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的哲理故事(精選29篇)

平衡的哲理故事(精選29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平衡的哲理故事,歡迎閱讀與收藏。

  平衡的哲理故事 篇1

  一個年輕人牽著駱駝在沙漠裡行走,走了很久。小夥子春心萌動,但沙漠裡荒無人煙,於是他就想對那頭母駱駝採取行動。他嘗試了很多辦法。可是,每當他來一次,駱駝就站起來往前走一下,再來一次駱駝又走……如此反覆很久,小夥子很不爽,內心極其糾結。後來一架灰機墜落在沙漠裡,所有的乘客都死掉了,只有一位美女奄奄一息,小夥子給美女水喝給美女乾糧吃,美女活了過來,感激地說:“你有什麼要求我都答應你。”小夥子很激動,說:“那請你快去幫我把那頭該死的駱駝按住!”

  我想說的是,在生命中,我們應該避免捨本逐末。

  我相信,如何平衡我們每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兩部分:工作和生活,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思考的問題。上面那位捨本逐末的年輕人,其實就存在於我們身邊。

  這也讓我想起一句古老的詩:我們已經走得太遠,忘記了為什麼出發。

  大約是在2年前,我開始考慮對自己生命中的工作和生活進行平衡。當時我剛剛經歷了優酷網創業的頭兩年時光,並創立了自己的嘰歪網專案。就在那個時候,我開始意識到,我的生命幾乎被工作所完全充斥。比如說,在優酷網創業初期,我帶領技術團隊沒日沒夜地加班,經常是天亮了其他團隊的人來上班,我們才下班。

  所以,當我非常偶然地看完了一部叫做《神奇遙控器》的電影后,對我產生了極大的共鳴。我意識到,我就像電影裡面的那個主角,將生活中很多美好的東西被自己以工作的藉口忽略,比如個人愛好,身體健康,親朋好友。當他在獲得了成功,但卻失去了生活的那一天,終於開始後悔自己最初的選擇。

  結果,在看完這部片子後,我決定更加嚴肅地考慮自己的人生目標。我開始試著學習高中時一直喜歡的拉丁舞和搏鬥,我對自己的身體健康更加關心,我花更多的時間和朋友與家人在一起。

  今天,我感覺我自己的生活比起以前,平衡多了。我的個人愛好、身體健康、親朋好友,都可以和創業工作同時排在我生命裡同樣重要的位置上。在接下來的生命中,我確信維持這個平衡,將是幸福的重要前提。

  經歷過這個歷程後,我開始思考為什麼很多人會開始這樣的生活。我逐漸開始認識到,問題根源是:我們很多人以為這個世界應該是零和遊戲。零和遊戲認為:事業和生活不可兼得,善良和賺錢不能並存,效率和質量互相矛盾。由於這些潛在錯誤的零和假定,導致了很多人會選擇以“健康”換事業效率,以“家庭”換事業成功。到了最後,他們悲哀的發現,失去的那些東西永遠不再可能以事業或金錢換回來了。

  實際上,這個世界是雙贏的。成為雙贏的條件,只需要我們開始試著學會平衡。

  華茲華斯說過,“我們窮其一生追求的目標,早就已經在童年得到。我們越追求,離目標就越遠。”

  我想向大家分享的是:我對工作、生活平衡的觀點。這也是創業路上的“雙贏”思維。

  一、創業過程中閒暇時光是承受不起的奢侈品嗎?

  我非常理解這種看法。這其實是零和邏輯的自然結論。很多創業者被誤導認為:創業和休閒是天生的兩個冤家,他們不可能和睦共處。想創業成功,必需做苦行僧;休閒多了,創業必然失敗。

  其實,沒有健康的生活,工作將匱乏堅強後盾,最終本末倒置。我們常常聽到積勞成疾的不幸事件,或為工作家庭破裂的訊息。而且,作為一個苦行僧一樣的創業者,又如何去理解公司員工下班需要休息,家庭需要照顧,或者偶爾會為了追一個女生而情緒起伏呢?從某種意義上講,苦行僧式的創業者,對自己是一個災難,對公司的員工是一個災難,同時對公司最終也將是一個災難。只不過,這個災難被以自我犧牲的高尚方式暫時被掩蓋了。

  我相信,如何平衡人生命中最重要的兩部分:工作和生活,是我們每個人都應思考的問題。沒有健康的生活,工作就會匱乏堅強的後盾,甚至最終本末倒置。應當說明的是,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因此,我們才會聽到“創業過程中閒暇時光是承受不起的奢侈品”這個觀點。比如說,很多人透過成為工作狂,打破了自己生命中生活和工作的平衡,來提高生產力。通常情況下,這樣做是有效的。但是,這用有效只存在於短期,而且從長期來看,這種做法是殺雞取卵。結果,這樣做不但失去了自己的生活,也無法真正達到長期高效的目標。所以,我覺得閒暇時光不應該被作為奢侈品,而應該是創業中的必需品。

  二、我如何開始學習跑酷、搏擊、拉丁舞和滑翔傘的?

  我第一次接觸salsa(薩爾薩舞,一種拉丁風格的舞蹈,編者注),是在20xx年春節。大年三十我在自己的zixiabbs上閒逛。碰巧走到了Dance版。非常有趣的是,有一個叫做法圖的網友也線上,於是我們就聊起了salsa。比如說,可以去哪裡學習salsa,平時有哪些party等。接下來春節過後,我開始走進了salsa圈。最初的時候,由於自己沒有基礎,身體不協調,被很多人認為“很土”,“不可能留在舞蹈圈中”等。但是我一直不斷突破自己,不但繼續學習了中級班、高階班、表演班,還在北京其他salsa學校,比如7年7班俱樂部、優肯拉丁俱樂部、火鳳凰俱樂部、D-Zone俱樂部等學習,最後終於將salsa變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並在業餘時間擔任優肯拉丁俱樂部bachata教練。

  我相信對於滑翔傘這種極限運動,大多數人都會覺得很酷,但同時也覺得有危險。大家可能很難想象,我開始學習滑翔傘是在我的朋友飛行滑翔傘受傷後開始的。那是在20xx年,我發現我的好朋友陳勇的腿打上了石膏。在我得知他的受傷是因為飛行滑翔傘緣故後,我馬上就去北京大羽滑翔傘俱樂部報了名。報名後我完成了初級、中級培訓,興致非常高。比如說,我很快就飛過了50米高的沙山,500米高的莽山,1200米高的妙峰山,除此之外,還參加了全國和北京的幾次排位賽,並獲得了正式排名。現在,我把飛行作為調劑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用來在天上放鬆自己的心情。最後,可以想象一下:可以跳出那些在地上的條條框框,在1200米的高空上思考,是何等的暢快淋漓!

  我第一次接觸跑酷,是在20xx年夏天。當時我在網上偶然發現了北京的城市猴子跑酷俱樂部,讓從小就喜歡上樹狼降奈已矍耙渙痢7淺S腥さ氖牽跑酷作為一項新興街頭極限運動,雖然愛好者年齡都很小,但是組織卻十分規範。我還記得第一次去參加城市猴子跑酷俱樂部的週末訓練時,看到了一群認真訓練的兄弟們,負責接新的陳賀給我辦完手續,我就變成了他們中的一員。從此,我基本每個週末都去參加訓練。結果,隨著我身上的傷越來越多,肌肉力量、平衡力也越來越好,並且自己對體能也更加自信了。現在,我已經成為城市猴子跑酷俱樂部跑酷團隊的後備隊員?

  至於掌握格鬥技巧,應該是男人成長中多少都有過的想法。當我第一次意識到這一點,是在小學三年級,被高年紀的同學欺負的時候。後來,我一直以為散打是最厲害的格鬥技巧,直到我瞭解了MMA(MixedMatialArt,綜合格鬥),並在網上更多瞭解了一些關於實戰的討論。從那時開始,我意識到,我一直想學習的格鬥技能,不是散打,而是MMA。比如說,MMA可以使用任何格鬥技巧,倒地後仍然可以繼續搏鬥,而散打受限很多,並不適合實戰。最後,20xx年底,我終於試了幾家北京的MMA武館,最終決定準備在黑虎英雄館開始泰拳和巴西柔術的學習。

  透過這些生活愛好,讓我能夠不斷的變換生活場景,開拓大腦思路。也是這些愛好,不但解決了以前我作為工作狂,所面臨的所有問題,比如:缺少休息導致精神狀態不佳,作息時間不規律影響了生物鐘和消化系統,神經持續緊張讓大腦顯得過於神經質。也解決了我由於缺少和朋友交流帶來的心理上的孤獨感,而且還讓我更瞭解這個世界,也更瞭解我的同事,從而可以更好的幫助我的團隊成長。

  三、要如何兼顧業餘愛好和創業工作的時間?

  對時間的分配,一定要意識到,生活和工作是生活平衡中的兩邊。這兩邊都存放著永遠也完不成的待辦事項。如果不排定優先順序,抱著“完成工作後再安排自己生活”態度的話,那麼結局將是迷失在工作中,生活將被忽視。

  最重要的是心理上不要把工作和生活對立起來。很多人不肯去休閒其實是怕休閒將影響工作,有些人甚至在休閒的時有罪惡感。這些想法必須被改變。我們要學會讓自己的工作跟自己的生活互相和解。我們應該意識到:工作是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工作和生活是雙贏的,而不是對立的。

  我在自己對生活和工作的時間安排中,總結的經驗是:在工作時間之內,將工作進行優先順序排列,並按照優先順序完成;在工作之餘的時間內,將生活按照優先順序排列,並按照優先順序完成。儘量不要將工作帶到生活中。

  在工作上,我所推崇的時間分配方式是:工作的8小時之中,應做好壓力管理。比如最多用4小時做自己感到有壓力的事情,而另外的4小時用來完成沒有壓力的工作。每天8小時工作時間之外,安排充足的業餘愛好。

  在業餘愛好上,我現在的規劃是:每週三次綜合格鬥練習(週一到週五),每週一次跑酷訓練(週六日下午),每兩週一次salsaparty,每月一次滑翔傘飛行(週末全天,視天氣而定)。

  透過制定這種周計劃,我能夠將自己愛好做好優先順序,規劃好時間表。在實際安排時間的時候,將重點保證這些事項的時間安排。

  這樣,我就不但可以保證工作節奏,還可以時刻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敏感度。長期來看,這將會是更加高效的。

  四、為什麼我認為“創業是一種生活態度”?

