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好習慣的中考素材

關於好習慣的中考素材

  “出色的明星成就於好習慣”

  韓庚,一個眾所周知的名字,在亞洲國際舞臺上閃耀著燦爛的光芒,他能歌善舞,給人以美的享受;帥氣的動作,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他19歲是便背井離鄉,外出謀生。進過多年的拼搏,終於闖出一片碧海藍天。他成功了,但成功的背後總少不了艱辛與汗水。那麼他是怎樣走向成功的呢?這跟他平時的好習慣密不可分。他是隊裡排練最認真的成員,每天都會比其他成員多花幾個小時的時間來練習。即使他身體不適,也會堅持練習,總是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給大家。作為歌手,韓庚儘量滿足歌迷提出的合理要求,從不擺明星架子。每一次演出後,韓庚都會帶著隊裡的成員把錄影帶看上好幾遍,互相討論,取長補短。同時,韓庚也是一個勤儉節約的人,在公司的食堂裡從不浪費,吃多少點多少。所以說,明星、偶像並不是高不可攀,只要我們向他們學習,做好身邊的每一件事,養成好習慣,一定會成就我們的大夢想!

  孔子勤學三絕竹簡

  孔子從小就養成勤奮好學的習慣,隨著多年的遊學奔波,他的習慣並沒有改變,學習反而愈加勤奮。晚年,他得到一部用當時已不多見的古文字寫成的《易經》,他認真仔細地讀了一遍又一遍,從基本上掌握書的內容,到對書的內容有了較深刻的理解,最後他完全領會了其中的真諦。以後,孔子又多次認真地讀它,以至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都磨斷過多次。這就是成語“韋編三絕”的來歷。

  顏真卿養成好習慣

  顏真卿開始練書法時總是靜不下心,總想能走點捷徑。他慕名到當時的大書法家張旭那裡學習,張旭的草書在當時是一絕。顏真卿希望得到名師的指點,可是投師半年多,他很少得到張旭的直接指教,張旭只是把前代名帖和自己寫的字交給顏真卿臨摹,要他反覆揣摩,“倍加工學”,要他多觀察大千世界、領悟自然永珍,從中尋求藝術上的啟示。對這樣的教法顏真卿頗感失望,於是請求張旭儘快傳授妙訣秘方給他。張旭聽後耐著性子開導顏真卿,除了養成苦學的習慣,沒有什麼訣竅。顏真卿聽了老師的話,經過認真的思考,終於明白為學之道。從此,他不再妄求成功的捷徑,勤學苦練,終於成為一代大書法家。

  司馬光的苦枕

  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司馬光有一個特別的習慣,睡覺總要枕一個特殊的木枕頭。原來他從小就機智過人,且勤奮好學,二十歲即考中進士並做了大官。他為官清正,完成公務之外,則想盡辦法讀書,他立志編撰一部通志,作為封建統治者的借鑑。為了擠時間讀書,他自己設計做了一個圓木枕頭。這枕頭的'妙處就在於人只要稍微一動,枕頭就會滾動,人自然也就會驚醒。司馬光稱之為“警枕”。以後司馬光睡覺總枕這個枕頭。而“薯枕”也從未失過職,過一會兒,準會把他“叫”起來繼續研讀。如此不分晝夜地攻讀苦研,使司馬光成為一個博學的人,這為他日後編撰《資治通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沒書看比沒飯吃更難受

  英國詩人濟慈從小就是孤兒,雖然生活貧困,但他卻有愛好讀書的習慣。有一次,濟慈又身無分文,生活面臨窘境。他的幾位朋友得知以後湊了一些錢送給他。第二天下午,這些朋友去看望濟慈,敲了好長時間的門,也不見屋子裡有什麼動靜。朋友們著急地大聲喊叫,這時濟慈才腳步急促地出來開門。原來,他正在屋裡專心讀書,連敲門聲都沒聽見。朋友們進屋後,只見床上放著一堆新書,而廚房是冷冰冰的、炊具全是空的。朋友很奇怪。濟慈笑著解釋道:“請你們原諒。送我的錢,我買了些書,我覺得餓一點沒有什麼關係,沒書看要比沒飯吃難受得多。”

