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讀後感(通用14篇)

《成語故事》讀後感(通用14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成語故事》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成語故事》讀後感 篇1

  這個學期我閱讀了一本書《成語故事》,當我拿起這本的時候,會不假思索的回答說:“成語就是由四個字組成的詞語。”的確,我們說知道的很多成語都是由是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可是當我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才瞭解到成語不僅僅是四字的,還有三字的,五字的——還知道了成語是怎樣來的,並且知道了很多成語故事。

  成語的來源可以說是多種多樣的。有些成語來自語歷史故事,即把歷史上的某一歷史時間概括為成語,如“一衣帶水”、“完璧歸趙”;有些成語是根據古人的故事概括而成的,如“臥薪嚐膽”、“孟母三遷”;有些成語是來自古代寓言故事,如“邯鄲學步”、“對牛彈琴”;有些成語成語來自古代歷史著作,如,“圖窮匕見”、“負荊請罪”。總之成語的來源遠遠不止這些,就是以上幾種方式,也是互有交叉,彼此很難完全分開。

  從這些成語故事中也瞭解了很多成語的特點。

  (一)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特徵、思維方式和風俗習慣。例如“五穀豐登”、“青黃不接”就透露出中華民族農耕經濟的社會特徵;

  (二)言簡意賅,凝練自然。成語能夠把人們說要表達的豐富的意思,用十分簡練的語言表達出來,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大義滅親”---比喻為了國家利益,對罪犯的親人不徇私情,使其得到應有的懲罰。

  (三)形象生動,表現力強。

  (四)意蘊含蓄,富於哲理。大多數成語在結構三都具有二重性,即故事層和意義層。

  (五)易學易記,便於誦讀。

  當我讀完這本之後,讓我瞭解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也讓我知道了文化知識的重要性。

  《成語故事》讀後感 篇2

  從上幼兒園開始,媽媽就幫我買了很多的故事書,有《三毛流浪記》、《成語故事》、《一千零一夜》……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成語故事》。每一天晚上睡覺之前,我都捧著《成語故事》,對著每一個字上的音節,慢慢地看著其中一個個成語小故事,從中學到了好多做人的道理。

  在《開學第一課》裡,有一位教師說過,每一個漢字的後面都有一個歷史,都有一個來源。那麼我想每一個成語的後面都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祖先的智慧。在《成語故事》裡,每一個好長的故事,我們的祖先只用四個字或八個字就能夠表達出來,比如“九牛一毛”、“拔苗助長”、“葉公好龍”、“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並且每一箇中國人看了、聽了都明白它們的意思,真是太神奇了。同時,每一個成語包含的資料都是我們祖先生活經驗的總結、智慧的結晶,教導著我們做人的道理。

  在《成語故事》裡,我最喜歡的是“磨杵成針”這個故事了。故事裡講的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一天,他乘教師不在書屋,偷偷跑到山下的小河邊玩,正好看到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李白感到很奇怪,就問她在做什麼?老婆婆告訴他要磨成繡花針。李白深受感動,從此在“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激勵下用功讀書,最終寫出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篇,成為了我國曆史上最著名的一位“詩仙”。經過這個故事,使我明白了我們每一個人只要有自我的奮鬥目標,同時要相信自我,堅持不懈,那麼無論做什麼事就都會取得成功。

  簡簡單單的幾個字組成的成語,背後卻閃耀著我們的祖先無窮的智慧,啟迪著我們前進的方向,作為一名中國人,我感到十分的驕傲和自豪;同時也激勵著我要讀更多的好書,讓它們成為我成長過程中的良師益友。

  《成語故事》讀後感 篇3

  我們都有一個溫馨的家,而我家則有點與眾不同,是個典型的“開心一族”,爸爸是面鏡子,媽媽是個報警器,我呀,不像媽媽,也不像爸爸,像我自己(廢話。大前鋒:鄧肯。服務員收走了垃圾,卻把冰給我們留下了!當我正在球場上盡情奔跑時,它便隨著那飛快地滾動著的足球一閃而過。

