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寓言故事:利令智昏
成語寓言故事:利令智昏
寓言故事是指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它的結構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對於孩子具有教育的意義。
利令智昏
齊國有個人一心想得到金子。一天,他清早起來,穿好衣,戴好帽,一直走到賣金子的地方,看見有人拿著金子,伸手就奪。
官吏把他逮住捆綁起來,問道:"這麼多人都在這兒,你為什麼公然搶人家的金子?"
他回答說:"我根本就沒有看到人,眼睛裡只有金子。"
《呂氏春秋·去宥》
寓意:利慾薰心的人往往會喪失理智,做出愚蠢的事情來。
原文:齊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見人操金,攫而奪之。吏搏而柬縛之,問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對吏曰:"殊不見人,徒見金耳。"
小兒辯日
孔子到東方遊說,路上遇到兩個小孩子在爭論,就走上前去問道:"你們為什麼爭論呢?"
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比較近,而到了中午,太陽就離我們遠了。"
孔子很有興趣地問道:"你們能說說自己的理由嗎?"
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好像車的蓋蓬那麼大;到了中午,它就只有盤子、碗口那麼大了。這不正說明離我們遠的看起來就小,離我們近的看起來就大嗎?"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使人感到還有些涼涼的;到了中午,就熱得跟泡在滾湯裡一樣,這不正說明離我們遠的就感覺到涼,離我們近的就感覺到熱嗎?"
孔子聽了他們的話,一時也判斷不出誰對誰錯。
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的知積很豐富呢?"
寓意:知識是無窮盡的。即使知識很淵博的人,也有許多自己不懂的東西。
原文: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列 子《列子·湯問》
蒙皮遇虎
有個人披了獅子皮走到曠野去,老虎見了就跑。這人以為老虎怕自己,便向人誇耀起自己的了不起,第二天,他換上了狐狸皮扶到曠野去,再次與老虎相遇。老虎兇狠地打量著他。他見老虎不逃,就大聲呵斥,結果被老虎吃了。
塞翁失馬
戰國時期有一位老人,名叫塞翁。他養了許多馬,一天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鄰居們聽到這事,都來安慰他不必太著急,年齡大了,多注意身體。塞翁見有人勸慰,笑笑說:“丟了一匹馬損失不大,沒準還會帶來福氣。”
鄰居聽了塞翁的話,心裡覺得好笑。馬丟了,明明是件壞事,他卻認為也許是好事,顯然是自我安慰而已。可是過了沒幾天,丟馬不僅自動回家,還帶回一匹駿馬。
鄰居聽說馬自己回來了,非常佩服塞翁的預見,向塞翁道賀說:“還是您老有遠見,馬不僅沒有丟,還帶回一匹好馬,真是福氣呀。”
塞翁聽了鄰人的祝賀,反到一點高興的樣子都沒有,憂慮地說:“白白得了一匹好馬,不一定是什麼福氣,也許惹出什麼麻煩來。”
鄰居們以為他故作姿態純屬老年人的狡猾。心裡明明高興,有意不說出來。
塞翁有個獨生子,非常喜歡騎馬。他發現帶回來的那匹馬顧盼生姿,身長蹄大,嘶鳴嘹亮,膘悍神駿,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馬。他每天都騎馬出遊,心中洋洋得意。
一天,他高興得有些過火,打馬飛奔,一個趔趄,從馬背上跌下來,摔斷了腿。鄰居聽說,紛紛來慰問。
塞翁說:“沒什麼,腿摔斷了卻保住性命,或許是福氣呢。”鄰居們覺得他又在胡言亂語。他們想不出,摔斷腿會帶來什麼福氣。
不久,匈奴兵大舉入侵,青年人被應徵入伍,塞翁的兒子因為摔斷了腿,不能去當兵。入伍的青年都戰死了,唯有塞翁的兒子保全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