  莫扎特的晨舞習慣

  莫扎特是奧地利傑出的作曲家。他一生清貧,只活了三十五歲,但在這短暫的一生中,他創作二十四個交響樂、二十個歌劇、一百零五個協奏曲、四百多首其他樂曲。他的朋友曾講過這樣一件事:一個寒冷的早晨,他去拜訪莫扎特,敲了半天門不見有人出來,只聽見屋裡有音樂的聲音傳來,於是就推門進去。原來莫扎特正和他的妻子跳快步舞。莫扎特停下來,笑著向朋友解釋:已沒有買炭的錢了,沒生火爐,一夜過來,身子凍麻了,所以先跳舞,等暖和了再開始練琴。冬天他都是這樣過來的,已經習慣了。

  “胡琴聖手”練功的習慣

  孫佐臣是著名的二胡演奏家,被稱為’‘胡琴聖手”。有一位想求名師走捷徑的青年,在看到孫先生的練功後,懷著深深的敬意領悟了孫老先生的秘訣。這位青年來到孫老先生練琴的後園,只見孫老先生正蹲在一旁,兩手齊腕插在積雪裡,青年只好靜靜地等著。過了十幾分鍾,孫佐臣從雪裡抽出已經凍紫了的雙手,拿起胡琴專心致志地拉起來,琴聲由生硬單調變得自然優美,先生凍紫的手也開始恢復常色,手指也從不聽使喚變得靈活自如。先生練琴結束,他的手心裡已沁出汗水來。那位年輕人清楚地看到老先生的食指上有一條被琴絃磨得深可到骨的小溝。這位年輕人明白了先生的造詣是如何來的。

  郝壽臣的苦練

  郝壽臣是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他的藝術成就,來自堅韌刻苦的學習苦練。他在末頭上貼上“睜眼即起”的字條,從不睡懶覺;在洗臉處貼上“趕快遇彎”的字條,洗完臉馬上去活動練臺步;在遇彎處又貼上“多念少唱”的字條——因為京劇講究的是“千斤話白四兩唱”;在吃早點處貼上“趕快吊嗓”的字條……他總是一步接著一步,分秒必爭,勤學苦練。他還在房間的四壁都裝上鏡子,一有空就對鏡自練,練身段、練眼神……十遍百遍地練,直至滿意為止。因為功夫到家,所以藝術精湛,實現了他“不要讓藝術拿住你,你要拿住藝術”的抱負,自成一派,人們稱讚他是“藝術的忠臣”。

  勤學好問的竺可禎

  竺可禎是我國現代氣象事業的奠墓人。他從小就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在他逝世前兩個星期的一天,有不少人到他家看望他,因他病情嚴重,夫人沒有讓所有的親朋好友進房間。在床上躺著的竺可禎忽然聽到了外孫女婿的聲音,便迫不及待地叫夫人讓外孫女婿進去。原來竺可禎的外孫女婿是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而竺可禎深感自己缺乏“基本粒子”這門新學科的知識,他為此養急而且曾多次向晚輩求教。現在,他又抓住這個機會,要求補課了。這時他的病很重,聽話很吃力,帶助聽器也聽不清外孫女婿講的話,竺可禎只得要求外孫女婿把講的寫下來。竺可禎夫人勸他休息,竺可禎吃力地說:“不成!我知道得太少了。”當他聽完了國外研究從本粒子的近況,以及楊振寧的《規落場》取得的新進展後滿意地笑了。

  鞭子逼出的作家

  英國大作家柯林斯讀中學時,同寢室有個兇暴而又愛聽故事的傢伙,每天晚上,他用鞭子逼著柯林斯給他不停地講故事,只要稍有停頓,他就朝柯林斯抽去,一直聽到心滿意足地睡著為止。久而久之,柯林斯練就了出色的講故事的本領,順利地寫出了《月亮寶石》《白衣女人》等名篇。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