  拔苗助長講的是宋國有個農夫性子很急,他插下秧苗後便天天去看秧苗長了沒有,可秧苗還是老樣子,一點也沒長。有一天,他想了一個辦法,把秧苗一棵棵往上拔,回到家中,他還告訴兒子秧苗都長高了。兒子一聽,居然還有這樣的事,連忙跑到田邊去看,只看蠻田的秧苗全都耷拉著腦袋枯死了。

  “拔苗助長”這一成語,比喻不顧事物發展的規律,強求速成,結果反而會把事情弄糟。也叫做“揠苗助長”。我覺得這個農夫真想秧苗長大,應該除草、施肥、除蟲,這樣才能讓秧苗長大。

  杯弓蛇影講的是西晉時,有個叫樂廣的人,有一次,他請朋友到自己家喝酒,喝著喝著,朋友忽然說自己有點不舒服,就先回家了。樂廣想:難道是我招待不周,朋友生氣了?應該不會吧!樂廣決定去看一看。到了朋友家裡他才知道這件事的來龍去脈,樂廣覺得納悶,回家仔細觀察,忽然看見客廳的牆上掛著一張弓,樣子就想彎曲的蛇一樣。樂廣明白過來,他再次把朋友請到家中喝酒,還是坐在那人位置上。他又看見了蛇。樂廣笑著說:”杯中的蛇就是牆上的弓。”朋友這才明白。

  “杯弓蛇影”這句成語常用來比喻疑神疑鬼,自驚自擾。

  我們多讀《成語故事》裡的故事,就會明白許多道理。

  《成語故事》讀後感 篇4

  我看過的書有好多,比如《十萬個為什麼》、《馬丁的早晨》、《一千零一夜》、《成語故事》、《中國寓言故事》……可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成語故事》,雖然它外表很普通,可是裡面的內容很豐富,能讓你明白許多道理,比如拔苗助長的故事,說宋國有個急脾氣的人想讓禾苗快長大,他每天都到田裡看,嘴裡還不停的說:“禾苗禾苗你快快長大,早點讓我吃到香噴噴的新米。”突然他想到了一個辦法,要是把禾苗往上拔拔,它不就長高了嗎?說幹就幹,他一直忙到太陽下山。回到家他把事情告訴了妻子,還覺得自己很聰明,妻子聽了忙跑到田裡一看,吃驚極了,只見禾苗全部枯萎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欲速則不達”的道理,要是隻憑著自己良好的願望很有可能好心做錯事。

  比如守株待兔的故事,講的是一個農夫在耕地,忽然一隻兔子撞在了樹樁上,農夫高興極了,撿起兔子回家飽餐了一頓,從此,他再也不耕地了,整天守在樹樁旁,等著兔子過來撞樹。可是一天、兩天……一個月過去了,他也沒見到一隻兔子撞在樹樁上,農夫的田裡長滿了荒草,顆粒無收。透過這個故事,我懂得了只有辛勤的勞動才能獲得成果,就在那等將是一無所獲。

  我很喜歡這本書,雖然我看了許多遍,但是還是很喜歡看,並且保護的很好,我會讓它一直陪著我成長。

  《成語故事》讀後感 篇5

  《成語故事》系吾國著名作家,他把古代成語訂成一本書而成。今已成為膾炙人口,家喻戶曉的名書,下面來講講我讀了這本書的深刻感受吧。

  一是安步當車。相傳戰國齊有一位名士,他整天賦詩遊樂,快活極了。齊景公想領教一下他的學問,便將他請來切磋切磋。名士進了齊都,來到景公宮殿。令景公與諸王大臣吃驚的是:這個白面書生竟然長揖不拜,還大聲說:“座上的傢伙,為甚麼不給吾叩頭?”齊景公大怒,令武士把他拖出去車裂。名士毫不畏懼,大聲說:“當年恆公的項上首級還不能抵算名士之家,你有何理斬吾?”景公才下令賜坐,可那名士一甩袖長,揚長而去。景公想用車載他回山也被拒絕。這個成語故事讓我懂得了人不但要有物質上的富有,也要有精神上的富有。