  每人對生活都有不同定義。但我想,每一個人都會希望自己在短暫的一生中,在有所創造的同時,也可以享受生命帶來的歡愉。或許會有人看了我上面的描述,會以為我非常喜歡生活,但對工作卻有所忽略。其實不然。我非常熱愛自己的工作,我渴望做事情。我會很難想象,當無事可做的時候,我會變成什麼樣。事實上,工作是每個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人們在工作中找到自我,實現價值。而且,已經有太多的退休案例表明,無事可做並不會是原來人們想象中的那麼美好。

  因此,我想說的就是:生活和工作,是可以互相轉化,互相融合的。所以我認為“創業是一種生活態度”。能夠安排好創業和生活的創業,就是一種“雙贏”的生活態度。我希望創業者能夠始終記得我們為什麼出發,更希望創業者成為幸福的創業者。

  生活和工作,是可以互相支援,互相融合的。所以我說:“創業是一種生活態度”。

  最後,我想說的是:在生命中,我們應該避免捨本逐末;本文開篇中那個年輕人的行為可能看上去很好笑,可是我們每天的生活或多或少都有些像他呢:一件事情重複著做著,漸漸的就忘記了我們為什麼做了。

  我相信,平衡我們生命中工作和生活兩個部分,是我們所有人都應該立即開始思考的問題。

  祝願大家未來都擁有一個同時擁有積極工作、健康生活的平衡生命!

  平衡的哲理故事 篇2

  道林禪師是唐代著名的高僧,文學家白居易與他交好,兩個人時常一起談論佛法。

  有一次,白居易告訴道林禪師:“我的鄰居家有一個女人,家中雖然很有錢,卻非常吝嗇,並且喜歡佔別人便宜。最近,她將院牆又朝我家方向遷移,讓我的後院更小了。”

  道林禪師笑著說:“沒有關係,終究平衡。”

  白居易又說:“這個女人脾氣暴躁,時常對自己的丈夫發脾氣,就算當著別人的面,也不會收斂分毫。”

  道林禪師笑著說:“終究平衡,也無須擔心。”

  白居易看他總是說這句話,便不滿地說:“我是因為受到她的侵擾,所以來向你訴苦,可你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倒顯得我斤斤計較了。”

  道林禪師這才說:“這個女人雖然貪財吝嗇,喜歡佔別人的便宜,但她有一個兒子,是個非常能揮霍的人,他的母親所貪佔的早就被他花費一空了,最後還不是歸為平衡嗎?至於她總是責罵自己的丈夫,是因為她有一個脾氣更加暴躁的女兒,她對丈夫發脾氣,回到家中又會被女兒同樣責罵,這樣最後也是平衡了。”

  白居易聽了,感到非常不可思議:“難道冥冥之中有一種力量在控制這一切嗎?”

  道林禪師說:“你看那些爭強鬥狠的人,最終都會被命運消磨;那些在此處出了風頭的人,也會在別的地方被人踩在腳下。世間萬物都在追求平衡發展,就算你此時強出頭,自然力也會為你找到平衡。”

  白居易聽了,覺得大有深意,點點頭說:“既如此,就做一個平和的人,讓自己完成自然的平衡,便是最好了。”

  平衡的哲理故事 篇3

  蹺蹺板心態:對方抬升,我方降低;對方降低,我方抬升。如果只在自己的角度看,或許抬升/下降都不合心意。但若從整體角度,把上升/下降看做遊戲中的一環,便能夠享受這種在不平衡中的晃動中所形成的快樂。而中央支點越高,抬升/下降的幅度越大,就越快樂。

  人生如戲,“戲劇論”說每個人都是世界舞臺上的演員。生命就是一場戲劇,有歡笑有悲傷,有聚散離合。人生的戲劇化,便展現在遭遇事情後的各種情感起伏。五子登科令人欣喜,心愛的女人別嫁他人則令人搥胸頓足。人生不可能事事皆如己意。就算早年生於富貴之家,備受寵幸,得以予取予求,沒有遭遇任何挫折。但是,有一天終於要自己面對世界,屆時任何的任性撒嬌,都不能成為予取予求的藉口。

  如果人只懂得從自己的角度看世界,那就只能看到自己失敗難過挫折,看到自己所沒有的。若是能夠從他人的眼中看見自己,才能夠掌握生命起伏所帶給人的喜悅和悲傷的真正價值。

  用蹺蹺板心態看待人生的每一次勝敗,便不會得失心態重。因為你懂得人生不是由自己一個人獨立完成,必須與許多人攜手合作/競爭。因此,人生要豐富有趣,不能都是自己贏,當然也不能都是輸。互有輸贏,雖然輸的時候痛苦很難受,但贏了的喜悅卻是更加甘甜。

  比方說,你今天約了一群朋友一起去旅遊,你和朋友一行人便成了一個整體,是這齣戲的支撐。但是原本開開心心的出遊,你卻在途中跌倒扭傷了腳,以至於整天下來,腳痛難耐,不甚方便,玩樂心情減了許多,心裡不斷抱怨自己怎麼會這麼不小心,開始胡思亂想,心煩意亂。

  然而,晚上回到飯店之後,腳傷也好了不少。休息的時候,反而開始回想起白天遭遇的種種不方便,忘記了那些痛苦,反而看見不方便中的一些令人愉快的事情。朋友的噓寒問暖、關心照料……,讓你備感窩心。這時候,你把看事情的角度拉到大整體,從更宏觀的面向來看待時,便發現了自己對於整個團體的支撐,有另外一種調節性。因為自己受傷,讓團體發現了原本不曾發現的某些事情,例如朋友間的情誼,對這份情誼的感念遠超過你個人的腳傷,最後反而讓你覺得安排這次旅遊真是來對了。

  將蹺蹺板心態應用到家庭、工作乃至所有人際關係的相處,人便懂得從人際交往的衝突當下跳脫,看見衝突背後的功能和價值。例如情人間的口角,讓彼此都更瞭解對方的想法和行事風格,讓以後情人間的相處能夠更有默契而融洽。懂得從整體利益(兩人合作才能夠玩蹺蹺板的心態)的角度考量,怎麼做才能夠讓兩個人玩的更開心自在。就算碰到一些衝突與不愉快,也能夠很快過去。否則若只看到自己的痛苦難過,在蹺蹺板底下的不甘心,或許就會趁著自己在蹺蹺板底下的時候起身走開。卻忘了自己也曾在蹺蹺板的上空開心嘻鬧著。

  蹺蹺板原理是一種對立的不平衡規律。蹺蹺板看似不平衡,那是因為你從自己坐的那個角度來看。其實是平衡的,只是處於一種動態的、對立的、不對稱的平衡規律。平衡與否是從整體的角度來看,而非從個人區域性的情境來看。如果能夠了解人生的悲歡離合,就是生命蹺蹺板的對立不規則規律,一但遭遇挫折,便比較容易看的開,因為你瞭解,低潮終將過去,繼續走下去,一定會遇見海闊天空的時候。

  平衡的哲理故事 篇4

  有一天,一隻蝦慢慢的爬出來溜達。

  蝦見到螃蟹身上有時呈現出好看的紅色,很是羨慕。

  於是它問螃蟹,“你身上的紅色真好看,我要怎樣才能和你一樣呢?”

  螃蟹告訴蝦,它常常跑到陸地上曬太陽,當強烈的陽光照耀它時,身上便呈現出好看的紅色。

  蝦聽後興奮不已,一躍跳到了岸上,也學著曬起了太陽,結果卻被太陽曬死了。

  故事寓意:

  故事裡的蝦沒有充分認識到自身活動的規律和生活習性,盲目跳到岸上去曬太陽,可見,迷失自我的過程,也就是釀造悲劇的過程哦。其實生存的道理很簡單,只要不模仿別人就行了,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平衡的哲理故事 篇5

  有個人一生碌碌無為,窮困潦倒。

  一天夜裡,他實在沒有活下去了勇氣了,就來到一處懸崖邊,準備跳崖自盡。

  自盡前,他號啕大哭,細數自己的種種遭遇和挫折。

  崖邊巖上生有一棵低矮的樹,聽到它的種種經歷,也禁不住地流下了眼淚。

  此人見樹流淚,就問道:“看你流淚,難道你同我有相似的不幸嗎?”

  樹說:“我怕是這世界上最苦命的樹了。你看我,生在這岩石的縫隙之間,食無土壤,渴無水源,終年營養不足;環境惡劣,讓我枝幹不得伸展,形貌生得醜陋;根基淺薄,又使我風來欲墜,寒來欲僵。看我似堅強無比,其實我是生不如死呀!”

  此人不禁與樹同病相憐,就對樹說:“既然如此,為何還要苟活於世,不如隨我一同赴死吧!”

  樹說:“我死倒是極其容易,但這崖邊便再無其他樹了,所以不能死呀。”此人不解。

  樹接著說:“你看我頭上這個鳥巢沒有?此巢為兩隻喜雀所築,一直以來,它們在這裡棲息生活,繁衍後代。我要是不在了,兩隻喜雀可咋辦呀?”

