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袁隆平珍惜糧食作文(通用16篇)
緬懷袁隆平珍惜糧食作文(通用16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緬懷袁隆平珍惜糧食作文(通用1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緬懷袁隆平珍惜糧食作文1
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當感恩先人,認真生活,珍惜糧食。——題記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當你浪費糧食的時候,請不要忘記那個令全國人民為之恐慌的饑荒年代,那個為使中國人民吃飽飯而奮鬥終生的科技楷模---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時,積弱積貧的中國在經受了外國列強的蹂躪和幾十年戰亂紛飛的年代後,千瘡百孔、一貧如洗。三年自然災害期間,許多人靠吃樹葉、樹皮、秸稈等維持生命,即使高幹領導,科研人員也經常吃不飽飯,也有因餓致病,致死的現象,當時的慘狀是我們今天的學生無法想象的。
祖國貧窮,人民疾苦,幸好中國出了個農業科學家——袁隆平,他曾說過“一粒糧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也可以拯救一個國家。”也為此發誓:“要把飯碗掌握在中國人自己的手上”。為此,袁老一生都致力於雜交水稻的研究工作。每每有人詢問袁隆平在哪裡的的時候,回答的總是這樣一句話:“袁老不是在稻田裡工作,就是在去稻田的路上。”他曾教導的學生有一萬五千多名。他對他的每一個學生都非常嚴厲,他要求學生必須下田去研究,並說:“怕下田就不要來上課。”袁院士為什麼這麼嚴厲呢?我想是因為他想讓中國的雜交水稻發展的更好,前途更光明。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由於袁隆平對科學育稻嚴謹治學的實幹精神和勤於研究的執著追求,使雜交水稻技術不斷突破,產量成倍增長。他的“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都得以實現。我們的袁隆平院士不僅成為中國的雜交水稻之父,還成為世界的雜交水稻之父。1981年獲得國家發明特等獎,1999年,一顆小行星被命名為袁隆平星,2001年獲得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04年獲得世界糧食獎,2014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2019年被授予“共和國勳章”等等,他相繼獲得國際國內大獎二十餘項。
2021年5月22日下午13點07分,很悲痛!這是一個讓世界人民都悲痛的訊息,我們偉大的袁隆平院士——雜交水稻之父,在長沙去世了。
山河嗚咽,舉國齊哀!
如今,我們中國人民已經牢牢的掌握了自己的飯碗。您生前一直追尋的兩個夢也已經實現了:實驗田裡的超級稻子,長得和高粱一樣高,可以在稻子下乘涼了。只可惜,您卻永遠的看不到了,但我相信您和稻子打了幾十年的交道,稻子一定會告訴您:它有多雄健,它有多壯美!
袁老,一路走好!中國有了您,人民吃飽了飯,您是中國人民心中的英雄!您的努力,我們必將永記:珍惜您的勞動成果,珍惜每一粒糧食!您更像一道光,永遠活在我們的心裡,我們必將追隨您的腳步,尋著您的光芒,為人民的幸福、國家的強大貢獻自己的力量!作者:曹智霖
緬懷袁隆平珍惜糧食作文2
在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一個看似平常日子時間,卻發生了一件非常不平常事情——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袁爺爺永遠離開了我們,享年91歲。
每當想起“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古詩時,我眼前,我腦海裡就會立刻浮現出袁爺爺身影。他那古銅色臉上,總掛著那笑容,一道道深刻皺紋記錄著他那不平凡歲月;他總是穿著那幾十塊錢襯衫,頂著嚴寒,忍著酷暑,在農田中奔波……
“永不滿足,永遠不躺在過去功勞簿上。讓中國人端穩中國碗,讓中國碗裝滿中國糧。”這是袁老至死堅持信念。想當年,當袁老發現了第一顆雜交水稻時,當他公佈這件事時,是那麼多人不信任不理解。只有袁老他兩位學子依舊堅持在崗位上。我想如果沒有他們當時堅持,可能就不會有我們現在衣食無憂健康幸福生活。
正是那一顆雜交水稻餵飽了全中國人民,也餵飽了多少國家。像美國,日本當時那些科技發達國家,早就開始了研究水稻工作,他們向裡面砸進了多少錢,卻依然沒有好成果。但是當袁隆平爺爺向世界向國際發出這一發現時全世界人民都震動了。美國還輕蔑說“我們做不到事,區區一箇中國鄉村教師卻能做到?”但是事實卻讓他們打臉,正是袁爺爺發現那一粒種子餵飽了我們所有人。
我們現在還不能向袁爺爺那樣,為雜交水稻,為國家做貢獻。但是我們現在能做事,珍惜每一粒糧食,實行光碟行動。不讓遠在天界袁爺爺心寒。
袁老,走好!