  二是囫圇吞棗。從前有個自作聰明的文人上街去玩,有一老爹對其稱道:“吾所買之碭山梨益齒而損脾。”他買了兩個大的,付了錢,咬下一塊梨,嚼嚼後吐掉說:“這樣不就不損脾了嗎?”又有一大漢誇道:“吾所賣之滄州棗益脾而損齒。”他買了一紙袋,一個個地不嚼嚼便囫圇(即整個)吞下,自語:“這樣不就不損齒了嗎?”且處處宣傳自己比諸葛亮還聰明。旁邊的人聽了都哈哈大笑:“你這樣囫圇吞棗不是辦法!”他只好面紅耳赤地跑開了。透過這個成語故事,我認為告訴人們做事不要斷章取義。

  《成語故事》裡還有許多美輪美奐的故事,裡面都藏著一個個耐人尋味的問題和深奧的道理,等著我們去學習、“開採”呢!

  《成語故事》讀後感 篇6

  成語跟我們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首先我們說話就會經常說到成語、其次就算是做遊戲也有像成語接龍這樣的遊戲,舉個例子守株待兔、兔死狐悲、悲痛欲絕等等…..。中華成語千千萬,我最近通讀了一本叫《成語故事》的書,受益匪淺。

  《成語故事》這本是顧名思義就是由許許多多成語故事組成的,給我印象深刻的就有幾個,如掩耳盜鈴、老馬識途、亡羊補牢等。我覺得真正能讓人理解意思悟出道理的又通俗易懂的應該是它們幾個。

  “掩耳盜鈴”從表面意思來看,應該是捂著耳朵去偷鈴鐺。他講了一個人去偷一個大戶人家的鈴鐺,他以為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別人就不會聽見,他真是太笨了。可是在我們面對許多沒有做好的事情的時候,我們常會本能的選擇逃避,選擇隱瞞,但“自欺欺人”是不對的,這會讓我們養成撒謊的習慣。久而久之,我們就會成為一個壞孩子。

  “亡羊補牢”講的是,一個人他一天丟了一隻羊,這隻羊被狼吃了,他卻沒有把羊圈修好,第二天他又丟了羊,這才把羊圈修好。這則故事告訴我們,看到了自己的錯誤,就馬上改正,不要知

  錯不改,並且還要聽從別人的建議,並立刻改正。

  快樂的成語故事的遨遊就到此結束了,我希望大家成為有理想,有抱負的人,而不是去做那個“掩耳盜鈴”的人,“亡羊補牢”的人。

  《成語故事》讀後感 篇7

  再一次機緣巧遇中我買了一本《中國成語故事》。

  這本書是一本毋庸置疑的好書,為什麼這麼說呢?

  這本書講述了在我國古代個個階級人的故事,上有高官皇帝,下有普通百姓。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貪天之功”這個故事了,它講述了重耳經過19年的流亡,在秦國的幫助下成功回到晉國,當上了皇帝,重耳論功行賞,不少人為了金錢說自己做了什麼什麼,為有介子推他沒有向皇帝領賞,但是在流亡期間介子推一直跟隨著重耳,在飢寒交迫的時候,介子推還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來給重耳住著吃,介子推不願意和這些貪官汙吏同朝為政,便隱居深山,重耳知道後十分後悔,便派人去找但是一無所獲,重耳之後為了逼介子推下山,於是他放火燒山,介子推不願做官便被燒死了,之後重耳十分後悔這個決定於是把這一天定位冷食節(清明節)

  這只是這一本書中的一個小故事,其實還有很多的故事,當你閱讀完整本書只後你會懂得不少做人的道理,比如“一言九鼎”,“大公無私”……這裡還有國計民生片,世像百態片,遠見卓識片……這本書也可大大的提高你的習作水平,在習作中也可以用上成語,起到一個畫龍點睛的作用。