  此人聽罷,忽有所悟,就從了懸崖邊退了回去。

  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貢獻。其實,每個人都不只是為了自己而活著,一個再渺小、再卑賤的人,對於他人來說都是一棵偉岸的樹。我們生下來,就是為了要找尋自己存在的意義。

  平衡的哲理故事 篇6

  一個農夫的家裡總是有老鼠到訪,於是他安裝了一個捕鼠器。

  一隻老鼠透過牆壁上的洞,看見農夫和他的妻子正在擺弄一個捕鼠器,急忙跑到農場的院子裡釋出警報。

  但院子裡的雞、豬、牛等動物均一笑置之,認為與自己無關。

  當天晚上,一條毒蛇被捕鼠器夾住了,農夫的妻子趕來檢視時不小心被毒蛇咬傷了。為給住進醫院的妻子補身子,農夫把雞殺了。

  鄰居和朋友們聽說了此事,紛紛輪留照顧農夫的妻子,為了款待他們,農夫又把豬殺了。

  後來農夫的妻子毒發不治而死,許多人前來參加葬禮,於是農夫又殺了牛款待。

  一個小小的捕鼠器竟累得雞、豬、牛等動物失去了生命。

  故事寓意:

  小朋友們,你從這個故事中看到了什麼呢?有些時候你所遇到的事,其實已經有人告訴你了,你自己不留意最後導致缺口越來越大,最後的結局一定是失敗了。我們不要認為一切事都說的那麼無關緊要,我們要儘量懂得體諒對方,對方告訴你的某些事,對你來說都是一個選擇!千萬不要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哦!

  平衡的哲理故事 篇7

  有這麼一個故事:老族長帶領村民日夜兼程,要把鹽運送到某地換成過冬的大麥。有一天晚上,他們露宿於荒野,星空燦爛。長者依然用祖先世代傳下來的方法,取出三塊鹽投入篝火,占卜山間天氣的變化……大家都在等待長者的“天氣預報”:若聽到火中鹽塊發出“噼裡啪啦”的聲響,那就是好天氣的預兆;若是毫無聲息,那就象徵天氣即將變壞,風雨隨時會來臨。

  長者神情嚴肅,因為鹽塊在火中毫無聲息。他認為不吉,主張天亮後馬上趕路。但族中另一位年輕人,認為“以鹽窺天”是迷信,反對匆忙啟程。第二天下午,果然天氣驟變,風雪交加,堅持晚走的年輕人這才領悟到長者的睿智。其實,用今天的科學解釋,老族長也是對的,鹽塊在火中是否發出聲音,與空氣中的溼度相關。換句話說,當風雨欲來,溼度高,鹽塊受潮,投入火中自然喑啞無聲。

  年輕人往往看不起老人的哲學,片面地認為它們都是過時的、無用的。其實,一些人生理念如同海鹽,它再老,仍然是一種結晶,並且有海的記憶。

  平衡的哲理故事 篇8

  寺院裡接納了一個年方16歲的流浪兒。這個流浪兒頭腦非常靈活,給人一種腳勤嘴快的感覺。灰頭土臉的流浪兒在寺院裡剃髮沐浴後,就變成了一個乾淨利索的小沙彌。

  法師一邊關照他的生活起居,一邊苦口婆心、因勢利導地教他為僧做人的一些基本常識。看他接受和領會問題比較快,又開始教他習字唸書、誦讀經文。也就在這個時候,法師發現了小沙彌的致命弱點——心浮氣躁、喜歡張揚、驕傲自滿。例如,他一旦領悟了某個禪理,就一遍遍地向法師和其他的僧侶炫耀;更可笑的是,當法師為了鼓勵他,剛剛誇獎他幾句,他馬上就在眾僧面前顯擺,甚至把任何人都不放在眼裡,大有惟我獨尊、不可一世之勢。

  一天,法師把一盆含苞待放的夜來香送給這個小沙彌,讓他在值更的時候,注意觀察一下花卉的生態狀況。

  第二天一早,還沒等法師找他,他就欣喜若狂地抱著那盆花一路招搖地找上門來,當著眾僧的面大聲對法師說:“您送給我的這盆花太奇妙了!它晚上開放。清香四溢、美不勝收,可是,一到早上,它便又收斂了它的香花芳蕊……”

  法師用一種特別溫和的語氣問小沙彌:“它晚上開花的時候吵你了嗎?”“沒,沒有,”小沙彌高高興興地說,“它開放和閉合都是靜悄悄的,哪會吵我呢?”“哦,原來是這樣啊,”法師以一種特殊的口吻說,“老衲還以為花開的時候得吵鬧著炫耀一番呢。”

  小沙彌愣了一下,臉刷地一下就紅了,喏喏地對法師說:“弟子知錯了!弟子知錯了!”

  平衡的哲理故事 篇9

  一個後生從家裡到一座禪院去,在路上他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他想以此考考禪院裡的老禪者。來到禪院,他與老禪者一邊品茗,一邊閒扯,冷不防他問了一句:“什麼是團團轉?”

  “皆因繩未斷。”老禪者隨口答道。

  後生聽到老禪者這樣回答,頓時目瞪口呆。

  老禪者見狀,問道:“什麼使你如此驚訝?”

  “不,老師父,我驚訝的是,你怎麼知道的呢?”後生說,“我今天在來的路上,看到一頭牛被繩子穿了鼻子,拴在樹上,這頭牛想離開這棵樹,到草地上去吃草,誰知它轉過來轉過去都不得脫身。我以為師父既然沒看見,肯定答不出來,哪知師父出口就答對了。”老禪者微笑著說:“你問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問的是牛被繩縛而不得解脫,我答的是心被俗務糾纏而不得超脫,一理通百事啊。”

  後生大悟!

  一隻風箏,再怎麼飛,也飛不上萬裡高空,是因為被繩牽住;一匹壯碩的馬,再怎麼烈,也被馬鞍套上任由鞭抽,是因為被繩牽住。那麼,我們的人生,又常常被什麼牽住了呢?一塊圖章,常常讓我們坐想行思;一個職稱,常常讓我們輾轉反側;一回輸贏,常常讓我們殫精竭慮;一次得失,常常讓我們痛心疾首,一段情緣,常常讓我們愁腸百結;一份殘羹,常常讓我們蹙眉千度。為了錢,我們東西南北團團轉;為了權,我們上下左右轉團團;為了欲,我們上上下下奔竄;為了名,我們日夜竄奔。快樂哪去了?幸福哪去了?

  因為一根繩子,風箏失去了天空;因為一根繩子,水牛失去了草原;因為一根繩子,大象失去了自由;因為一根繩子,駿馬失去了馳騁。

  你看,曾經與鷹同一基因的雞,現在怎樣在雞塒邊打轉?你看,曾經遨遊江海的魚,現在怎麼上了釣鉤而擺上人家的餐桌?你看,曾經蹦蹦跳跳的少年,現在是怎樣的滿腸愁雲慘淡?你看,當年日記本上紅筆書寫的豪言壯語,現在又怎樣成了黑色的點點符號?

  大象在木樁旁團團轉,水牛在樹底下轉團團;我們在一件事裡團團轉,我們在一種情緒裡轉團團,為什麼都掙不脫?為什麼都拔不出?

  皆因繩未斷啊。

  名是繩,利是繩,欲是繩,塵世的誘惑與牽掛都是繩。人生三千煩惱絲,你斬斷了多少根?老禪者說:“眾生就像那頭牛一樣,被許多煩惱痛苦的繩子纏縛著,生生死死不得解脫。”

  平衡的哲理故事 篇10

  從前,某個國家的森林內,喂著一隻兩頭鳥,名叫“共命”。這鳥的兩個頭“相依為命”。遇事向來兩個“頭”都會討論一番,才會採取一致的行動,比如到哪裡去找食物,在哪兒築巢棲息等。

  有一天,一個“頭”不知為何對另一個“頭”發生了很大誤會,造成誰也不理誰的仇視局面。

  其中有一個“頭”,想盡辦法和好,希望還和從前一樣快樂地相處。另一個“頭”則睬也不睬,根本沒有要和好的意思。

  如今,這兩個“頭”為了食物開始爭執,那善良的“頭”建議多吃健康的食物,以增進體力;但另一個“頭”則堅持吃“毒草”,以便毒死對方才可消除心中怒氣。和談無法繼續,於是只有各吃各的。最後,那隻兩頭鳥終因吃了過多的有毒的食物而死去。

  在一家公司內,每個組織之間的關係就好像是個大家庭,成員中的兄弟姐妹,應該和和氣氣,團結一致。若發生什麼不愉快的事,大家應開誠佈公地解決,不應將他人視為“敵人”,想盡辦法敵視他。因為大家都在同一家公司內服務,一旦某個組織潰不成軍時,其他組織也將深受其害。

  親密是介於組織、主管和員工之間的一條看不見的線。有了親密感,才會有信任、犧牲和忠貞。

  平衡的哲理故事 篇11

  大象的腿腳不是為了下跪,而是為了站立。站立是為了行進。

  大象行進,一隻小狗跟在大象後面叫個不停。

  第一個人對大象說:小狗在後面咬你。大象依然行進。

  第二個人對大象說:小狗在後面咬你。大象依然行進。

  第三個人對大象說:小狗在後面咬你。大象依然行進。

  三個人一起對大象吶喊:小狗在後面咬你!大象這才停下腳步,它說,我沒聽見小狗的聲音呀。說完,大象依然行進。

  小狗對那三個人說:我敢咬大象,你們敢嗎?