緬懷袁隆平珍惜糧食作文3
袁隆平爺爺是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爺爺說過這樣一句話:“70歲的年齡,50歲的身體,30歲的心態,20歲的肌肉彈性!”他80多歲每天還堅持打排球游泳,現在年輕已經90歲了,已經遊不動了,打不動了。但他還是在學習,他在辦公室裡全都是書,書桌上堆滿了書,書櫃裡塞著滿滿的書。老師說有句俗話叫:學到老,活到老!90多歲了還在學習,我們現在在是小學生,更應該學習!
有一天,一位記者來採訪袁隆平爺爺,記者問他:為什麼要研發這個雜交水稻呢?袁隆平爺爺說,因為幾十年前人們吃了上頓就沒有了下頓,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現象,希望長大了以後想不要再出現這種狀況,就想要研發這個雜交水稻。經過長期研究,他最終完成了這個願望。袁隆平有兩個願望,第一個是在水稻下乘涼,第二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這兩個願望都實現了!袁隆平一個人解決了半數中國人的糧食問題,他非常的偉大!袁老最看不得人浪費糧食,他曾在2013年接受採訪時說,“我們辛辛苦苦鑽研提高水稻產量,每畝提高5斤或10斤都很難,提高之後,又浪費了。浪費不但可恥更是犯罪……”多年過去,浪費糧食現象依然存在!希望人們不要浪費水稻,現在我們有飯吃了,卻變得不懂珍惜。
所以我們應該要學習袁隆平爺爺這種淡泊名利、艱苦奮鬥、堅持不懈、一心為人民的精神!老師說我們以後要光碟行動用這種方式來紀念袁隆平爺爺!
緬懷袁隆平珍惜糧食作文4
這是全國人民悲痛的一天,超級巨星隕落:“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在2021年5月22日下午1:07去世,舉國上下,悲痛欲絕。
袁隆平爺爺去世的訊息在各個媒體平臺上出現,廣大人民紛紛表示不敢相信,不敢面對他們的“食神”去世了的訊息。袁爺爺真的是太偉大了!
他年雖近百,卻不在家樂享天倫之福,而是終日奔波在實驗田,用慈愛的目光注視著一株株如同一隻只精靈的秧苗,在和風中翩翩起舞,那鐫刻著歲月滄桑的臉上,露出甜美的笑容。
袁爺爺畢生追求的是所有人遠離飢餓,他做到了。我們中國人,因為有袁隆平爺爺,端穩了飯碗,不再為一日三餐發愁,世界都為之震驚。
像這麼一位對人民做出卓絕功勳的傑出科學家,廣大人民怎麼忘得了他?請看看各個媒體平臺下的評論:一日三餐,米香瀰漫,飽食者當常憶袁公。稻花香處憶袁老,泣雨聲中送英雄。我們的“神農”完成了他的使命,他帶著種子去往了其他地方,我們再也見不到他了。再聽聽人們的請求:天安門廣場降半旗致哀,沉痛哀悼為中國人的溫飽奉獻了畢生的精力與心血的袁爺爺。
臧克家在《有的人》中寫道:“有的人活著,他死了;有的人死了,他活著。”司馬遷也曾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袁隆平爺爺的死,重於泰山,而且將永遠活在人們心中。
袁隆平爺爺生前說過:“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啊,他將一生奉獻在水稻之中。除了他可以說我浪費糧食,其他人沒有資格。因為是他讓我們不再飢餓,不再擔憂溫飽問題。
請求國家將5月22日設為珍惜糧食日!以此紀念我們的袁隆平爺爺。
學生們應該銘記5月22日,好好學習,帶著袁隆平爺爺那份對我們的希望,為國家爭光!
緬懷袁隆平珍惜糧食作文5
《我有一個夢》這首歌的詞是一位老人抒發內心的呈現,他有著偉大的夢想,並透過自己的不懈努力給全世界交出了漂亮的成績!
