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岡石窟遊記作文600字(通用25篇)
雲岡石窟遊記作文600字(通用25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雲岡石窟遊記作文6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雲岡石窟遊記作文600字 篇1
趁著暑假我去了我媽媽的家鄉——山西大同。
那裡有著許許多多的名勝古蹟,雲岡石窟、九龍壁、懸空寺等等,我最喜歡雲岡石窟了,那裡面雕的佛像栩栩如生,高大宏偉,有的俏皮可愛,有的就只有我們一個手掌大小。
剛進入大門不久,我們就來到了曇曜廣場,中間聳立著一位老爺爺,聽導遊說他就是了不起的僧人曇曜,在那時候也就是北魏,僧人對黃帝說皇帝就是當今如來,君權神受,皇帝很高興,就讓曇曜帶領著四十萬人和僧人一起去雕瞭如來的雕像,因為如來就是皇上,拜瞭如來就等於拜了皇上,從此,皇上也開始信佛了。那時的佛教得到了保護,佛教也變得昌盛,雖然中間經受過一次滅佛,但新皇上信佛又把佛教修復了,而且超過了以前。曇曜一共雕了五座大佛,每一座都代表著魏國的一位皇帝。
雲岡石窟已有1520多年曆史,共有佛像15,000座,大佛像有252個。
我們再往前走,就到了山堂水殿,我向前遠眺前面就是放佛的石窟了,我們便繼續前行,我們進了石窟,很快就被濃濃的佛教氣氛包圍了,高大的佛像俯視著我,佛像被雕的栩栩如生,我抬著頭往上看牆上還刻著數不清的小佛,姿態不一,有的在吹笛子,有的手拿扇子,數不勝數。
在著252個大佛當中,我最喜歡曇曜造的第五座大佛,高大、面部豐圓、大大的眼睛、雙兒垂肩,兩邊的飛天手拿笛子,與其他的飛天與眾不同,大佛的佛窟因多年的風雨和自然的原因而倒塌,從側面看,大佛的眼睛拉得太后,右眼的眼睛往裡凹,耳朵拉的過後,我們原本是不可以從這個角度觀看大佛,而大佛是可以俯視著我們接受我們的膜拜。
我去了雲崗石窟,對佛教更尊敬更加了解了。
雲岡石窟遊記作文600字 篇2
在華夏的南方,有一個十分神秘而又奇怪的石窟,聽說從那兒出來的人好像都被洗去了一段記憶似的,臉在3天內會煞白煞白的!像是剛剛得了一場大病!今天,我身為精靈國的精靈,要去那裡看個究竟,我就不信那些惡鬼還能把我這個精靈吃了,我可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啊!
“叮叮……”響起一陣鬧鐘聲,原來已經八點半了,我心想:啊!去石窟的車九點就開走了,得抓緊,要不要趕不上了!我依依不捨的放下手中的《昆蟲記》,我出門一路狂奔,似乎忘記了計程車比我跑得快!終於到了車站,眼看司機已經發動了,我也來不及喘口氣,就三下兩跳跳是上了車廂。我終於喘了一口氣,我靜靜的閉上眼睛迎接冒險的到來,
我突然被一陣劇烈的震動驚醒了,我以為是車子掉下了懸崖,可是,不想我想的那樣,原來是車子到站了,售票員叫我下車,我從睡夢中一下子跳到了現實中去開始冒險。我穿過一條僻靜而又長滿野草的小路。走著走著,“哎呦!”我撞在了一塊長滿青苔的大石頭上,我的手摸了摸頭,看了看石碑上的文字。上面寫著:窟裡有鬼外人勿進!我心想:哈哈!有鬼?誰信啊!我才不信呢!要是有鬼我就是來抓鬼的!我走進了石窟,突然一陣馬蹄聲傳來,我以為會有馬兒經過,我嚇得靠著路邊不敢動。可是過了許久也不見馬兒經過,我看見了一隻奇異的小蟲子,我研究起了蟲子。突然風聲四起,上萬種動物、昆蟲的聲音齊鳴,我嚇得差點沒把尿拉出來,我只好出了石窟跑了回家!
