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之死地而後生哲理故事(精選5篇)

置之死地而後生哲理故事(精選5篇)

  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類的生產生活有密切關係,他們迫切地希望認識自然,於是便以自身為依據,想象天地萬物都像人一樣,有著生命和意志。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置之死地而後生哲理故事,希望有所幫助!

  置之死地而後生哲理故事篇1

  在面對危難時,只有弱者才選擇逃避,強者卻把其看作是一個決鬥的對手,迎著困難與險阻勇敢而上。所以,在遇到不得不面對的危難時,我們可以置之死地而後生,萬不得已時,我們是可以用一用的。

  一次,國王又帶著獵犬到森林中打獵,不小心,獵犬竟被狼群咬死,害得國王哀傷難過,無心國政。後來,國王命令工匠,將獵犬製成標本,放在皇宮中朝夕相伴,聊慰失落的心情。沒過多長時間,獵犬的標本突然從皇宮裡消失不見了,經過徹夜找尋,終於在一位大臣的家裡發現了獵犬的蹤跡。當國王知曉後,甚為憤怒,立即下旨要處死這位大臣。

  大臣心知,一定是遭到了宮中對手的陷害,可在這種時候再做出任何的辯解都是無濟於事的,於是這位大臣便向國王謊稱說:“國王啊!臣未事先告知國王就私自拿走獵犬的標本,的確是罪該萬死。但臣絕對是出於一片忠心呀!臣最近聽到了一則能使做成標本的屍體再重新復活的秘術,若是真的有效,那國王心愛的獵犬,不就又能活蹦亂跳地陪伴您出遊打獵了嗎!臣未事先報準,也是希望能給國王—個驚喜呀!”

  國王聽了他的話之後,頓時由怒轉喜:“有這種事?那你快快讓找的愛犬復活!”

  大臣回答:“國王有所不知,要使標本復活,最少要一年的時間。"

  有心要陷害此大臣的人此時在一旁向國王挑唆說:“此人分明是想為自己開脫,才編出如此荒誕的謊言,國王您千萬不可相信呀!”

  大臣趁國王猶豫未定時,馬上又說:“偉大英明的國王呀!讓臣試著將獵犬復活,對您有何損失呢?如果一年後,臣不能將獵犬復活,獵犬的標本仍然存在,而國王您仍可下令將臣處死。若現在就將臣處死,那獵犬可是永遠也沒有復活的希望了!”國王覺得他的話有理,便答應了大臣的請求,還為大臣提供了很多金錢和人力上的協助。

  過了三個月的時間,獵犬依舊沒有復活,關心大臣生死的友人看見大臣居然還有心情悠哉地在花園中散步,便罵他說:“都什麼時候了,你還有心情在這裡散步!明知道是被人陷害,卻不說清楚,反倒編出標本能復活的鬼話,我看你是活得不耐煩了!”大臣聽了之後,卻笑著說:“誰能預料呢?一年的時間,也許國王會死,我們國家會被敵國滅亡,世界末日可能發生!或者,陷害我的人良心發現,主動向國王自首,還我清白!再不就是國王另結新歡忘了這件事!或者,搞不好,我真能使獵

  犬復活。這個世界上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可能發生,我有什麼好擔心的!你看,那黃昏的陽光多麼溫柔,那枝頭綻開的花朵多麼嬌美,我正在把握時間享受我剩下的九個月人生,更何況,我又不一定會死!學學我,凡事看開一點吧!”

  凡事看開點,置之死地而後生是一種處理為難的`策略,也是一種自我激勵的好辦法,在沒有選擇時,這確實是一種很好的選擇。

  置之死地而後生哲理故事篇2

  秦朝末年,天下紛亂,軍閥為了不同的利益相互混戰,其中,項羽的破釜沉舟鉅鹿大戰至今人們引以傳誦。

  當時,趙王歇被秦軍圍困在鉅鹿(今河北平鄉西南),請求楚懷王救援。而秦軍強大,幾乎沒人敢前去迎戰。項羽為報秦軍殺父之仇主動請纓,楚懷王封項羽為上將軍。

  項羽先派都將英有、蒲將軍率領兩萬人做先鋒,渡過灣水,切斷秦軍運糧通道。然後,項羽率領主力渡河。渡過了河,項羽命令將士,每人帶三天的乾糧,把軍隊裡做飯的鍋碗全砸了,把渡河的船隻全部鑿沉,連營帳都燒了,並對將士們說:“咱們這次打仗,有進無退,三天之內,一定要把秦兵打退。”

  項羽破釜沉舟的決心和勇氣,對將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軍把秦軍的軍隊包圍起來,個個士氣振奮,越打越勇。一個人抵得上十個秦兵,十個就可以抵上一百。經過九次激烈戰鬥,活捉了秦軍首領王離,其他的秦軍將士有被殺的,也有逃走的,圍困鉅鹿的秦軍就這樣瓦解了。

  啟示:

  事業有成的成功人士大多經歷過非常多的痛苦與磨難,甚至有的人一輩子都在與失敗為伍,只是到人生的最後一段時光才取得事業上的偉大成就。置之死地而後生,如果凡事怕危險而畏頭畏尾,則永無出人頭地之日。唯有將自身的安全置之度外,勇於面對現實,方能使事業飛黃騰達。

