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骨之疽成語解釋
附骨之疽成語解釋
【成語原文】:附骨之疽
【標準發音】:fù gǔ zhī jū
【繁體寫法】:附骨之疽
【附骨之疽是什麼意思】:附:靠近;疽:毒瘡。緊貼骨頭的'毒瘡。比喻侵入內部而又難以除掉的敵對勢力
【附骨之疽成語接龍】:形影相附 → 附骨之疽 → 無龍龍了
【附骨之疽成語解讀】:
【用法分析】:作主語、賓語;用於比喻句
【讀音預警】:注意多音字:骨 ① gū 骨碌 骨朵(僅此二例);② gǔ 骨肉 骨幹。
【出處說明】:清·譚嗣同《上歐陽中鵠書》歐陽中鵠批跋:“陰棄者如瘵病,如附骨之疽。”
【附骨之疽的造句示例】: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77章:“這種行動不但不可以截斷京漢路的交通,而且北京也受到一定的威脅,所以奉軍視為附骨之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