哎呀媽呀!這個石窟差點沒把我嚇死!雖然沒嚇死,還是嚇得我三天不敢吃飯,五天不敢睡覺!
雲岡石窟遊記作文600字 篇3
暑假裡,烈日炎炎,太陽像一臺無情的烤箱,不停地給大地上的萬物加熱,使室外變得像桑拿室一般。不過我自從來到了這個地方,就找到了夏日的一抹清涼,這個地方就是——龍游石窟。
隨著涼風的腳步,我們進了洞窟。映入眼簾的就是滿洞的金色:牆壁是金色的,臺階是金色的,燈光是金色的,金色的石柱像擎天柱一般撐著石窟。“嗖!嗖!”哈哈!連涼風也在與我們嬉戲,一會兒一陣陣的迎面襲來,一會兒穿過衣袖,一會兒劃過髮梢,熱情的歡迎著我們。
說到這兒,你有可能會問:“那石窟裡有什麼風景嗎?”有!數不勝數的風景!龍游石窟裡有個水潭,不過故事要從50年代說起:龍游石窟的所在地,鳳凰山,之前一直荒無人煙,山下村民為了躲避洪水遷至山上,村民發現山間有眾多深不見底的水潭,這就是世人傳說中的“無底塘”。現在的無底塘邊的岩石上已安裝了人工燈光,紅的似燃燒的烈火;黃的似片片黃金;白的是皚皚白雪,連池子裡的魚也異常興奮,有的三五成群,有的圍在一起,好像在討論問題的樣子,像一朵紅色的菊花。
“龍游石窟是什麼時候建成的呀?”你也可能會問這個問題。說起這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2年甚至更加久遠,目前建造時間並沒有準確的答案呢。再回到洞窟景色中,如果仔細看,你就能看到石窟的壁上有雕刻壁畫,與人們生活的情景相似,一筆一畫都瀰漫著神秘氣息;畫中還海刻了野馬、始祖鳥、鱉魚,畫面飽滿,好像畫中的人物都是活的,就在我眼前和我打招呼呢!
“啊!”熱氣突然迎面襲來,我的眼鏡瞬間起霧,看來離洞口不遠啦!
我依依不捨的離開了龍游石窟,洞入口在我的瞳孔中越來越小,越來越小……但裡面的每一處景色,我始終忘不了……
雲岡石窟遊記作文600字 篇4
八月中旬,我,爸爸和表姐一家一起去西安遊玩。我是第二次去西安的,所以表姐一家去的很多地方我都去過,比如說大雁塔、明城牆、嵩山少林寺、華山……,但是他們還去了一個我沒去過的地方,讓我記憶猶新——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是在武則天做皇帝的期間開鑿的。武則天是史上唯一的一個女皇帝,當時洛陽為東都、神都,高宗和武則天長期居住於此。龍門石窟的造像在規模、雕刻技藝等方面都達到了空前完美的高度。它是中國乃至世界最傑出的古典藝術之一。這一時期造出的石雕數量之多竟佔了整個龍門石窟的十分之六,成為當時中國佛教造像最多的石窟。
我們先看了一個名叫賓陽三洞的洞窟。堅硬的石頭上有三個大窟,窟上刻著一尊尊佛像,大的佛像旁邊還有許多小佛像,刻工非常精細。連佛的神情、衣服、姿態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大的石窟旁邊還有幾個小的石窟,裡面的佛跟人差不多大,雖然小一點,但還是非常精緻。
我們向前走到了萬佛洞。萬佛洞是有很多佛的洞。裡面最小的佛像僅僅有兩釐米。我一開始以為是洞內的牆壁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東西是花紋,但仔細一看原來是許多尊佛像。每個只有兩釐米的佛像都雕刻得非常細緻。真是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啊!