  讀完了這本書也讓我明白了不少的道理,例如:我們在對待被人的時候要“禮賢下士”,誠信方面要做到“一言九鼎”,在做事的時候要做到“三思而行”。

  這就是我舉得的好書《中國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讀後感 篇8

  各位老師、同學們:

  下午好。

  我是來自稠城一小207班的黃子傑。最近,我讀了許多書,不過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成語故事》。在這本書裡,寫了各種各樣的故事,有為人處世的、堅強意志的、求學求知的等等。這本書還圖文並茂,每個成語既有出處、解釋和例句,又有精彩的故事,十分有趣。

  這本書裡有100個故事,讓我最喜歡的是《妄自菲薄》和《目無全牛》。妄自菲薄,是講形容過於小看自己。講的是在三國鼎立時期,諸葛亮幫助劉備打天下,建立政權,劉備死後,劉禪即位,可劉禪沒有治國的才能,也胸無大志。於是諸葛亮寫了《前出師表》,在其中寫到了蜀國文武官員為蜀國拼命效死,而劉禪也應該發憤圖強,振奮精神,萬萬不可以小看自己。這讓我知道了,我們要正確地看清自己,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妄自尊大。

  《目無全牛》指技藝達到精通純熟的地步,它講了在戰國時期有一位叫庖丁的廚師,他解剖牛的技藝十分高超,用刀分牛分得非常好,哪是肉,哪是筋骨,下刀的時候在筋骨之間的縫隙中游動,連閉著眼也可以解剖牛的身體,這可是他練了幾十年才到的境界。這讓我知道了我們要用多年的探索和實踐才能獲得成功。

  很快,我看完了這本書,透過閱讀這本書,既讓我瞭解了歷史知識,又讓我能掌握成語的涵義和使用方法,讓我在日常生活中能靈活地運用成語。我以後還要多讀這類書,讓我學會掌握更多的知識。

  《成語故事》讀後感 篇9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叫《成語故事》,書中有很多個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小故事,其中《自相矛盾》這個故事 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一課,講的是一個楚國人,在推銷矛和盾的時候,一時說他賣的盾堅固無比戳不破,一時又說賣的矛非常鋒利戳無不破。由於說話絕對化,前後矛盾,被人一問:用你的矛攻你的盾會怎麼樣?結果不能自圓其說,陷入尷尬境地。

  在日常生活中,有時候想事情或講話不注意,也常常會自相矛盾,比如有時說媽媽對自己很好,放假時生活上無微不至的關心,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有時又說媽媽很壞,開學以後什麼事都管得很嚴格,中午不睡覺要管、放學回家晚一些要管,作業沒完成要管,越想越憤憤不平。

  又如回老家鄉下我很喜歡那裡的青山綠水和小朋友,但又很害怕那裡的兇惡的山蚊和可怕的狗;從以上的事例中可以看到:如冷靜下來想到底對媽媽是愛還是恨?能把媽媽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也看成是一種愛,就不會說媽媽壞;只要對鄉下有深厚感情的話,山蚊和狗就並不可怕了,農村人世代相傳都能生活下去,回去住幾天有什麼可怕?

  矛盾存在生活中、學習中,隨處可見,到處都有,我們要用正確的方法和思想去分析,去對待,無論做事說話,都要注意留有餘地,不能自相矛盾,不要自己打自己的嘴巴,這樣才不會被人笑話,才不會尷尬和出洋相。只有這樣才能看清問題,清醒頭腦,方向正確,步伐堅定向前進!

  《成語故事》讀後感 篇10

  我讀的這個成語故事叫做《邯鄲學步》!