  平衡的哲理故事 篇12

  海底裡有一個瓶子,這瓶子裡困著一個巨魔。那是五百年前一個神仙把巨魔收到瓶裡的。巨魔曾經許過一個願,誰能把這個瓶子撈起來,把瓶塞開啟,把他救出來,他就贈給這個人一座金山。可是,五百年過去了,還沒有人把這瓶子撈起來。巨魔十分氣惱。他詛咒說:“以後,如果誰把我救出來,我就一口把這個人吞掉。”有一個青年的漁夫,他撒網捕魚,當他收網的時侯,發現網裡有一個古舊瓶子,他把瓶塞開啟,啊!一陣濃烈的煙霧噴出來,徐徐吐出一個比山還大的巨魔。“哈哈哈哈!”巨魔的笑聲,震得海濤洶湧起來。他說:“年青人,你把我救出來,我本應謝謝你,可是,你做得太遲了,倘若你早一年把我救起,你就可以得到一座金山啦!唉,我等了五百年,我太不耐煩了,我已經許了惡願,要把救我出來的人一口吃掉!”那青年吃了一驚,但立即鎮定地說:“喲,這麼小小的瓶子,怎能把你盛下呀,你一定說謊,你再回到瓶子給我看看吧!”

  “哈哈哈哈,我不會上當的!天方夜譚早把這個古老的故事說過了,我如果再鑽入瓶子裡,你把塞子再塞上,故事不就說完了麼?”“什麼?你有看過天方夜譚麼?你真是一個博學多才之士呀!你還有看過蘇格拉底的哲學著作嗎?”“哈哈!這五百年我躲進瓶子裡,窮讀天下的經典著作,苦苦修行,莫說是西方的鉅著,東方的大學、中庸、論語、孟子我都念得熟透了。”“啊,中國太史公的史記你也頗有研究吧?墨子的著作有涉獵麼?”“別說了,經史子集無一不通!”“不過,我想你一定沒有見過紅樓夢的手抄本,這是一部難得一見的版本呢!”“哈哈哈,你這個小子太小覷我了,這本書的收藏者正是我呀!讓我拿出來給你開開眼界吧!”巨魔立即又化作一陣濃煙,徐徐進入瓶子裡。這時侯,那青年漁夫不再遲疑,連忙把瓶塞堵住瓶子了。

  平衡的哲理故事 篇13

  寺廟裡新來了一個小沙彌。

  那天,師父派小沙彌去菜地種菜。山上的土壤貧瘠,這一小塊菜地,是師父領著眾僧經過好幾年才開墾出來的。

  可是,小沙彌準備播種的時候,發現菜地與鹽鹼地之間有一尺多寬的空地,看得出來,這空地土壤肥沃,這麼空著太浪費了,於是小沙彌自作主張,在這一尺多寬的空地上也種上了青菜。

  半個月後,小沙彌發現四周的青菜葉子開始發黃,甚至整棵都蔫了。

  他慌了神,忙找來了師父,師父說:“把菜地四周邊上的青菜拔掉,重新留出一尺的空地。”

  小沙彌照著做了,經過一段時間,菜地裡的青菜重新恢復了生機。

  對此,小沙彌疑惑不解,師父意味深長地說:“不被壞事物侵染的最好辦法就是劃清界限,不管對人,還是對事,都應以一尺為戒。”

  聽完師父的話,小沙彌頓時如醍醐灌頂……

  感悟:

  生活往往不是我們看到的聽到的那個樣子,都有他的另一面。善與惡,天堂與地獄,往往真滴只有一線之隔,一念之差,關鍵還得看你自己的心。

  就像佛法所言:“佛與魔,善與惡,皆在一念之差。向善即是佛,向惡既是魔。”

  平衡的哲理故事 篇14

  兩個和尚路過一個村莊,看到孩子們在折磨一隻可憐的小貓,他們把小貓拋進池塘,又拽著它脖子上的繩子,把它拖上來,如此反覆折騰,小貓已經奄奄一息。

  大和尚唸了一聲,阿彌陀佛,雙掌合十而立。小和尚從身上摸出幾文錢,把這隻貓買了下來。孩子們搶過錢,興高采烈地跑了。

  小和尚高興地說,師父,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我救了一隻貓的命,也算是一件好事吧?

  大和尚閉著眼睛道,你恐怕未必能救小貓的命呢。

  小和尚仔細看看小貓,它緊閉著眼睛,肚子一鼓一鼓的,鼻子裡不斷噴出水來,水裡還帶著鮮血。

  小和尚不禁垂下淚來,叫道,師父,師父,你救救小貓吧。

  大和尚說,我也無能為力啊。

  這時一個老婦慢慢走來,看到地上的小貓,舉起手杖就打小和尚,咒罵道,是你把我的貓弄死的吧?出家人怎能做這種惡事呢?

  小和尚捂著腦袋分辯,老人家,不是我把小貓弄死的,是我把小貓救下的!

  老婦更是生氣,你還狡辯,小貓已經死了,你還說是你救的!

  小和尚叫著師父,躲到老和尚身後。老和尚也不分辯,只是閉著眼睛唸經。

  老婦的手杖打到老和尚面前,就停住了。她罵道,看你教的好徒弟。然後彎腰撿起死貓,嗚嗚咽咽地哭著,轉身走了。

  小和尚隨著老和尚回山,心裡很不平靜,他問老和尚,師父,我被冤枉了,你怎麼也不替我說句話呢?

  老和尚淡漠地說,分辯有用麼?

  小和尚沉吟著說,也許不管用,但是分辯總比不分辯好吧?那幫孩子真是可恨,這老婦真是糊塗。做好事卻得不到好報。

  老和尚道,錯!做事憑的是自然本心,認為是好事再去做,妄圖讓別人感激,好事就不是好事了。

  平衡的哲理故事 篇15

  雪夜,山道,駕車,是一樁不得不小心翼翼的事情。

  所有的車都保持著一定距離,不緊不慢地走著。

  那天是除夕。開車的是個經驗豐富的老司機,車上坐著一位退役交警,多少年風雨路上處理多少起事故,使得他對路況、緊急避險、駕車人心理等等很有研究。

  忽然後面出現了一輛麵包車,緊緊咬住尾巴,不時地想超上來。

  交警說:別讓!

  於是司機繼續不緊不慢地開在中間。可那輛車似乎不肯甘休,在後面忽左忽右地試圖突破。

  司機覺得這樣挺危險,想找機會避讓一下算了。交警很職業地從後視鏡裡察看麵包車的車牌:是外省牌照。

  我的同事也在車上,一時同情心大發:說不定是趕回家過年的車,歸心似箭,讓吧讓吧。

  可此時積雪已深,超車真的很危險,經驗豐富的司機減速,慢慢地靠邊。

  交警搖下車窗,想對面包車打個招呼,讓司機適當減速。誰知那車“嗖”地一下掠過去,根本沒有機會。

  能見度低,一會兒就看不見面包車了。

  司機和我的同事似乎都鬆了口氣,只有交警憂心忡忡,自言自語:不該讓啊,不該讓,要出問題的。

  同事後來對我說起當時情形:聽交警這樣唸叨,我的心也猛地往下沉了,暗暗祈禱著一路平安一路平安……誰知他真的料事如神,大概又開出10多公里,前面不動了。

  我提著相機衝進去,有七八輛車撞在了一起,麵包車已經橫過來了,對,就是那輛麵包車。聽說有傷亡。

  總以為,行車禮讓總是不錯的,沒想到在特定情況下,讓他等於害他。

  但如果不讓,自己的車也就一直處於危險之中。行車,有時就像生活一樣矛盾重重。

  平衡的哲理故事 篇16

  這是一幢無人居住的房子,一隻老鼠在裡面生活得無拘無束,悠然自得。可是好景不長,房子的主人回來了,並帶回來一隻花貓。

  老鼠心想:“這下生活可要陷於黑暗之中了,貓可是我們鼠類的天敵。”

  可令它想不到的是,房子主人帶回來的這隻貓,一點也不兇,性情溫和得很。主人不在家時,這隻貓見到它,會緊張地避開,像是怕它一般。老鼠起初不信,以為貓對它的懼怕是偽裝的,後又嘗試幾次,結果屢試不爽。於是,它得出結論:這是一隻沒出息的“病”貓。

  老鼠越來越囂張,開始大搖大擺地在花貓面前偷吃食物,它覺得自己神氣極了,簡直是天下最偉大的老鼠。

  老鼠吃得越來越壯,並戀愛了,它和美麗的妻子生下一窩鼠寶寶。它告訴自己的孩子:“不必怕外面的那隻花貓,主人不在的時候,想吃什麼,儘管自己出洞去找。”鼠寶寶們欣然點頭。

  偶然的一天,已近中年的老鼠又想出洞尋找食物,可剛出洞口,它就被守在不遠處的花貓給抓住了。花貓鋒利的爪子狠狠地扯扣住它,令它動彈不得,疼痛難忍。

  老鼠慌了,膽怯地問:“你以前不是怕我的嗎?今天怎麼了?”