最後,我們來到了最大的石窟——奉先寺。奉先寺裡最大的佛高達17.4米。佛的一個耳朵就有1.9米。佛的穿著很樸素,面帶微笑,像一位和藹的老奶奶。石窟內壁的花紋雕刻得非常漂亮。最大的佛左右兩邊各有一個菩薩和一個徒弟,非常壯觀。
這次旅遊讓我去到了我夢寐以求的龍門石窟。龍門石窟這個景點讓我知道了不少有關歷史的知識。
雲岡石窟遊記作文600字 篇5
中國的三大石窟之一——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石窟裡全部是用石頭雕刻而成的佛像,它映照了中華民族在歷史長河中留下的光輝足跡。暑假,爸爸媽媽帶我遊覽了龍門石窟。
一進石窟,抬頭就可以看見幾尊屹立在佛洞中的佛像,至於是什麼名字,我也叫不出來。順著幾千年以前修建的石階向上走,似乎可以感受到那古老的氣息。走到一個大洞前,便看到了許多魏晉南北朝以來雕塑的石像,有大有小,大的有一層樓那麼高,小的只有一個水瓶那麼大,這些大大小小的佛像都在自己的洞中享受著人們對他們的崇拜。
我們越看越起勁,不知不覺走到蓮花洞。洞門上面刻著一朵大大的蓮花,佛教裡常常出現蓮花的意象。旁邊還有一個洞,洞口端坐著一個笑容可掬的彌勒佛,很是逗人喜愛。我隨意探頭往裡面看了下,霎時驚住了,我被古代先民的鬼斧神工震撼!原來在洞門處雕刻著近千尊小佛,每個佛身長不到一釐米,卻栩栩如生、清晰異常,中華民族的能工巧匠們用雙手創造了多麼精美的藝術珍品啊!
接著我來到龍門石窟中最大的一個佛像前,據說那是唐代女皇帝武則天捐了兩萬貫胭脂錢才雕成的,有幾十米高,如果我站在這尊佛像身上,還不及他的一個耳朵那麼大呢!
我還有一個疑問沒有解開,那就是我發現這麼多佛洞中竟然沒有一個是完整的,每個洞都被破壞過!後來,聽導遊解釋,我才明白,龍門石窟曾多次遭到破壞,一些喪心病狂的人鑿下佛像拿去賣錢。天哪!這種行為是多麼的可恨啊!
這壯麗神秘的龍門石窟,濃縮了我國佛教文化的精華,印證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經久不衰的歷史,我們要好好保護它,再不能讓它受傷害了。
雲岡石窟遊記作文600字 篇6
我的家鄉在寧海,那兒是個山川秀麗,風景優美的地方。特別是位於長街鎮的伍山石窟,更是吸引了無數遊客在那裡流連忘返。
來到伍山石窟,首先映入你眼前的是一塊巨大的石頭,上面刻著“伍山石窟”
四個大字。沒走多久,遠遠地就能望見對面山上的三個大窟窿,那就是景區的兩個主要景點:不周山和聰明山。
沿著蜿蜒曲折的山路向山頂出發,一路上,碧水清潭、綠樹成蔭,樹林中的鳥鳴聲此起彼伏。正當你們陶醉在這美景中時,不知不覺石窟的大門已在眼前,橫著看像一顆心,側著看像一把劍,因此人們把它取名為“劍門雄風”。
門口栩栩如生、形態各異的動物石雕在歡迎大家的到來;有懶洋洋地曬著太陽的大海龜;有貪婪地環顧著四周、搜尋著獵物的豹子;有趴在地上一動不動養精蓄銳的鱷魚;還有正準備縱身跳躍的兔子……
走進石窟,就有一股冷氣撲面而來。沿著小路向前走,一會兒寬,一會兒窄,一會兒向左,一會兒向右,時而有瀑布的隆隆作響,時而有小溪的流水涓涓。一旁形態各異的怪石給大家指引方向,而另一旁就是深不見底的潭水,令人毛骨悚然,兩腿發軟。
再往裡走,高不可攀的石階展現在眼前,一級一級盤旋而上,就像是通向青天,你可得花費好大的勁才能爬上去。正當你不知自己身處何處的時候,一縷陽光透了進來——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終於到了石窟的洞口。站在洞口向下望,真是萬丈深淵,令人膽戰心驚!