  古時候,在趙國都城邯鄲,每個人走路的姿勢都很優雅,個個風度翩翩。有個小夥子住在燕國壽陵,他想去邯鄲學上幾招,回來顯顯本領。他終於到了邯鄲,看見沒個人走路的姿勢都很優美,之後他就每天上街學人家走路。總是這次覺得這個人走路好看就學這個人走路,一會兒覺得那個人走路好看又學那個人走路。最後什麼都沒學會,就連自己本來怎麼走路的都忘了,只好爬著回家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學東西不能三心二意,如果機械的去模仿別人,不但學不會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原有的技能丟掉。

  這一次,我就跟這個小夥子犯了一樣的'錯誤,我爸爸教我學毛筆,叫我先練橫,我才練了三天,就想練豎,練著練著就又想練點,最後什麼都沒學會,爸爸生氣的說;“做什麼事都這麼三心二意,這樣能學好什麼?”我跑到小房間把門用力的一關,趴到了床上,嘴裡嘀咕著;“只不過是一個毛筆嗎,有什麼好計較的,切!”

  就這樣,我跟爸爸僵持了一天沒說話了,我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就跑去像爸爸道歉爸爸也原諒了我也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之後我們又開始學毛筆,聽了爸爸的話,我的毛筆字寫得越來越好了。

  我一定會好好學,把毛筆學會,不會再三心二意了。

  《成語故事》讀後感 篇11

  《成語故事》裡的成語故事多不勝數,這本讀物,它不止有對成語由來的小故事,對其中的生僻字做了詳細的解說之外,

  還增設了歷史典故,人物介紹和小知識等小欄目。讓我們在認識成語的同時對當時的背景與學者的認識加深鞏固。

  “妒賢嫉能”這個故事寫出了項羽的愚昧,他之所以不能得到天下,這便是最主要的原因,從古至今,不賞識人才的人,都是失敗者。《成語故事》裡關於三國的故事也有許多,還可以一邊補充對三國的認識。

  有個“名落孫山”的故事讓我苦笑不得,講述的是一個叫孫山的人和同鄉去考科舉,結果自己最後一名,而同鄉沒有居榜上,結果回到家,同鄉的父親問他兒子的成績,孫山還委婉得意的說最後一名是自己,你兒子榜上無名。趁機顯露了自己的才華,但其實在別人看來,滑稽了點。

  “程門立雪”更是印象深刻,因為看了《恰同學少年》的緣故,看到了毛澤東借鑑前人“袁門立雨”,在外人看來是可笑的,為什麼一定要一動不動呢?特別是“程門立雪”,楊時和遊酢,因為老師睡著了就一直站在門口,下雪也不進去,這種行為其實可以稱為“愚昧”,其實我個人認為這種做法半對半錯,畢竟是初次登門拜訪,該有的禮數還是要有的,而且古代的思想和我們不一樣,因此評論的話還是少說為妙,他們的老師也都被這精神感動了。

  “害群之馬”這個成語見的多,它的典故卻是才瞭解,原來治理國家和放馬的道理相似,只是除掉那些對馬群有害的壞馬罷了。朝廷上,只是將危害江山社稷的奸臣掃除而已。這個以小見大的道理,就那麼簡單。

  一個又一個的成語,只是短短數十字,卻全都蘊涵大道理,“勤能補拙”,既然我的基礎不好,就要“亡羊補牢”了!

  《成語故事》讀後感 篇12

  我最喜歡讀書了,因為讀書不僅僅能夠增長知識,並且能夠讓我懂得許多道理。

  我讀了很多書,如《三字經》、《好詞好段》、《成語故事》……其中最吸引我的是《成語故事》。《成語故事》中有很多小故事:愛屋及烏、不自量力、半途而廢、功虧一簣……其中我最喜歡功虧一簣了。功虧一簣講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武王滅掉商朝,建都鎬京。當時的人們對新生政權的建立感到由衷的高興,無不歡欣鼓舞,拍手稱快。各個諸侯國也紛紛從四面八方攜帶貴重禮品及土特產趕來朝賀,連離鎬京的很遠的西戎也派專使帶來一條名犬作為貢品。周武王高高興興的收下了所有的貢品。擔任太保的召公擔心武王從此驕傲自滿,沉醉於豪華生活,就從旁提醒說:“對國君來說,最值得珍重的是人才,國家沒有賢人治理,早晚要滅亡。有作為的君主應當是群臣的表率,每時每刻都要留心自我的一言一行,看它是否與德行有違,尤其不可忽視細小的行為。大德有小德積累而成,這如同築起百尺高的土山,要一筐一筐的堆上去,哪怕僅差一筐土,也是還沒到達百尺的高度。”武王理解了召公的意見,成了賢明的君王。