  花貓笑笑:“怕你?笑話!如果一開始我就把你給抓了,主人就不會知道我存在的價值。現在你把房子弄得亂七八糟,又生下一窩小老鼠,我現在把你抓到主人面前,他一定會很高興,覺得我是一隻令他驕傲的小貓。而我,對你的那些可愛的鼠寶寶們,又可以故技重施了。”

  老鼠一聽,呆住了,它現在多想再回到洞裡去告訴小老鼠們:千萬要小心洞外的那隻花貓,一切行動得小心再小心啊。

  可是,它永遠沒有這個機會了,它最終成了花貓的腹中美餐。

  平衡的哲理故事 篇17

  在很久以前,某個地方建起了一座規模宏大的寺廟。竣工之後,寺廟附近的善男信女們就每天祈求佛祖給他們送來一個最好的雕刻師,好雕刻一尊佛像讓大家供奉,於是如來佛就派來了一個擅長雕刻的羅漢幻化成一個雕刻師來到人間。

  雕刻師在兩塊已經備好的石料中選了一塊質地上乘的石頭,開始了工作。可是,沒想到他剛拿起鑿子鑿了幾下,這塊石頭就喊起痛來。

  雕刻師就勸它說:不經過細細的雕琢,你將永遠都是一塊不起眼的石頭,還是忍一忍吧。

  可是,等到他的鑿子一落到石頭身上,那塊石頭依然哀嚎不已:痛死我了,痛死我了。求求你,饒了我吧!雕刻師實在忍受不了這塊石頭的叫嚷,只好停止了工作。於是,他選了另一塊質地遠不如它的粗糙石頭來雕琢。雖然這塊石頭的質地較差,但它因為自己能被雕刻師選中,而內心感激不已,同時也對自己將被雕成一尊精美的雕像深信不疑。所以,任憑雕刻師的刀琢斧敲,它都以堅忍的毅力默默地承受著。

  雕刻師則因為知道這塊石頭的質地差一些,為了展示自己的技術,他工作得更加賣力,雕琢得更加精細。

  不久,一尊肅穆莊嚴、氣魄宏大的佛像赫然立在人們的面前,大家驚歎不已,把它安放到了神壇上。

  這座廟宇的香火非常鼎盛,日夜香菸繚繞,天天人流不息。為了方便日益增加的香客行走,那塊怕痛的石頭被人們弄去填坑築路了。由於當初承受不了雕琢之苦,現在它只得忍受人來車往、車碾腳踩的痛苦。看到那尊雕刻好的佛像安享人們的頂禮膜拜,心裡總覺得不是滋味。

  有一次,它憤憤不平地對正路過此處的佛祖說:佛祖啊,這太不公平了!您看那塊石頭的資質比我差得多,如今卻享受著人間的禮讚尊崇,而我卻每天遭受踐踏,日曬雨淋,您為什麼要這樣的偏心啊?

  佛祖微微一笑說:它的資質也許並不如你,但是那塊石頭的榮耀卻是來自一刀一銼的雕琢之痛啊!你既然受不了雕琢之苦,就只能得到這樣的命運啊!

  我想,我們每個人都像上帝腳邊的一塊石料,當你發願要做什麼,要在某一領域成就什麼的時候,上帝他會看得見。他要在你的前路擺放一堆你必須經歷的苦難。當你忍受這一個又一個苦難,跨越這一番又一番磨鍊,向著心中的目標邁進的時候,上帝的刻刀已在你身上雕琢了一遍又一遍。你不要抱怨,那是上帝在成就你的心願!(當然,也因為成就這一切、洞悉這一切的是上帝,所以我們應平靜地接受必須經受和忍受的一切,如果自己額外去找苦吃,只為吃苦而受苦,也許並沒有什麼實際的意義。)

  據不同的文獻記載,王羲之苦練書法20年,寫完了18缸水;貝多芬練琴專注時,手指在鍵盤上練得滾燙滾燙的,為了能長時間地彈下去,他把手指放在水中泡涼後再接著彈

  古今中外大凡有成就者,無一不是吃過苦中之苦、並且經歷過巨大苦難的。古人云: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大浪淘沙,百鍊成金,雕琢能讓玉器更趨於完美,忍受雕琢之苦方能成大器。所以走過苦難,經過錘鍊的生命會綻放出不可思議的光彩!

  彼得從小雙目失明,那時候他還不知道失明的後果。當他長大的時候,他知道後將永遠看不到世界。

  “上帝,為什麼要這樣對我?難道是我做錯了什麼嗎?”彼得常常這麼問自己。”我看不到小鳥,看不到樹木,看不見顏色。失去了光明,我還能幹什麼?”

  他的親人和朋友,還有許多好心人都來關懷他,照顧他。當他坐公共汽車的時候,常常有人為他讓座。當他過馬路的時候,會有人來攙扶他。但彼得把這一切都看成是別人對他的同情和憐憫。他不願意一直這樣被同情憐憫。

  直到有一天,一件事情改變了他對世界的看法。那是萊恩神甫講給他的一句話:“世上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都是有缺陷的。有的人缺陷比較大,因為上帝特別喜愛他的芬芳。”

  “我真的是上帝咬過的蘋果嗎?”他問萊恩神甫。

  “是的,你不是上帝的棄兒。但是上帝肯定不願意看到他喜歡的蘋果在悲觀失望中度過他的一生。”萊恩神甫輕輕的回答道。

  “謝謝你,神甫,你讓我找到了力量。”彼得高興的對神甫說道。從此他把失明看作是上帝的特殊鍾愛,開始振作起來。若干年後,當地傳誦著一位德藝雙馨的盲人推拿師的故事。

  上帝知道了這件事,笑道:“我很喜歡這個美麗而睿智的比喻。我從沒有放棄過任何一個蘋果。”

  平衡的哲理故事 篇18

  一位老實的商人到銀行提取了大筆現金回到車上,沒想到正想要發動引擎離開的時候,由車後鏡看到後座椅上爬起來一個女人。

  這女人把頭伸到商人的耳邊,有點兒緊張地小聲說:“把你的錢立刻交給我,否則我開啟車門滾出去大聲嚎叫你綁架強暴我!”

  女人的雙手被繩子捆綁著,頭髮散亂,上衣領口大敞著,紐扣似乎都被扯掉了。

  老實的商人被突如其來的事情給嚇住了,一時間愣在那兒。

  商人想要馬上跑出去對路人說明,可是看那女人握車門把手的模樣,怎麼也比不上她快,到時真的跳到黃河也洗不清了。

  要是你,你該怎麼辦?

  商人強自鎮靜思考了一會兒,即反身對女人吱吱啊啊地比手畫腳一番裝啞。

  女人一見甩了一下頭說:“真是倒黴,碰上了個啞巴!”

  商人拿起了前座椅上放著的一份報紙。從口袋裡掏出來一個筆交給女人,又比畫一番,意思是要女人寫下她要做什麼。

  女人鬆了鬆手中並沒有真正打死結的綁繩,接過紙筆,緊張地看了看窗外,狠狠地瞪了商人一眼,接著匆匆地寫下了幾個潦草的字——拿出錢來否則滾出車門大叫你綁架強暴我。

  女人一寫完,商人接過報紙趁女人尚未回過神來就衝出車去,同時用遙控器鎖住了所有的車門。

  沒多久,手中握著那份報紙的商人,領了幾位警官來到了現場。

  小故事大道理:有的時候學會“裝聾作啞”,“裝瘋賣傻”是擺脫困難的好辦法,可讓對手“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平衡的哲理故事 篇19

  那年的秋天來的很美,美的藍天只剩下兩片純潔的雲彩,樹的可愛總會招些無事的小鳥來這嬉鬧,花的妖豔總讓忙碌的蜜蜂來這採蜜,而水的清潔騰給他捉魚蝦的自在......

  夏的枯燥總是按捺不住秋的清涼。那天,是他上中學註冊的第一天,拿著人人可上中學通知單的他卻看得比什麼都跟重要,他終於從小學跨度到了中學,對於他是不僅是小到中的轉化,更是從這個村向那鎮的轉移,並且可以擺脫那野蠻的部落的瘋逛的噪音攻擊,有時還有可能上演落後的野蠻格鬥;不過奇怪,他絲毫也沒受這的影響,只是在一旁只顧吃著自己的乾飯。所以遺傳學淡定的告訴我們:“家族的遺傳基因是有必然聯絡的,但基因突變是存在的。”

  他來的不早不晚,孔子的中庸之道,他用得已經是如火澄清。也許他今天太高興了,奇了怪了的嘴甜,原本不愛說話的他,逢著他看起來是老師的就喊老師,連掃地的阿姨也受他這般待遇。在他東一口老師,西一口老師的時間下,他終於分辨了東西,找到了期待又視乎也不敢想象的班主任:“一個穿著大號的襯衫又不修便服,並且肚子頂得比懷孕的女人還誇張,發黃的中指和食指離不開他多年的雙喜,在半徑3米內絕對嗅得出的一個人的存在。”

  那個班主任看了看這個小毛孩;來報道的吧,他說了聲“嗯”。性別,年齡,愛好,籍貫,班級,考生號……他猛的驚呆了,這班主任要是去審犯人的話,一定會有一番作為的,中國的破案率一定會像股市那麼牛的,用在教育這些學子面前不知會有什麼效果。

  他答道:男、12、女、廣西西麗,12,忘了……班主任更是猛的驚呆了是到底是男還是女呀,看你這寫的是男,你看起來確長的像女生一樣,我是嚴格按上級的要求審查你們這些同學的。他笑了笑說:“性別:男年齡:12愛好:女籍貫:廣西西麗班級:這裡不正是寫著一年級2班嗎,考生號我早就忘了。班主任聽後嚴厲的批評了她,思想齷齪,不求上進。他卻答達到:“難道你不喜歡女嗎,你是Gay。這時班主任暴跳如雷的說:“你錢交了後就給我認真檢討,明天在班裡給我大聲念出來。”

  他吃力不討好的低著頭離開了教室,往回家的路上趕去。這是突然下起的大雨,但是聰明的他,每次出門前都會背個書包,裡面裝的一般都一瓶水,一些衣物,重要的還是那把傘,他巴望著哪天能派上用場,特別是英雄救美女那一刻。這時在那個屋簷下,他見到一位年級和他相仿的女生,一副悲劇像,但對於他可是喜劇的開始,他偷偷摸摸的來到了這個屋簷下,就對她說:“同學,這傘你拿去用吧。我是一年級2班的,沒等她開口,他人就跑了,只留下那把傘,她拿著莫名其妙的同學傘踏上了回家的路上。而他跑了五分鐘就到了車站,坐上了回村裡的車。

  說來奇怪,對於用管中庸之道的他,開學第一天怎麼就栽在了自己班主任的手上,不過還救上了一個美人,也算得失兼顧了吧。

  今晚也奇了怪,部落鬥爭今晚給休停,也許是他明天就得離家住宿在學校,好給他一個好心情。

  吃完晚飯七點了,他翻開《中小學生管理條例》隨便看了看,覺得實在沒有意思,就寫起班主任上午佈置給他的檢討書

  尊敬的班主任,親愛的同學們:

  我已經深深的認識到了我的錯誤。

  我的錯誤,來源於思想覺悟不夠高。對事物的認識還不夠徹底。對於昨天上午所發生的言語表達錯誤。我深表後悔。它告訴我們,回答問題不能簡答,更不能回答異性之間的愛好,只能愛好沒有生命的文藝東西或者業餘娛樂活動,所以我把我的愛好改成了:“不是男不是女之外的東西。”我也希望班主任和同學們和我一樣不要愛好不是男不是女之類的東西。我深深的明白瞭如果沒有班主任在懸崖邊拉我一把,我想我的執迷不悟將會招來更大錯誤。在這裡我感謝班主任對我耐心的教育,幫我認識到了事件的本質。以及所犯錯誤的嚴重性。

  今天早上由於我沒有回答清楚問題,一時口快,便犯下了錯誤。透過班主任的教育。我追悔莫及。於是我痛下決心,一定要痛改前非!今後不管任何事都三思而後行。不辜負班主任的期望。

  在這裡再次對我所犯下的錯誤向老師道歉,以及感謝班主任的教育!