這位老人他有一種不服輸的勁頭,越挫越勇;不因失敗而氣餒,不因成功而自負,不斷的制定目標,不斷的進取,不斷的超越自己!
這位老人他很樸實無華,他就是一顆定海神針,能帶給所有人安心!
他就是袁隆平爺爺,一位非常慈愛的老人,我曾經看過老人的一篇採訪,其中他說:“在上個世紀的60年代啊,饑荒的時候餓死人啊,我親眼見過”主持人接著問:“您是不是害怕這樣的場景再次出現”老人連說:“不可能了,不可能了,一粒糧食能夠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可知糧食的重要性!”回想老人在採訪中的神情,大有憂天下之憂而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為了讓人民不再像他看到的那樣食不果腹,他帶領著團隊開始了漫長的攻堅之路!
他瘦瘦小小的一個人,風吹日曬皮膚黑黝黝的,像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他為人低調,他的獎項非常的多,但是他從不在意這些,攻堅克難,一絲不苟!
還記得老人給自己母親寫的那封信,他為了人民不再餓肚子,卻給自己留下了永遠的遺憾,自己的母親最後一面都沒有見到,積攢了多少想對母親說的話,多少的悔,多少的盼,這已成為老人永遠的惦念了!
這位老人永遠的離開了我們,在他離開的時候有那麼多的人主動的去送老人,為老人留下想念的淚水;他一次次向人民交出了漂亮的成績,他實現了自己的夢,他終於放心的離開了。
袁隆平爺爺對您我們有太多的不捨,您一路走好!
緬懷袁隆平珍惜糧食作文6
他是一位飽經風霜而消瘦的老人,太陽親吻過他黝黑的皮膚,歲月刻在他臉上一道道皺紋,時光將他的鬚髮染成花白,他卻絲毫顧不上這些,只顧著大步邁向田野,望著收成的水稻,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用粗糙的雙手,輕輕地撫摸著水稻,眼裡充滿了喜悅。他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
袁隆平在研究雜交水稻的道路上,並不是一帆風順。在一次實驗中,他所研究的雜交水稻稻穀減少了5%,而稻草卻足足增加了60%,在這時有人就說:"人要是能吃草的話,你這個水稻就大有發展了。”面對無數的譏諷,袁隆平依然用樂觀的心態去面對,終於將雜交水稻研究成功。每當有記者採訪他時,他總會像個小孩子樂呵呵的,他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80歲時是80後,我90歲時就是90後。”他這種樂觀積極的心態,感染了我,對待事情總以一種樂觀的心態去看待,所有事情都會變得美好起來。
我喜歡他從不言敗的精神、樂觀積極的態度、純樸而高尚的品德,他就是我的偶像,一個真正能讓我的肚子和頭腦都吃飽飯的男神——袁隆平。
緬懷袁隆平珍惜糧食作文7
“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袁隆平爺爺因多器官衰竭,於2021年5月22日13:07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之前我一直覺得袁爺爺只是一個活在教科書裡的科學家,但直到那一天,我看新聞裡有很多人追著袁爺爺的靈車跑,一邊跑還一邊喊“袁老,一路走好!”這件事讓我感到很震撼。在接下來的三天裡,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人們從四面八方趕到長沙、他的母校、他的家鄉,在他的雕像前送上一朵菊花。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去紀念他呢?我和媽媽翻閱了資料,發現他50多年來一直堅守在雜交水稻的試驗田中,為了高產、高產、超高產,辛勤勞作,讓全中國人民和世界部分人民不用捱餓。
看了這麼多人去悼念袁隆平爺爺,我心裡也酸酸的。這樣一位科學家就離開了我們,但他堅持的精神是我們少年該學習的。袁隆平爺爺還有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另一個是“雜交水稻遍佈世界夢”,我希望我們這一代人能把這兩個夢想變成現實。
緬懷袁隆平珍惜糧食作文8