  置之死地而後生哲理故事篇3

  韓信,淮陰(今江蘇清江西南)人。他是漢王劉邦手下的大將。為了打敗項羽,奪取天下,他為劉邦定計,先攻取了關中,然後東渡黃河,打敗並俘虜了背叛劉邦、聽命於項羽的魏王豹,接著往東攻打趙王歇。

  韓信的部隊要透過一道極狹的山口,叫井徑口。趙王手下的謀士李左軍主張一面堵住井陘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斷漢軍的輜重糧草,韓信的遠征部隊沒有後援,就一定會敗走;但大將陳餘不聽,仗著兵力優勢,堅持要與漢軍正面作戰。韓信瞭解到這一情況,非常高興。他命令部隊在離井陘三十里的地方安營,到了半夜,讓將士們吃些點心,告訴他們打了勝仗再吃飽飯。隨後,他派出兩千輕騎從小路隱蔽前進,要他們在趙軍離開營地後迅速衝入趙軍營地,換上漢軍旗號;又派一萬軍隊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陣勢來引誘趙軍。

  到了天明,韓信率軍發動進攻,雙方展開激戰。不一會,漢軍假意敗回水邊陣地,趙軍全部離開營地,前來追擊。這時,韓信命令主力部隊出擊,背水結陣計程車兵因為沒有退路,也回身猛撲敵軍。趙軍無法取勝,正要回營,忽然營中已插遍了漢軍旗幟,於是四散奔逃。漢軍乘勝追擊,打了一個大勝仗。在慶祝勝利的時候,將領們問韓信:“兵法上說,列陣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臨水澤,現在您讓我們背靠水排陣,還說打敗趙軍再飽飽地吃一頓,我們當時不相信,然而竟然取勝了,這是一種什麼策略呢?”

  韓信笑著說:“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們沒有注意到罷了。兵法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嗎?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麼能讓他們拼命呢!”

  置之死地而後生哲理故事篇4

  面對一些比較困難或者不願做的事時,人們總是用逃避的方式把它往後擱。當L碰到這樣的朋友時,總是勸導他們說:“把帽子扔過柵欄。”

  “什麼意思?”他們不明白。

  這是小時候父親常常教導L的方法。“當你面對一道難於翻越的柵欄並準備退縮時,先把帽子扔到柵欄那邊夠不到的地方。這樣你就不得不強迫自己用盡一切辦法越過這道柵欄。”

  父親就是用這樣的方法抵達這個城市的。他出生在離這兒60英里的一個小鎮,20歲時,便告別了家庭和親友到這兒尋找新的生活。除了載他前來的一艘小船外,他一無所有。工作極度難找,父親跑了幾天,可一無所獲。他有點失望了,幾乎想到了放棄在城市裡生活的夢想,再駛著船回家。可他“把帽子扔過柵欄”——他賣掉了僅有的小船,因為要在城市裡生活下去,沒有錢是行不通的。沒有了船,父親也就沒有了退路,只能一路向前。

  不久,父親在一個大公司裡得到了一份工作,並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結識了母親,後來終於發跡了,成了中產階級的一分子。父親就用他親身的經歷教導L:“只有不顧一切的投入才能成功。”

  置之死地而後生。遇到了困難和不願意做的事,千萬不要逃避,因為逃避不能解決問題。

  當你做一件事遇到極大的困難時,斷絕自己的後路,把自己置於回不了頭的境地,讓自己只能勇敢地向前衝,使自己不顧一切地投入,全身心地付出,就會接近成功!

  置之死地而後生哲理故事篇5

  有句話說“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很多人將此用於戀愛中的男女,這句話對於“雙向選擇”的應屆生求職擇業同樣適用。凱旋路某品牌手機遂寧店負責人張麗蓉女士對此深有體會。

  張麗蓉是成都人,大學時學的是英語專業。臨近畢業,哪裡有人才市場,哪裡就有她的身影,最終她如願以償地從被選擇者變為選擇者。畢業的最後關頭,她是到單位面試最多的一個人。第一份工作她並沒有費什麼心思,只是覺得好玩就進了一家單位的市場部。公司的制度很鬆,她天天嚼著泡泡糖迎著老闆的白眼上班。

  6個月後,張麗蓉跳槽到一家韓資企業。當天面試的是技術經理(韓國人)。其實,在應聘前張麗蓉已經有所瞭解。

  他接著問了一些看似無關的問題。比如“現在還在原公司上班嗎?”

  最後他問了張麗蓉的工資要求。當張麗蓉說工資的要求時,給了老闆一個範圍。然後強調,工資雖然重要,但工作更重要。之後他對張麗蓉說,可以問她幾個問題嗎?這時,張麗蓉首先關心的問題是他對自己的印象如何。他說,張麗蓉的表達能力非常好,禮節很不錯,不過沒有在辦公室工作的經驗。接著他又說,這不是很重要。張麗蓉又問,我是不是貴公司合適的人選?他說,他要比較、選擇,過幾天才有結果。

  3天以後,張麗蓉接到了去上班的通知。剛上班的時候,由於對辦公室的一些程式不熟悉,給同事們造成一些麻煩,但她還是撐下去了。一年前,公司安排張麗蓉到遂寧來開設了這家分公司。想想畢業出來已經三年了,張麗蓉最大的感慨就是現在必須“穩”,盡心地服務於現在的公司,不再有任何多的想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