  平衡的哲理故事 篇20

  記得早年在鄉間,對外的通訊往來主要依靠一種特殊職業的人:信客。

  信客為遠行者們效力,自己卻是最困苦的遠行者。一身破衣舊衫。滿臉風塵,狀如乞丐。在很長的時期中,信客沉重的腳步,是鄉村和城市的紐帶。

  一次,村裡一戶人家的姑娘要出嫁。姑娘的父親在上海謀生,託老信客帶來兩匹紅綢。老信客正好要給遠親送一份禮,就裁下窄窄的一條紅綢捆紮禮品,圖個好看。沒想到上海那位又託另一個人給家裡帶來口信。說收到紅綢後看看兩頭有沒有畫著小圓圈,以防信客做手腳。這一下信客就栽了跟頭。四鄉立即傳開他的醜聞,以前叫他帶過東西的各家都在回憶疑點,好像他家的一切都來自剋扣。但他的家。破爛灰暗,值錢的東西一無所有。

  老信客申辯不清,滿臉悽傷,拿起那把剪紅綢的剪刀直扎自己的手。第二天。他掂著那隻傷痕累累的手找到了同村剛從上海落魄回來的年輕人,進門便說:“我名譽糟蹋了,可這鄉間不能沒有信客。”

  整整兩天,老信客細聲慢氣地告訴他附近四鄉哪些人在外面,鄉下各家的門怎麼找,城裡各人的謀生處該怎麼走。說到幾個城市裡的路線時十分艱難,不斷在紙上畫出圖樣。這位年輕人連外出謀生的人也大半不識,老信客說了又說,比了又比,連他們各人的脾氣習慣也作了介紹。

  從頭至尾,年輕人都沒有答應過接班。可是聽老人講了這麼多,講得這麼細,他也不再回絕。老人最後的囑咐是揚了揚這隻扎傷了的手,說:“信客信客就在一個信字,千萬別學我。”

  年輕人想到老人今後的生活,說自己賺了錢要接濟他。老人說:“不。我去看墳場,能餬口。我臭了,你挨著我也會把你惹臭。”

  老信客本來就單身一人,從此再也沒有回村。

  平衡的哲理故事 篇21

  有一次在郵局寄書,碰見從前的一個同學。多年不見了,她說咱們倆到街上走走好不好?於是我們漫無目的地走起來。她之所以希望我和她在大街上走,是想告訴我,她曾經遭遇過一次不幸:

  她的兒子患白喉死了,死時還不到4歲。沒有了孩子的維繫,又使本來就不愛她的丈夫很快離開了她。這使她覺得羞辱,覺得日子是再無什麼指望。她想到了死。她乘火車跑到一個靠海的城市,在這城市的一個郵局裡,她坐下來給父母寫訣別信。這城市是如此的陌生,這郵局是如此的嘈雜,無人留意她的存在,使她能夠襯著這陌生的嘈雜,襯著棕色桌面上糨糊的嘎巴兒和紅藍墨水的斑點把信寫得無比盡情——一種絕望的盡情。這時有一位拿著郵包的老人走過來對她說:“姑娘,你的眼好,你幫我紉上這針。”她抬起頭來,跟前的老人白髮蒼蒼,他那蒼老的手上,顫顫巍巍地捏著一枚小針。

  我的同學突然在那老人面前哭了。她突然不再去想死和寫訣別的信。她說,就因為那老人稱她“姑娘”,就因為她其實永遠是這世上所有老人的“姑娘”,生活還需要她,而眼前體的需要便是需要她幫助這老人紉上針。

  她紉了針,並且替老人縫好郵包。她離開郵局離開那靠海的城市回到自己的家。她開始了新的生活,還找到了新的愛情。她說她終生感激郵局裡遇到的那位老人,不是她幫助了他,那實在是老人幫助了她,幫助她把即將斷掉的生命續接了起來,如同針與線的連線才完整了綻裂的郵包。

  她還說從此日子裡有了什麼不愉快,她總是想起老人那句話:“姑娘,你的眼好,你幫我紉上這針。”她常常在上班下班的路上想著這話,在街上,路過一些熟悉或者不熟悉的郵局。有時候這話如同夢一樣不真實,卻又真實得不像夢。然而什麼都可能在夢中的街上或者街上的夢中發生,即使你的腳下是一條爛熟的馬路,即使你的眼前是一條几百年的老街,即使你認定在這老路舊街上不再會有新奇,但該發生的`一切還會發生,因為這街和路的生命其實遠遠地長於我們。

  我曾經在公共汽車上與人爭吵,為了座位為了擁擠的碰撞。但是永遠也記不住那些彼此憤怒著的臉,記住的卻是夾在車窗縫裡的一束小黃花。那花朵是如此的嬌小,每一朵才指甲蓋一般大。是誰把它們採來——從哪裡採來又為什麼要插在這公共汽車的窗縫裡呢?怨氣沖天的乘客實在難以看見這小小花束的存在,可當你發現了它們才意識到胸中的怒氣是多麼的沒有必要,才恍然悟出,這破舊不堪的汽車上,只因有了這微小的花束,它行駛過的街道便足可稱為花的街了。假若人生如一條長街,我就不願意錯過街上每一處細小的風景。假若人生是長街的一個短夢,我願意把這短夢做得生機盎然。

  平衡的哲理故事 篇22

  那一年,我自助旅行的腳步踏進了京都清水寺,拾級而上,對於放眼所見的古意盎然、恢宏格局,實在歎為觀止。我像一個用功的學生,沿途做著筆記。

  “這是日本建築中罕見的手筆,139根巨大的圓柱,就這樣從錦云溪上空延伸出去,成為一個懸空的大舞臺,由裡至外,不用一顆釘子……”

  咦?完全不用一顆釘子?

  一長串流暢悅耳的英文,吸引我回過頭去,敘說者是一名穿黑亮皮衣、披棕色圍巾的老先生,從呢質圓帽下露出的髮絲,瑩白如銀,流露出學者風範。傍在他身旁的,顯然是他的夫人。

  我對於那學識淵博的老先生、相貌娟雅的老太太充滿了好奇。不由自主地跟隨在後。

  “我們姓坂口,他在歐洲當了幾十年外交官,退休幾年了,京都是他長大的故鄉,”老太太突然無預警地回頭,用帶著明顯英倫口音的英語,笑盈盈地對我說,“相隔半世紀,沒想到舊地重遊,他都還記得。”

  我一路偷聽,原本就覺得冒昧,結結巴巴地說:“老先生的解說很……生動,像在讀很棒的歷史小說……”

  坂口先生興致很高,語音鏗鏘不停地說著一些我生平第一次聽說的典故。

  他的妻子卻悄悄地告訴我:“他的老年痴呆症愈來愈嚴重了,已經經常記不得事情。今天難得讓他掀出這麼多記憶,實在非常難得。”她淡淡地看了我一眼,“我想,這可能是他最後一次出遊了。”

  我始料未及,非常訝異。

  我們出寺,下山,路過音羽瀑布。在林陰坂道比較寬大的部分,出現了幾個蓋在崖邊的亭子,亭裡鋪著舒適的蒲團。坂口太太熱情地邀我一起進餐,介紹說吃的是當地最有特色的——水豆腐。

  我們面前,分別擺了三個茶褐色的陶碗,碗中的湯澄澈至極,碗底墊著一塊厚墩墩的昆布,昆布正中央,是一塊白得無瑕無垢的嫩豆腐。居然會有“簡單”到這種地步的料理。

  我試著喝了一口湯,果然如我所料,像開水一樣,一點兒味道都沒有。

  “豆腐不是這樣的,豆腐不是這樣的,”坂口先生安靜地盯著碗裡的豆腐看了半天,忽然很洪亮地喊了起來。

  “是的,豆腐都是這樣的,”坂口太太也不慌,不疾不徐地說著,把他推開的湯碗,又溫柔地端回他面前。

  “不一樣的,你看,豆腐那樣大,連昆布都遮住了,”坂口先生仍舊喊著。

  “真的,是差不多的,”坂口太太還在努力勸撫,店鋪老闆在隔著約莫3公尺寬山路的那頭廚房裡聽到了,不待吩咐,十分迅速地主動換來新的一碗豆腐。

  “是我們疏忽了,真是對不起啊。”

  我繼續吃我的豆腐,參我的豆腐禪。

  沒想到老先生的“警報”又響了,“不是這個醬油,太甜了。”

  這一次,坂口太太感到有些不好意思,起身跟鄰座兩位很斯文的女生淺淺鞠躬。“是這個醬油,不會錯的,隔太久啦,你有一點點糊塗了。”

  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方才那位胖胖的,圍著藏青色圍裙的店老闆,居然又“噔噔噔”地跑步過來:“這一帶有好幾家店,上坡的那個鋪子,醬油沒這麼甜,我去換一些來。”