良田千頃,不過一日三餐。廣廈萬間,只睡臥榻三尺。種著中國的農田,心裡卻裝著全世界的溫飽。他奮力逐夢的精神,不僅改變了雜交水稻,也永遠激勵著我在追夢路上奮勇前行。他就是我們的國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院士長相土裡土氣,梳著小平頭,臉上佈滿皺紋,看起來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他雖其貌不揚,但他對全世界人民的影響卻很大。
袁隆平院士生活的年代,人民忍飢挨餓,他曾親眼看見骨瘦如柴的人們餓死在街邊路旁,他暗暗立誓:一定讓中國人民過上能吃飽飯的生活。從1961年開始,袁隆平院士每天都到三亞農場去做實驗,經過無數次的實驗,終於在1970年雜交水稻實驗成功。在這個過程中,他的實驗田曾多次被人大片毀壞,好不容易才保留了一些種子,得以繼續研究。
袁隆平院士也是中國人中獎項獲得最多的科學家。他身價千億,但卻從不張揚。一件衣服只有三十多,一塊卡西歐手錶戴了幾十年。
袁隆平院士一生有兩個夢想,第一個夢想是禾下乘涼夢,第二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為了讓全國人民吃飽飯,實現這兩個夢想,袁隆平院士用盡畢生心血一心研究雜交水稻,最後造福全中國。
一位老者,一顆赤子的心,一個童真的夢。他對這片土地愛的深沉,他是稻田的忠實守望者。他的雙手從未停止對稻穀的撫摸,他的生命永遠浸潤在甘甘稻花香中。
緬懷袁隆平珍惜糧食作文9
21世紀誰來養活中國人?這是美國經濟學家布朗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尖銳命題。“依靠科學技術進步就能養活中國人。”袁隆平用驚人的科學成就響亮的回答了這個問題。
袁隆平,平頭小臉,土裡土氣。而正是這個其貌不揚的老頭,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驚人的才華,在古老的土地上創造了非凡的奇蹟。目前,在我國,有一半的稻田裡播種著他培育的雜交水稻,每年收穫稻穀60%源自於他培育的雜交水稻種子。是怎樣的力量使一個人的命運緊緊聯絡並且積極影響著幾億人的命運呢?又是怎樣的力量促使他執著於雜交水稻的研究而最終走向成功呢?
關於超級雜交水稻,不善言辭的袁隆平有著講不完的故事。當別人問他成功的秘訣時,他以“知識+汗水+靈感+機遇”作了精闢的`回答。
面對未來,袁隆平任滿懷夢想,他希望雜交水稻由目前世界水稻面積10%提升到20%,實現總增產3000萬噸,真正造福全人類。袁隆平用科學知識在中國古老的土地上,圓了華夏民族幾千年的夢想,實現了一個震驚世界的神話。
我由衷的敬佩他——一個用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袁隆平爺爺。
緬懷袁隆平珍惜糧食作文10
米飯者,香甜而軟糥也,不膩口,不粘牙,實乃主食之甲……
說真的,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南方人,我是吃著米飯長大的,作為一個貨真價實的吃貨,我也是被米飯一口一口喂胖的。米飯真有如此好吃?我看未必。既無獨特之味,又無韻味之口感,要不然,那麼多的下飯菜又是為何而發明呢?可吃了十多年的米飯,我似乎與那不怎麼好吃的米飯結下了悠長而難解的情結。
小時候,我就被教導不要浪費一粒糧食。可那時的我並不願意吃米飯,更讀不懂母親那勤儉節約是美德的論調,我那不鏽鋼的小碗總要剩下一兩口已變涼的米飯,美好的午間時光總要變作我與母親關於一小口米飯的“拉據戰”,母親臉上總要升起一些慍色,母親的責罵聲與我的吃飯聲此起彼伏。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有些討厭米飯的味道,可光碟的習慣卻被一直保留下來,對每一粒糧食的尊重成為了當年“拉據戰23”給我留下的最大財富。
長大後,與米飯長達多年的敵視似乎突然就和解了。回到家中,第一件事不是脫鞋放書包,而是問母親飯熟了沒?入目所見是桌上明豔的菜色相互交織點綴,米飯上的氤氳水氣正在蔓延,還有誘人的米香鑽入鼻子,嗯——扣住了我的心房,趕緊扒拉一口,空空如也的胃便立刻溫熱了。母親笑問好吃嗎?“嗯嗯”,我忙不迭的往嘴裡送上美味,含糊不清的答道。“別吃太急,別噎著了”,我慢下來與母親相視而笑,心彷彿被米飯的溫度捂熱了。現在想,那種溫馨似乎並不止來自於米飯的溫度,更來自一粒粒米上承載的一個個家。
