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作文指導:如何寫出“清水芙蓉天然飾”的文章

2017年中考作文指導:如何寫出“清水芙蓉天然飾”的文章

  如何寫出“清水芙蓉天然飾”的文章?我們可以考慮從如下幾個方面去行文。小編收集了如何寫出“清水芙蓉天然飾”的文章,歡迎閱讀。
 

  一、自然真切的情感體驗。蘇軾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認識事物時緣於我們站立的角度不一,得出的結論也會迥然不同,我們評判一篇文章的優劣時,也是如此。但是,在諸多的評價標準中,“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寫作者的情感如潺潺的水流,或急或緩,急時水花四濺,緩時波瀾不驚,看似不同的狀態,卻都聽從於內心的節律、心靈真實的聲音。感動人心懷,引起人共鳴的是作者情真意切的生活體驗,這樣的情感毫無矯揉造作之態,因為這是作者抒寫自己生活的感受,是對世界、社會、人生觀察後的提煉。一篇文章情感所達到的感染力,並非是幾段華麗的辭藻可以比擬的,語言往往只能暫時地迷惑讀者,而情感卻可以俘獲讀者的心,當然這取決於寫作者的姿態,一個寫作者只有以自己的心靈去貼近生活,才會發現生活中溫暖、感動的瞬間,也才可能感動自己,打動讀者。我們且看一看王家錚同學《溫暖的記憶》中的幾處文字:

  門口的麥當勞叔叔依舊駕著腳,滿面笑容地坐在那裡,熱情地迎著過客。隔著透明的玻

  璃可以看到裡面的人們享用食物的情景。一位媽媽臨窗而坐,微笑地看著自己的孩子飛跑

  過來,稚氣的臉上閃著大大的笑容。媽媽寵溺地抹掉了他嘴邊的番茄醬。

  天氣微寒。而心卻不禁因看到的這一幕溫暖起來——曾經,我與媽媽也如這對母子一樣,坐在這溫暖的大廳裡。

  這是一段典型的細節描寫。小作者隨著由外及內的視覺轉換,先用“駕著腳”“笑容滿面”簡筆勾勒了麥當勞叔叔的熱情,自然令人見其形而暖於心;繼而描繪了餐廳內一對母子的溫馨一幕,媽媽“微笑地看”“寵溺地抹”,兒子“飛跑”和“大大的笑容”,見其景而感於心,看到這一情景的小作者的心霎時被溫暖俘獲了,暖流如漣漪在心中盪漾開去。這一眼前的溫暖勾起了作者記憶深處溫暖的印記,因而下文溫暖記憶的敘述和對如太陽般溫暖的母愛的歌頌就會更加顯得自然得體。

  我記得那是一個明媚的冬日。溫暖的陽光照在我身上,也照得媽媽金燦燦的 ,我從未覺得媽媽竟如此像太陽。

  讀到此處,“母愛如太陽般的光輝溫暖人心”是那麼擲地有聲,我們是否也被作者的真情所折服了呢?

  二、平而不淡的內容選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我們的寫作可以選取那些氣勢恢宏、波瀾壯闊的事件,但更多的時候我們還是要返身關注自己周身的生活,從細微處去見精神,從平淡中去悟事理,因為只有關注自己生活的人,才會去關注天下。如果我們能在為眾人忽視的平淡細微的生活裡,用心覺悟出生活的另一番滋味,那麼文章方顯生活的純美。江瑋傑同學的《期待之後》可以給我們這樣一種寫作的思考和借鑑。文章沒有宏大的敘述,只是寫了一段日常瑣事——父親邀我和他一起散步。生活中我們和父母一起散步的.記憶不可勝數,然而都全然忘卻了,因為這些經歷確乎平淡以致於你的內心沒有給它們停留的空間,最終煙消雲散,遺忘殆盡。可是,江瑋傑同學從平淡的散步中,卻明悟出期待之後的意義:

  我忽地明白,花苞有了期待之後,鼓起了勇氣,才使大自然萬紫千紅;雛鷹有了期待之後,下定了決心,才能飛翔於藍天之中;種子有了期待之後,堅定了毅力,才能長成參天大樹。期待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期待之後,付出於實際行動,這才是最重要的。

  三、閒淡隨意的敘述筆調。19世紀美國最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作家、哲學家、《瓦爾登湖》的作者梭羅,畢業於世界聞名的哈佛大學,他沒有像他的大部分同學那樣選擇一條榮耀輝煌之路,經商發財或者從政成為明星。他平靜從容地選擇了瓦爾登湖,選擇了心靈的自由和閒適。我們的寫作,猶如梭羅選擇的生活,自由自在,簡樸自然,隨意從容,如是,我們的心靈得以自由舒展,我們的思想得以縱橫馳騁。刻意而為的寫作,往往會適得其反,還記得“東施效顰”的故事嗎?西施的一顰一蹙,美在其中,引人駐足,是自然之美也;東施刻意模仿,裝腔作勢,令人厭惡,是造作之醜也。我們寫作可不能學那“彼知顰美而不知顰之所以美”的西施,不故弄玄虛,不刻意雕琢,只須娓娓道來,自然寫之。林叢竹同學的《開窗》就是這樣一篇自在隨意的範文。全文從起床說起,寫到開窗,詳細描寫自己嘗試開啟窗的過程,我們來欣賞其中某些文字:

  我心想會不會還不夠用力,於是雙手抓緊把手,用上全身的重量,試圖將把手壓下去。可是無論如何,它都沒什麼反應。

  我又重複了幾次,均無成效。等了半天,我已是十分焦躁,甚至有了砸窗的慾望。……

  於是我靜下心來,開始觀察那扇窗。出於嘗試,我將把手向上一推。沒想到,它居然被推動了。最終,輕輕鬆鬆,窗戶就這樣開了。

  讀過全文,你會發現她的筆觸輕快簡單,似乎和你在聊一段開窗的經歷和感受,而就在這漫不經心地敘述裡,完成了對生活的體驗和思考,我們不得不佩服小作者的才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