  從這則故事中我明白了:無論做什麼都要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去完成。學習也是一樣,不能圖一時歡樂而不好好學習。

  《成語故事》讀後感 篇13

  讀了這本成語書,我不僅學會了許多成語還學會了許多成語的意思並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這本書中包含了戰國時期人們會用的許多成語,表示了許多的意思。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和最熟悉的有:班門弄斧、樂極生悲、人傑地靈、暗箭傷人、草船借箭、千鈞一髮……等許多成語都得到我的喜愛,我覺得這本書有精英的編輯,深沉而有博大的知識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去品讀它。

  成語故事中的成語有很多有利於我們在寫作文時用它。我對大公無私的成語意思記得很牢我來給你說說:春秋時,晉平公對祁黃羊說:“南陽少一個縣長,應該誰當比較合適?”祁黃羊說:“叫解狐去最合適,他能行的。”平公驚奇的問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為什麼還要推薦他呢?”祁黃羊說:“你只問我什麼人能上任,誰最合適,你並沒有問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於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陽上任去了。解狐到任後,替那裡的人辦了不少好事,大了話家都稱頌他是個好縣令。像祁黃羊這樣的人才能算是大公無私啊!還有千鈞一髮拔苗助長等我也能給你講得清清楚楚。

  這些故事深受人們的品讀和利用,成語真是妙不可言啊!

  希望大家多讀一讀這本書,因為這本書教會了我們做人的道理,其中有幾個故事教會了我們幾個簡單的道理,那就是不要自作聰明,不然了話就會遭到深刻的教育,像掩耳盜鈴,畫蛇添足等等都是典型。

  《成語故事》讀後感 篇14

  暑期過半,媽媽給我買的《成語故事》我也看完一半了,這本書特別有意思,裡面不僅可以學到很多的成語,還可以知道它們的由來,我還認識了好多的歷史名人,比如《磨杵成針》的詩仙李白,《精忠報國》的岳飛,《三顧茅廬》的劉備和諸葛亮。

  有一天,媽媽問我:“看了這麼多天的故事書,有印象深刻的嗎?”我說:“有呀!”媽媽叫我說來聽聽,我告訴媽媽我特別喜歡《狐假虎威》的故事,媽媽問我為什麼,我說:“《狐假虎威》講的是一隻小狐狸出門散步,路上遇到老虎要吃它,它就騙老虎說他是神仙派來的,老虎不能吃它,最後狐狸騙過了老虎,逃過了一劫。”我又接著說:“媽媽,你看小狐狸好聰明呀,它在面對老虎的血盆大口時,沒有害怕,而是冷靜的想出了自救的辦法,這就和你告訴我的一樣,面對危險要臨危不亂,冷靜自救。”媽媽聽完我的話對我笑了一下,她說:“寶貝,狐假虎威的故事其實說的是狐狸仗著老虎之威嚇退百獸,是比喻有的人仗著別人的威勢欺壓好人,雖然老虎很笨被狐狸騙了,但不是每個人都像老虎一樣的,仗勢欺人的人是不會有好下場的。”媽媽還告訴我:“你可以學習狐狸的臨危不亂,但是不能仗勢欺人哦。”

  和媽媽談完後,我仔細地思考了一下媽媽的話,原來我一直都只是在讀書上的故事,卻沒有去了解這個故事到底要告訴我們什麼,書上的每一個成語都有它自己的意義。現在我又重新再回看之前看過的故事,並向媽媽請教了它們的意義,媽媽告訴我溫故可以知新,瞧!我又進步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