再後來啊,我開始瞭解米飯的前世今生,米飯,來自於稻,數千年前就被種於長江流域,後來逐漸推廣於華夏大地乃至全世界,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而到了現代,科技日新月異,社會不斷髮展,米飯也不甘落後,在大廚手下,米飯一會兒成為久經磨練的勇士,一次次深入危險灼人的鍋底,於是便有了鍋巴;一會兒又成為多情的小女子,在與汁水的交融中纏綿悱惻,於是便有了泡飯;一會兒,又成為時髦的青年,燙了個發,於是便有了米花。變的,是米飯的形式,不變的,是中國人對新事物永不停息的探索與對生活的熱愛。
現在,袁隆平爺爺帶著他的夢想離開了這片他熾愛的土地。我想,他只是把這人間的縷縷炊煙、陣陣稻香帶去了另一個世界,他將繼續為實現禾下乘涼夢而辛勤耕耘。而我們將接過時代的接力棒,努力學習,勇立潮頭,扛起歷史的責任。我仿若看到千千萬萬農民為耕種出香甜的水稻胼手胝足,看到了稻田裡顆顆稻粒愈發飽滿,逐漸金黃。米飯啊米飯,你那晶瑩飽滿的身軀凝聚了那位老人的汗、淚、血,你那微微揚起的弧線,隱含著那位老人的微笑與他生命的弧度。米飯啊米飯,你是一顆顆搏動的心啊,中華民族的血自你的經貫脈絡流動著、衝擊著,翻起一片芬香的稻花。
致敬米飯,致敬手捧稻穗的袁老!
致敬米飯凝結的華夏魂!
緬懷袁隆平珍惜糧食作文11
“我畢生追求的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
——袁隆平
您是神農,在人間留下滿倉稻米後,便返回了天國。我們都會想念您,日後您看見每一縷升起的炊煙,都是飄自人間的懷念。
您很可愛又溫柔,看見小鴨子會學嘎嘎叫,您喜歡小動物,養了一隻小貓咪叫“袁花花”;喜歡吃甜甜香的油炸食品,還愛吃零食。您還在稻田裡拉小提琴,叫上家人一起唱歌;熟悉您的人都很喜歡您和你在一起……
您來時,時間餓殍遍野,您走時,世間稻米滿倉。您出生在戰火連天的年代,捱過餓,死裡逃生。而我們從小衣食無憂,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有您,為了人民遠離飢餓,在無數日月裡研究雜交水稻。本應安心坐在辦公室的您,頂著烈日在田間用放大鏡研究水稻,幾十年如一日。
您走了,低頭看著盤中餐,淚水與米飯溶為一體,是我對您的思念。從今以後,我會好好吃飯,珍惜糧食。超級水稻會長大,袁花花會長大,我也會長大。未來,我定會向您一樣,為祖國、為世界,儘自己最大的力量做出貢獻!
緬懷袁隆平珍惜糧食作文12
“乍聞袁老赴仙門,日月無光天地昏。曾轉乾坤驚世界,稻花香裡念君恩。”
——題記
地平線被刷成金黃色,黃昏似一老嫗,拄著柺杖,腳步輕盈地把縷縷最黃豔的暮色撒在天邊,撒在土地上。農民伯伯戴著草帽在地裡幹活時,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那位老人,那位把畢生經歷都放在雜交水稻上的袁隆平爺爺在天邊露出慈祥的微笑……
1930年9月7日,一陣啼哭打破了產房的寧靜,沒有人知道這個孩子會是未來人們的救世主,也沒有人知道雜交水稻每年可多養活約一億人口。抓周時,他抓到了水稻,從此註定了他不平凡的一生,註定了他一生的綠色農業夢。
1950年,袁爺爺已經研究出了高等、產量大的西紅柿、馬鈴薯等。之後,他不顧世人的嘲笑,走上了雜交水稻之路。饑荒迫使學校停學,他看到了小女孩兒將一張餅緊緊地摟在懷裡,他看到了小女孩兒扶著牆走不動路,他看到了一小袋乾糧懸掛在高高的房樑上,他聽說了人到死前也未曾動過一口乾糧……這一幕幕的發生,他怔住了,這更加堅定袁爺爺的夢想。袁爺爺和他的團隊沒日沒夜的研究,終於發現了一株“敗育型雄性野生稻”,他手上輕握著這株“敗育型雄性野生稻”欣喜地笑著,這是他前進的動力,袁爺爺細心地做了幾盆實驗,可是好景不長,文革又開始批判袁隆平。在袁爺爺幹活的時候,紅衛兵把他的心血毀滅了,聽到這個訊息,他赤著腳立刻跑回了家裡,他的眼神是那麼無助,但這也沒有能打破他前進的意志,袁爺爺繼續細心地研究著他的實驗田。可是一次大雨再次摧毀了他的心靈,在狂風暴雨中,他義無反顧地衝向那片稻田,看到眼前的一切,他撲向那面目全非的稻田,嘴裡嘶吼著:“這是誰幹的!誰幹的!”他抓著那一株殘留的水稻幼苗,眼裡盡是委屈和傷心,雨水順著臉頰和耳垂流下。他抓住了最後一絲希望,堅定地繼續搞農業,可這次袁爺爺又失敗了,沒關係,再來!再來一次!成功了!他成功了!全國人民看著報紙,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條線。他做到了!他真的做到了!他實現了那句話“我畢生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九十多歲的老人家依然樸實無華,依然穿著最普通的衣服,騎著普通的電動車,莊稼地裡的真院士,農民百姓的心上人。他不是小鮮肉,但他就是中國人心目中永遠的神!
