三神山」條。

宋·蘇軾〈奉和陳賢良〉詩:「三山舊是神仙地,引手東來一釣鼇。」

⒉  山名。位於南京市西南長江南岸。上有三座山峰,晉太康中王濬伐吳,自牛渚順流鼓棹,造三山,即此。

⒊  福州市的別名。參見「福州市」條。

引證解釋

⒈  傳說中的海上三神山。

晉 王嘉 《拾遺記·高辛》:“三壺,則海中三山也。一曰 方壺,則 方丈 也;二曰 蓬壺,則 蓬萊 也;三曰 瀛壺,則 瀛洲 也。”
唐 駱賓王 《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詩:“玄都五府風塵絶,碧海三山波浪深。”
宋 蘇軾 《奉和陳賢良》詩:“三山舊是神仙地,引手東來一釣鼇。”
清 黃遵憲 《和沉子培同年》詩:“縹緲三山信 徐巿,橫縱六裡聽 張儀。”

⒉  福州 的別稱。 福州 城中西有 閩山,東有 九仙山,北有 越王山,故 福州 又稱 三山。見 宋 曾鞏 《道山亭記》。

元 薩都剌 《入閩過平望驛》詩:“廣陵 城裡別匆匆,一去 三山 隔萬重。”

⒊  冠名。

唐 李群玉 《寄友人鹿胎冠子》詩:“數點疏星紫錦斑,仙家新樣剪三山。”
元 郭珏 《送友人從軍》詩:“七星戰袍襯金甲,三山尖帽飄猩紅。”
明 費信 《星槎勝覽·占城國》:“其酋長頭戴三山金花冠,身披錦花手巾,臂腿四腕,俱以金鐲。”

⒋  指三山骨。詳“三山骨”。

唐 元稹 《望雲騅馬歌》:“蹄懸四跼腦顆方,胯聳三山尾株直。”
宋 黃庭堅 《次韻宋楙宗僦居甘泉坊書懷》:“家徒四壁書侵坐,馬聳三山葉擁門。”

⒌  喻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帝國主義三重壓迫。

郭沫若 《頌黨慶》詩之一:“三山白雪化,九域紅旗鮮。”
蕭華 《井岡山頌》詩:“推翻三山驚寰宇,社會主義日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