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頭的意思

注音 一 ㄊㄡˊ

拼音 yī tóu

詞性 名詞 副詞

基本釋義

⒈  徑直地;沒有偏向地。

headlong; directly;

⒉  頭向前投入水中。

一頭扎進水裡。

headlong;

⒊  一個頭的高度。

他比我高一頭。

a head;

⒋  一端。

扁擔的一頭挑著籃子,另一頭掛著水罐。

one end;

⒌  突然;一下子。

剛進門,一頭碰見了他。

suddenly;

⒍  一塊;一夥。

他們是一頭來的。

together;

國語辭典簡編本

一頭「ㄧ ㄊㄡˊ (變)ㄧˋ ㄊㄡˊ」

1.頭部突然向下扎或向下倒的動作。

造句潛水夫剛下水,就一頭鑽到水裡去了。

2.比喻完全。

造句當她一頭栽進文學領域後便樂此不疲了。

3.一端、一方。

造句他們家住在路的那一頭,順著往前走就可以找到了。

國語辭典修訂本

一頭「一 ㄊㄡˊ」

⒈  一面。元·蕭德祥也作「一投」 。

《殺狗勸夫·第三折》:「既是這等,待我一頭開門,一頭唸詩你聽咱。」
《清平山堂話本·陳巡檢梅嶺失妻記》:「巡檢一頭行,一頭哭。」

⒉  一樁、一件。

《儒林外史》第二一回:「如今到有一頭親事,不知你可情願?」

⒊  一趟。

《儒林外史》第四五回:「昨日那件事,關在飯店裡,我去一頭來。」

⒋  一下子、一逕。

《紅樓夢》第九回:「如今得了這個信,又有賈薔助著,便一頭進來找金榮。」
《老殘遊記》第六回:「過了些時,活該有事,被他爸爸回來一頭碰見,氣了個半死。」

⒌  頭部突然的動作。

《紅樓夢》第二五回:「脫了袍服,拉了靴子,便一頭滾在王夫人懷裡。」

⒍  滿頭。

如:「一頭的珠花」。

⒎  表示牲口的數量。

如:「一頭豬」、「一頭驢」。

引證解釋

⒈  一顆頭顱。

《晉書·五行志下》:“京都有豚,一頭二脊八足。”

⒉  滿頭。

唐 杜荀鶴 《維揚冬末寄幕中二從事》詩:“典盡客衣三尺雪,鍊精詩句一頭霜。”
前蜀 貫休 《山居詩》之二十二:“滿屋黃金機不息,一頭白髮氣猶高。”

⒊  表數量。多用於牲畜。

《三國志·魏志·管輅傳》:“當有老公,從東方來,攜豚一頭,酒一壺。”
《宋書·禮志》:“其納采、問名、納吉、請期、親迎,皆用白雁白羊各一頭,酒米各十二斛。”
《兒女英雄傳》第三回:“僱了四頭長行驢子,他主僕三個人,騎了三頭,一頭馱載行李銀兩。”
亦用於某些植物。 《陸象山語錄》捲上:“先生言吾家治田,每用長大钁頭,兩次鋤至二尺許深,一尺半許外方,容秧一頭。”
馬烽 西戎 《呂梁英雄傳》第二回:“比如在街上買菜,為了多要一苗蔥一頭蒜,常和小販爭吵得臉紅脖子粗。”

⒋  一端。

三國 吳 陸璣 《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捲上:“梅樹皮似豫章,葉大如牛耳,一頭尖,赤心,華赤黃,子青不可食。”
《西遊記》第七六回:“那繩兒理出去見風就長粗了,把一頭拴著妖怪的肝繫上,打做個活釦兒。”

⒌  一面;一方面。

唐 張九齡 《南郊赦書》:“緣大禮數處有職掌者,任於一頭從高敘。”
《朱子語類》卷三六:“説得一頭,又遺了一頭。”
毛澤東 《論十大關係》四:“為此,就不能只顧一頭,必須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三個方面,也就是我們過去常說的‘軍民兼顧’,‘公私兼顧’。”

⒍  一門,一樁。

《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好叫官人得知,卻有一頭好親在這裡。”
《儒林外史》第十七回:“我死之後,你滿了服,就急急的要尋一頭親事。”

⒎  一次,一趟。

元 貫雲石 《鬥鵪鶉·憶別》曲:“一頭相見,兩意相投,百步相隨。”
《儒林外史》第四五回:“他不給你錢,少不得也是我當災!昨日那件事,關在飯店裡,我去一頭來。”

⒏  相當於一個頭的高度,亦指一定高度。猶言一截、一段或一等、一著。參見“出人頭地”。

《三國演義》第四四回:“周瑜 謝出,暗忖曰:‘ 孔明 早已料著 吳侯 之心。其計劃又高我一頭。’”
高曉聲 《大好人江坤大》:“他覺得自己欠大家的債,一輩子也還不清,所以只能比大家低一頭。”

如:他比你高出一頭。

⒐  猶一旦。

元 嶽伯川 《鐵柺李》第二折:“他一頭亡了夫主,廢了家緣……怕有那無廉恥謊漢子胡來纏。”
元 高文秀 《襄陽會》第一折:“一頭的 袁紹 興兵行跋扈,可又早 曹公 霸道騁奸回。”

⒑  表示動作突然而迅速。

《紅樓夢》第五七回:“幾日前頭,你們姐兒兩個正説話, 趙姨娘 一頭走進來。”
《老殘遊記》第六回:“過了些時活該有事,被他爸爸回來一頭碰見,氣了個半死,把他閨女著實打了一頓。”

⒒  表示一個動作跟另一個動作同時進行。

元 蕭德祥 《殺狗勸夫》第三折:“待我一頭開門,一頭唸詩你聽咱。”
《水滸傳》第九十回:“那漢一頭吃酒吃肉,一頭夾七夾八的説出幾句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