家裡的老人教育我們,不要浪費糧食,說到饑荒他們眼裡還流露出幾分惶恐,“捱餓挨怕了”。袁爺爺在5月22日午飯過後去世的,他看著孩子們吃了飯才離開的。疫情當下,國糧緊缺,我們更不應該浪費糧食,讓袁爺爺擔心。我們會繼續傳承袁爺爺的意志繼續譜寫這美麗的華章。希望大家在吃飯聞到飯香的時候,不要忘記這樣一位心繫百姓溫飽,一生鞠躬盡瘁的老人家——袁隆平。
緬懷袁隆平珍惜糧食作文13
說到“前輩鏗鏘行,後輩勉勵之”時,你會想起哪位英雄?
他是稻田的守望者,他是農民的依靠,他是人民的英雄——他便是能讓我們吃飽飯的袁隆平爺爺。
在我的眼裡,他便是“神農”。5月21日晚上至22日凌晨,在大理和青海相繼發生了6.4級與7.4級的大地震,22日的長沙大雨滂沱,這就是在為袁隆平爺爺而悼念。
他說過,他做了一個夢,看到了全中國人都吃著米飯,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從此,他便開始研究雜交水稻,他的夢終於實現了,但他卻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一起和媽媽去別的地方研究雜交水稻了。他這一生都在為雜交水稻而辛苦。在我們心中,他就是一個偉大的英雄。他喜歡拉小提琴,打排球和游泳,還喜歡和小朋友們玩,但他在大家面前展示的永遠都只有雜交水稻。
希望袁隆平爺爺一路走好,紀念袁老就好好吃飯吧!同時,我們也當繼承袁隆平爺爺的志向,學習他的優良品格,盡力做“一顆好種子”。
緬懷袁隆平珍惜糧食作文14
2021年5月22日下午1時。我國乃至全世界失去了一位偉人——袁隆平。他的一生奉獻於研究雜交水稻,為全世界的糧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的離去很突然,更讓我們悲痛欲絕,但他會一直活在我們的心中。
袁老是一個有目標的人——他在年輕時便許下了“禾下乘涼夢”,希望自己的研究可以養活全球更多的人口,我很受觸動。袁老許下願望後併為之努力,一直向著目標奔去,我明白——袁老的目標實現了。
袁老是一個敬業的人——在實現目標的同時也會遇到各種困難,袁老曾一次又一次的面臨困難,可他並沒有退縮,而是更加努力,如此終於取得了成果。儘管到了退休年齡,卻還不忘工作,每日都與水稻打交道,勤勤懇懇,兢兢業業。
袁老是一個“自由,散漫”的人——用袁老的話自己說。與其他科學家不同的是,袁老是幽默而又追求自由的人,在我的理解,其實就是袁老有一顆樂觀、積極向上的心,讓我們更能感受到他的親切。
袁老付出了太多太多,他是我心中最偉大的人!