  “對”的醬油上了桌,還不到兩分鐘,這一次,坂口先生喊的是:“怎麼用這個碗?我和你用的是碧綠色的碗,上面有細細白色的花,不是這個,不是這個……”

  附近幾個亭子中的客人都被驚動了,紛紛探出頭來張望,坂口太太輕移步伐,走到亭口彎腰,輕聲道歉。

  我用日文輕輕地告訴鄰座的女士們:“老先生的腦子不靈了,醫師不給出門,這可能是最後一次旅行了。”

  那幾位其實沒有生氣或不耐的客人們,聽我如此一說,顯得十分動容。

  這時,又氣喘吁吁奔跑過來的,換成那個胖老闆的女兒。她咧著嘴,爽朗地笑著說:“是有這樣的碗,前幾個月才整批換新的。我家的鋪子用了幾十年,難得老先生還記得。”

  說著,工工整整地放了一對綠裡挑白的湯碗,碗底墊著昆布,上面端坐著飄溢位蓮花香氣的水豆腐。

  好大一場工程,總算塵埃落定。陪的人,看的人,跑來跑去的人,都如釋重負,舒出一口大氣。

  但,事情還沒有完。

  “不是這個位置……那一次,亭子旁邊有棵好粗好粗的松樹,松樹底下有一個形狀像河童的大巖塊……”

  這一次,老先生沒有扯開喉嚨大叫,但喑啞的嗓音絮絮叨叨,卻有另一種沉重的失落。

  這一次,周遭的客人們,彷彿都聽到了。

  四五個人一起從亭子的窗欞中伸頭出去眺望,四處尋找,一個看起來是高中女生的小姐先發現了:“是不是那一棵?好大的松樹,樹底下真的有一塊岩石。”

  “咦?但沒有亭子呀,”另一個漂亮女生這樣問。

  “本來是有的,幾年前換了位置,”店家小姐還沒走,在一旁解釋著。

  “我們現在搬過去,不就有了?”

  大家被我一句話提醒,面面相覷了半秒鐘,居然同一時間站立起來,搬矮几的,搬蒲團的,搬餐具的……一起移動。

  不到5分鐘,在十幾公尺外的那個頭禿肚凸,長得像河童的山岩旁邊,準備好了一個再舒適不過的座位。

  坂口夫婦,讓我們攙扶著過去就座。

  始終雍容的坂口夫人,這時也微微哽咽,附在我耳旁,用英文說了一句:“Thankyouforeverything.”

  我雙手連搖,卻見她環拜一週,跟還佇立一旁的客人們,都無言地道了謝。

  接下來,回到亭子裡的我們,沒有人繼續動筷子。大家不約而同地,都靜謐但專注地看著那對樹下的,一路扶持的戀人。

  或許,大家也都像我一般,在剎那間明白:那樣淡如透明的一碗水豆腐,之所以能夠走過歲月,記憶恆久,其實是“幸福”的滋味啊。

  平衡的哲理故事 篇23

  在從紐約到波士頓的火車上,我發現我隔壁座位的老先生是位盲人。

  我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是位盲人,因此我和盲人談起話來,一點困難也沒有,我還弄了杯熱騰騰的咖啡給他喝。

  當時正值洛杉磯種族的時期,我們因此就談到了種族偏見的問題。

  老先生告訴我,他是美國南方人,從小就認為黑人低人一等,他家的傭人是黑人,他在南方時從未和黑人一起吃過飯,也從未和黑人一起上過學。到了北方唸書,有次他被班上同學指定辦一次野餐會,他居然在請帖上註明“我們保留拒絕任何人的權利”。在南方這句話就是“我們不歡迎黑人”的意思,當時舉班譁然,他還被系主任抓去罵了一頓。

  他說有時碰到黑人店員,付錢的時候,他總將錢放在櫃檯上,讓黑人去拿,不肯和黑人的手有任何接觸。

  我笑著問他:“那你當然不會和黑人結婚了。”

  他大笑起來:“我不和他們來往,如何會和黑人結婚?說實話,我當時認為任何白人和黑人結婚,都會使父母蒙辱。”

  但他在波士頓念研究生的時候,發生了車禍。雖然大難不死,可是眼睛完全失明,什麼也看不見了。他進入一家盲人重建院,在那裡學習如何用點字技巧,如何靠手杖走路等等。慢慢地他終於能夠獨立生活了。

  他說:“我最苦惱的是,我弄不清楚對方是不是黑人。我向我的心理輔導員談這個問題,他也儘量開導我,我非常信賴他,什麼都告訴他,將他看成良師益友。

  有一天,那位輔導員告訴我,他本人就是黑人。從此以後,我的偏見就完全消失了。我看不出對方是白人,還是黑人,對我來講,我只知道他是好人,不是壞人,至於膚色,對我已毫無意義了。”

  車快到波士頓,老先生說:“我失去了視力,也失去了偏見,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

  在月臺上,老先生的太太已在等他,兩人親切地擁抱。我猛然發現他太太竟是一位滿頭銀髮的黑人。我這才發現,我視力良好,但我的偏見還在,是多麼不幸的事。

  眼睛在很多時候誤導甚至欺騙了我們,盲者倒是幸運,因為他必須用心眼去大量這個世界,並且“看”得更為真切。所以,看待事物不僅要用眼,還要用心。僅用眼睛去觀察世界,多半是不全的;而用心則能體悟實際的靈魂。

  每秒擺一下

  我常常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幼時的夢想越走越遠,風霜的磨礪和肩上的重擔時時讓我不知所措,我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

  有一個3只鐘的故事總在這時候給我啟迪。

  一隻新組裝好的小鐘放在了兩隻舊鐘當中。兩隻舊鐘“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著。

  其中一隻舊鐘對小鐘說:“來吧,你也該工作了。可是我有點擔心,你走完三千二百萬次以後,恐怕便吃不消了。”

  “天哪!三千二百萬次。”小鐘吃驚不已。“要我做這麼大的事?辦不到,辦不到。”

  另一隻舊鐘說:“別聽他胡說八道。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滴答擺一下就行了。”

  “天下哪有這樣簡單的事情。”小鐘將信將疑。“如果這樣,我就試試吧。”

  小鐘很輕鬆地每秒鐘“滴答”擺一下,不知不覺中,一年過去了,它擺了三千二百萬次。

  每個人都希望夢想成真,成功卻似乎遠在天邊遙不可及,倦怠和不自信讓我們懷疑自己的能力,放棄努力。

  平衡的哲理故事 篇24

  其實,我這次回家並沒有什麼好心情。宛城對於我來說,如果沒有父母在,我不知道還能不能稱之為"家"。儘管,這裡有我的兄弟和親戚們。

  我們兄弟三個,我是老二。我們從小在宛城的市郊長大,父母輩是從農村裡走出而落戶到城市的,但我們的根仍在農村。生存的環境和經歷使我們這一群人的地位似乎有些尷尬,在農村人的眼裡,我們是城市人,在城市人眼裡,我們是農村人,我不知是不是這種潛意識的驅使,我考上了汴京大學美術系,畢業後我留在了汴京師專,我成了真正的城市人。雖然,我一直認為汴京並不比宛城好。

  如今,已是畢業後的第五個年頭了,其間經歷了太多的事,我都記不起來了,有時我甚至懷疑我是在故意忘記。師專的生活平靜也動盪,它讓我想起了故鄉白河裡的暗流,表面上水平如鏡,底下卻水流湍急,而我卻恰似水面上的一片枯葉。偶爾的靜夜裡,我會奇想我這種人要是生活在古代該是很好的,可惜我回不去了。一直以來,我被安排教美術理論,一週12節課,除去週四下午的政治學習,其餘時間都是我的,我可以外出寫生,也可以一整天關在屋裡在畫布上塗抹。這種情況延續到去年秋天我給院長送了一次禮,原因是他病了,我可能是鬼迷心竅,床頭堆滿了補品的老院長笑頭說:"天翼啊,開竅了!"過完春節,我被通知可以到中央美院進修一年。

  到七月底,我請了幾天假,決定回家看一下,已快一年半沒回過家了。先回汴京,畢竟那裡有我的事業,有我的"圈子",再到宛城,那裡有我的父母。

  在親戚眼裡,我是出門闖事業賺大錢的人,回來該算是"省親",應受格外禮遇的。父母身體都還算好,惟是又蒼老多了。老大,三兒,還是那樣,一個沒工作沒媳婦,一個沒工作朋友一大堆,老大已經三十了,從二十歲復員家至今,他十年的生活範圍未突破過我們家,鼓勵責備,苦口婆心,我早已不想再問。三兒見了我很高興,吃飯時跟我說:"二哥,我談了個女朋友,公安幹校的,長得還可以。"我清楚他的選擇標準。"是不是春上打電話時跟我說的那個?"我問。他猶豫了一下說:"這個是公安局的,他們家……""算了,算了,半年以後你再跟我說吧!"我打斷了他的話。我有些煩,其實我回來的另一個原因就是想回老家艾莊去看看小新。

  平衡的哲理故事 篇25

  蘇丹夢見自己所有的牙齒都掉了。於是,一覺醒來,他召來智者為他解夢。

  智者說:“陛下,你很不幸,每掉一顆牙齒,你就會失去一個親人。”

  蘇丹大怒:“你這個大膽狂徒,竟敢胡言亂語,給我滾出去!”

  蘇丹另外找來一位智者,向他述說自己的夢。智者聽完說:“高貴的陛下,你真幸福呀,這是一個吉祥的夢,意味著你比你的親人更長壽。”

  蘇丹聽完後,命人獎賞這位智者100個金幣。

  這位智者走出宮殿時,一位侍者走過來對他說:“真是不可想像,其實你同第一位說的都是一個意思,為什麼你會得到獎賞?”

