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傑地靈的成語故事
人傑地靈的成語故事
人傑地靈的成語故事1
【注音】rén jié dì líng
【出處】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唐·王勃《滕王閣序》
【解釋】傑:傑出;靈:好。指有傑出的人降生或到過,其地也就成了名勝之區。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讚美別人的家鄉
【結構】聯合式
【相近詞】藏龍臥虎、鍾靈毓秀
【反義詞】綢人廣眾、人稠物穰
【押韻詞】雞黍深盟、遁天倍情、度己以繩、防芽遏萌、囂風遂行、無隙可乘、掊斗折衡、勢在必行、鑽天覓縫、曠若發矇、......
【年代】古代
【燈謎】天不作美
【教學同步】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王勃《藤王閣序》高中四冊·課文·22
【成語故事】初唐四傑的王勃因為他的《檄英王雞》得罪了唐高宗而被放逐,他到交趾探望父親路經洪州,恰逢重陽節,洪州都督閻伯嶼大宴賓客,吟詩作樂,王勃即興作《滕王閣序》:物華天寶,龍光射鬥牛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示例】實在襄陽的'人傑地靈,恐怕比它的山水形勝更值得人讚美。 聞一多《孟浩然》
【其它使用】
◎ 其北部是一望無際的黃土高原,逶迤起伏,婉婉相連;南部有魚米之鄉的漢中盆地,山青水秀,人傑地靈。
◎ 隨著形勢的發展,擴紅、土地革命,都需要婦女的發動,急需婦女幹部,人傑地靈的高傑村的婦女,就有了集中走出去的機遇。
◎ 上海真是個人傑地靈的地方,不少人有魄力,有先見之明,真可算是豪傑。
人傑地靈的成語故事2
這個成語出自唐·王勃《滕王閣序》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這則成語表示傑出人物在那裡出生或他曾到過那裡,所以那裡就成了名勝之地。
公元663年九月初九重陽節,洪州閻都督在新落成的滕王閣大宴賓客,當地知名人士都應邀出席。
王勃正好路過這裡,也應邀參加。因為他才十四歲,所以被安排在不顯眼的座位上。閻都督的女婿很會寫文章,閻都督叫他預先寫好一篇序文,以便當眾炫耀一番。
大家酒酣之際,閻都督站起來說:“今天洪州的文人雅士歡聚一堂,不可無文章記下這次盛會,各位都是當今名流,請寫賦為序,使滕王閣與妙文同垂千古,話畢,侍候的人將紙筆放在眾人面前。
但是大家推來推去,沒有一個人動筆。後來推到王勃面前,王勃競將紙筆收下,低頭沉思。過了一會兒,王勃捲起袖口,揮毫即書。閻都督見是一個少年動筆,不太高興,走出大廳,憑欄眺望江景,並囑咐侍從將王勃寫的句子,隨時抄給他看。
才過一會兒,侍從抄來《滕王閣序》的開頭囚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輕,地接衡廬。”這四句的意思是:滕玉閣所在之處過去屬南昌郡治,現在歸你洪州府。它的上空有冀、鞍兩墾,地面連線衡山、廬山兩山。閻都督看了,認為這不過是老生常談,誰都會寫,一笑置之。其實,這十六個字把南昌的歷史和地理的概況都交代清楚了,縱橫交錯,起筆不凡。
接著,侍從又抄來了兩句,“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匝越。”閻都督看了有些吃驚。他想,這少年以三江(指荊江、湘江和浙江)為衣襟,又將五湖(指太湖、都陽湖。、青草湖、丹陽湖、洞庭湖)為飄帶,既控制著南方遼闊的楚地,又接引著東方肥美的越地,大有舉足輕重。扭動乾坤之氣。寫出這樣有氣魄的句子,不是大胸襟、大手筆是不可能的。
侍從接著抄上來幾句,更使閻都督吃掠:“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原來,王勃在這裡用了兩個典故。前一個典故是說,物有精華,天有珍寶,龍泉劍的光芒直射天上二十八星宿中的鬥宿和牛宿之間。意思是洪州有奇寶。後—個典故是說,東漢時南昌人徐孺家貧而不願當官,但與大守陳蕃是好朋友。陳蕃特地設一隻榻,專供接待徐孺之用。意思是洪州有傑出的人才。
閻都督越看越有滋味,越看越欽佩,連聲稱讚“妙!妙!妙文難得!”再也不讓女婿把預先寫好的序文拿出來了。王勃寫完後,走到閻都督面前,謙遜他說:“出醜之作,望都督指教。”閻都督高興他說:“你真是當今的奇才啊!”於是重新就座,淨都督把王勃奉為—上賓,並親自陪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