緬懷袁隆平珍惜糧食作文15
袁隆平爺爺在5月22日13時零七分到時候逝世,大概是以前和他們的距離太遙遠了,我總是容易在心裡把偉人們預設成沒有生老病死的神明。可事與願違,袁爺爺已經去了天堂。
袁爺爺還有兩個夢等著我們實現呢“禾下乘涼夢,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
在袁爺爺小時候看過一部電影名叫《摩登生活》,在這部電影裡面有著美好的田園生活,原因這部電影在袁爺爺的心中埋下了一粒種子。袁爺爺朝著田園生活這個目標而奮鬥,可最終發現中國的鄉村,並不像電影般的那樣美好,而有許許多多的人沒有飯吃,甚至是活生生地餓死。袁爺爺看著這一幕幕的景象,他立志要讓人民吃飽飯。袁爺爺在大學期間學習的是遺傳學,所以他觀察水稻的基因變化發現了雜交水稻,這一舉動轟動了全中國,袁爺爺他們的團隊頂著壓力,在一次次的失敗中總結經驗不斷改進,終於成功地培育出雜交水稻。
袁爺爺不僅僅想要中國人民吃飽飯,還想要全世界的人民都吃飽飯。如今雜交水稻也在印度、菲律賓、美國、巴西、越南等國家大面積種植。袁爺爺不僅僅是我們中國的英雄,而且還是全世界的英雄,值得全世界的人民尊敬。
看過一篇新聞:“袁爺爺已經在臺上做了三四個小時的學術報告講解,在後臺休息的時候,記者前去採訪袁爺爺,可袁爺爺拒絕了,因為他太累了,那時候的他已經是80多歲的高齡。可是一聽到一群初中生想要和他合照的時候,不顧疲憊,起身尋找那些孩子們……”袁爺爺他是多麼的熱愛我們青少年啊。
袁爺爺不像大部分科學家那樣的嚴肅,他經常在採訪中說自己handsome,並稱自己為九零後,甚至路過池塘見小鴨子會學嘎嘎叫,這是多麼有趣幽默的一位九零後啊。可就是這樣的人,他永遠的離開了人間……
袁爺爺,我從來沒見過您,但我卻覺得您如我的爺爺一般,親切、熟悉、又慈祥,原來我曾和您每天都相遇,在課本上,在飯桌上,在田野上,在故事裡,在人間裡;我以後也會每天都見到您,在課本上,在飯桌上,在田野上,在故事裡,在我心裡。
此後每一縷升起的炊煙,都是飄自人間的懷念,此後人間的每一次風吹稻浪,都是您的靈魂迴響。
一日三餐,我們會好好吃飯,好好長大。
袁爺爺,謝謝您!一路走好!
緬懷袁隆平珍惜糧食作文16
2021年5月22日“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袁隆平爺爺去世了。司馬遷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他的死是比泰山還重的。縱觀袁隆平爺爺的一生,我們會發現他的一生是偉大的。
路有餓死殍,路有凍死骨。
上世紀60年代3年自然災害時期,袁隆平爺爺親眼目睹了在街邊有人餓死的景象,這給正在研究農業的他心靈產生了極大的震撼。也讓袁爺爺明白了糧食能夠救一個國家,也能絆倒一個國家的道理。從此袁隆平爺爺走上了研究水稻的道路。
一心一意做研究,堅持不懈出成果。
那時袁隆平發現蘇聯人的方法並不可靠,於是他只好偷偷研究歐美的學說。學習完後,袁隆平便天天下地觀察,尋找合適的秧苗。他經常四處奔波,在各地的農田地裡觀察。為了育種,他在火車上用體溫育種。儘管有人總會反對,說他不好,但他一直“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雖然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取得突破,但他始終沒有放棄。不斷反思、總結。終於取得了突破。以至於在滇南大地震的時候他也在臨時的帳篷裡研究。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研究出了野敗。後來,雜交水稻的產量不斷突破新高,為我們的糧食供應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禾下乘涼幾時有,雜交水稻覆全球。
袁隆平說自己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現在,雜交水稻的畝產是不斷增加,秧苗的品質也在不斷提升。我相信在不久後的,禾下乘涼夢一定會實現的。可惜袁爺爺沒有等到這一天,這可能是他的一個遺憾吧。現在,雜交水稻已經推廣到了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解決了不少當地人的吃飯問題。這是袁隆平爺爺對世界做也的貢獻。
袁隆平爺爺已經永遠的離開了我們,但我們應該學習他純樸、勤儉、純粹、高尚的品德。現在,我們充分落實光碟行動就是對袁爺爺最高的敬意。國士無雙,原袁爺爺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