  智者語重心長地說:“很簡單,一切都是由表達方式決定的。”

  在很多情況下,幸福與不幸,戰爭與和平都繫於一句話。在任何時候都要講真話,但講話需要選擇適當的方式。有時,表達不當也會引起嚴重的問題。

  真理就像一塊寶石,如果拿起來扔在別人臉上,就會造成傷害。但是,如果加上精美的包裝,誠心誠意地奉上,對方必定會欣然接受。

  平衡的哲理故事 篇26

  一位有德之士一直為住在城市的東區而苦惱。他舉止文雅,行為中正,而東區的人們粗俗隨意;他生活有規律,從不過分,但東區的人們卻喜歡肆意狂放;他品質高潔,從不能容忍自己有微小的不檢點,東區的人們則似乎不太注重這些,市儈氣功利心重。

  於是他向一位智者求助,究竟是搬遷別處,還是做其他打算。

  智者聽完他的敘述,靜靜地過了一會兒,一句話也不說,便帶著他去了一個山谷。那個山谷空氣清新,景色優美,更有成千上萬只烏鴉在這裡盤旋、靜立、打鬧、棲息,整個山谷異常和諧。可是,黃昏的時候,來了一隻蒼鷹,情況就發生了變化。

  蒼鷹仗著自己身強體壯,飛翔能力強,氣焰囂張地一會兒擠佔這群烏鴉的地盤,一會兒啄咬那一群烏鴉。和諧熱鬧的烏鴉群變得混亂驚慌起來。它們四處逃竄,驚慌失措。騷擾了一陣後,蒼鷹似乎很不屑與烏鴉們為伍,又趾高氣揚地飛走了。

  看著眼前這一切,智者緩緩開口說:“蒼鷹以為自己和烏鴉相處是受了委屈,殊不知烏鴉並不樂意與蒼鷹在一起。對於生命而言,其實沒有高下,只是生活方式存在差別。所以,你不應該嫌棄東區,而應持有感謝之心,感謝他們對你這個不同類人的容納。你自以為居住東區是一種恥辱,而對東區的人們來說,你的生活方式和所謂的道德優越其實是一種‘騷擾’,與蒼鷹對烏鴉群的行為無異啊。”

  有德之士很慚愧。他以為自己卓爾不群,沒想到實際上只是需要別人接納才能生存的可憐蟲。自己嫌惡想要離之而去的人們,恰恰是自己最珍貴的財富。

  平衡的哲理故事 篇27

  在一個尋常的日子,一個香客寥寥的凌晨,寺裡來了一位衣著莊重、態度和善的中年男子。

  他找到老和尚,誠懇地說:“法師,我能否給寺裡捐100萬元人民幣?”老和尚正在拂拭燭臺,聽了這句話,合掌道:“施主,你心中有什麼事嗎?”男子臉上微微掠過一絲不快,他頓了頓,恢復平和神態,道:“這個,您就不用管了吧?”老和尚說:“施主不要介意,我只是不希望你浪費金錢――請告訴我,你的錢是準備捐獻給誰呢?”男子聽了這句話,很意外:“這不是明擺著嗎?”老和尚笑了:“具體地說,是捐給我本人,還是捐給整個寺院,還是……獻給神?”男子的神情黯淡了,眉頭微皺:“法師,您在開玩笑嗎?”老和尚說:“常人做事,必有日的,你的日的何在呢?”男子終於生氣了:“看來你不願意接受。算了,寺院多著呢!”說完,轉身就走。

  大約一刻鐘後,那個男子又回來了,態度恢復了和善。老和尚合掌道:“施主還有事嗎?”男子有點慚愧地說:“請法師原諒我剛才的冒失。是這樣的,我的確真心想捐助寺院100萬元。你要問目的,就算是建設寺院吧。”老和尚說:“寺院的建築目前狀況良好。如果想讓這100萬儘快發揮作用的話,不如捐獻給失學兒童。”男子一聽,很高興:“不瞞法師,我捐助過88個失學兒童,現在,我只想獻給寺院。”老和尚說:“如果我們接受了捐款,你會有什麼感受呢?”男子說:“我會覺得寬慰。”老和尚說:“好了,我能不能認為你是在用錢買寬慰呢?”男子猶豫片刻,點點頭。老和尚合掌道:“施主,請別介意我直言――通常來這裡捐錢的人,都是直接把很少的錢塞進功德箱裡,他們大多不是為了買寬慰;因為錢很少。而你,是用100萬來買寬慰,是不是因為心中的罪惡感很強呢?”

  男子有些驚慌,也有些惱怒。無言以對。

  老和尚誠懇地說:“施主,按理說,你是在做善事,可是,善事不等於善心,如果想以一兩件善事抵消罪惡,那麼,這個善就不是真善,而是惡的幫兇。所以,你捐獻100萬後,罪惡不但難以減輕,甚至可能加重。”

  男子掏出手絹擦汗。老和尚繼續說:“有些人來寺院捐錢,是用善舉而非善心――來欺騙神,這些人,是貌似善良的惡人,或者說,是變善為惡的徹底的惡人。”

  男子終於支撐不住了,轉身就逃。老和尚對著他的背影,合掌。

  平衡的哲理故事 篇28

  小男孩的隔壁剛剛搬來一個新鄰居。男主人發現以前的車道不是很平,便又重新用水泥抹了一遍。這天,小男孩放學回來後,在門口踢球玩,他一用力,球被踢到隔壁鄰居家門前的草坪上。他趕忙跑過去準備撿回來接著踢。可是在經過鄰居的車道時,他沒注意就踩了上去,等他停下來時平整漂亮的水泥地上已經留下了兩個清楚的腳印。小男孩很害怕,他朝四周看了看,沒有人,抱起球便溜回家。

  他把鞋上沾的水泥洗乾淨了後出來坐在門口的臺階上。他心裡總是感到不安,他想來想去決定把這事告訴鄰居伯伯。

  他敲開鄰居的門:“很對不起,剛才我不小心踩到您的水泥車道上了。”鄰居和小男孩一起來到現場。看到小男孩留在車道上的腳印後,鄰居伯伯並沒有生氣。他拍拍小男孩的肩膀說:“你做的很好。幸虧你現在告訴我,還來得及修補。如果你不告訴我的話,要是等到水泥幹了,那你的兩個小腳印就得一直留在上面了!”

  哲理:當我們犯下錯誤時,及時地發現並糾正,依然會得到正確的結果。沒有人會計較你的過去,只要你現在做的是正確的。2.經典哲理故事簡短

  從前,有兩戶人家是鄰居,平時關係還不錯。其中一家人因為能幹些,家中要富裕的多。

  這一年大旱,田中顆粒無收。這窮的一家沒有了收成,只好躺著等死。這個時候,富的一家買到了很多糧食,想著大家鄰居的,就給窮的一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

  窮的一家非常感激富人,認為這真是救命的恩人呀!熬過最艱苦的時刻後,窮人就前往感謝富人。說話間,談起明年的種子還沒有著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說:這樣吧,我這裡的糧食還有很多,你就再拿去一斗吧。窮的千恩萬謝地拿著一斗米回家了。

  回家後,他的家裡人卻說,這鬥米能做什麼?除了吃以外,根本就不夠我們明年地裡的種子,這個富人太過分了,既然你這麼有錢,就應該多送我們一些糧食和錢,才給這麼一點,真是壞的很。

  這話傳到了富人耳朵裡,他很生氣,心想,我白白送你這麼多的糧食,你不僅不感謝我,還把我當仇人一樣忌恨,真不是人。於是,本來關係不錯的兩家人。從此就成了仇人,老死不相往來。

  “升米恩,鬥米仇”就是說:當一個人快被餓死的時候,你給他一升米,他會把你當作恩人;可你要給了他一斗米,他就會想,既然你出得起一斗米,就能給我更多,你要不給我,那你就成為我的仇人了。

  平衡的哲理故事 篇29

  古時有個秀才第三次進京趕考,住在一個經常住的店裡。考試前兩天他做了兩個夢:第一個夢是夢到自己在牆上種白菜;第二個夢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還打傘。這兩個夢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趕緊去找算命的解夢。算命的一聽,連拍大腿說:“你還是回家吧。你想想,高牆上種白菜不是白費勁嗎?戴斗笠又打傘不是多此一舉嗎?”

  秀才一聽,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準備回家。店老闆非常奇怪,問:“不是明天才考試嗎,今天你怎麼就回鄉了?”

  秀才如此這般說了一番,店老闆樂了:“喲,我也會解夢的。我倒覺得,你這次一定要留下來。你想想,牆上種白菜不是高種(中)嗎?戴斗笠又打傘不是說明你這次有備無患嗎?”秀才一聽,覺得更有道理,於是精神振奮地參加考試,結果居然中了個探花。

  感悟:積極的人,像太陽,照到哪裡哪裡亮;消極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想法決定我們的生活,有什麼樣的想法,就有什麼樣的未來。

  曾經有個小國到中國來,進貢了三個一模一樣的金人,金碧輝煌,把皇帝高興壞了。可是這小國不厚道,同時出一道題目:這三個金人哪個最有價值?

  皇帝想了許多的辦法,請來珠寶匠檢查,稱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樣的。怎麼辦?使者還等著回去彙報呢。泱泱大國,不會連這個小事都不懂吧?

  最後,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說他有辦法。

  皇帝將使者請到大殿,老臣胸有成足地拿著三根稻草,插入第一個金人的耳朵裡,這稻草從另一邊耳朵出來了。第二個金人的稻草從嘴巴里直接掉出來,而第三個金人,稻草進去後掉進了肚子,什麼響動也沒有。老臣說:第三個金人最有價值!使者默默無語,答案正確。

  感悟:最有價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說的人。老天給我們兩隻耳朵一個嘴巴,本來就是讓我們多聽少說的。善於傾聽,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質。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