伍山石窟的奇山妙水真是名不虛傳,難怪被人們稱為“江南最奇美的石文化風景園”!我為我的家鄉有這麼美麗的石窟而感到自豪!
雲岡石窟遊記作文600字 篇7
無數的窟洞,姿態各異的聖佛,高高的土山,這不是別的地方,這正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龍門石窟。
遠遠望去,矗立在伊河兩岸的龍門石窟好似兩個巨大的蜜蜂巢。來此遊覽的人們,有若一隻只辛勤的蜜蜂,從這個“蜂穴”中“飛”出,又“飛”入那個“蜂穴”中,忙碌極了。“蜂穴”中的一尊尊大佛,有若一隻只淡金色的神聖的蜂蛹,等待著人們去保護,去哺育。
整座石窟的樣子有如一把未撐開的巨傘,橫貫於“傘”中的伊河,是那美麗的傘骨,水波盪漾著,發出點點的光芒,秀極了。
石窟兩邊那兩道鐵路,是最外側的兩層傘皮,火車繞窟而行,生怕擾了石窟的寧靜與神聖。
石窟的主體則是那壯麗的傘面,多樣而美麗,豐富而樸素。沒有虛華的、無用的裝飾,只有巨大的、樸素的傘體。
行於伊畔,輕風拂面,似幽幽之手,悠悠拂過;立於丘上,龍門映目,若日下之傘,亭亭覓雨;行至窟前,聖佛入眼,似淡金之蜂蛹,靜靜相望。
走上近前,一座座洞中有著一座座形態不一的聖佛,或站立、或盤腿、或跪坐於地,動作多樣,神態不一。
已至窟中,賞千年之佛,感千年之幽古。立洞中,瞑眼,若立於盛唐,四面皆聖佛,皆以金丹所披,實是華美至極,何似千年之後:惟有一色如土。再瞑眼,似立於佛界,騰於雲上,舉目四望,皆是佛聖,鎏金燦爛,赤朱仙丹,神聖惟端。
如今的佛像,只有單一的土色,誰曾想到,曾幾何時,或被黃金、或被丹紅裹著的大佛曾矗立於洞中,就如商場中那一位位衣著華麗的假人模特,整座石窟就似一座渡了金的大商場,秀麗極了,華麗極了。
“龍門石窟,我來了!”……
雲岡石窟遊記作文600字 篇8
西安之行圓滿地結束了,我們坐了2個小時的動車,來到了河南洛陽。
聽導遊講,來了洛陽,必看就是龍門石窟。於是,我們便來到了龍門石窟。導遊給我們看許多主席、總理來此的照片,可是唯獨沒有毛澤東主席來過。導遊解釋道:“因為我們把毛主席比喻成東方的太陽,那麼洛陽的意思就是太陽落下了,所以毛主席也就是忌諱這一點才不來的。”說話間,我們已經走進了龍門石窟。一尊尊大小不一的菩薩石碑印入了我的眼簾,但是我驚訝的發現,有一些菩薩石碑的頭不見了,有些窟洞裡是空的`。我把這個疑問告訴了導遊。導遊說,那是因為一部分被外國人收買當地的強盜偷竊,運往國外。還有一部分在文化革命的時候“除四害”被人砸掉的。當地人不想讓這些歷史古蹟遭到破壞,於是就用石灰把它們都抹平,到文化革命結束後又把石灰抹掉,這樣就可以完好無損的保護一些菩薩石碑了。據記載龍門石窟共有1萬5千尊菩薩石碑,現在這裡只儲存下來了1千多尊。
這時,導遊指給我們看一尊很大的菩薩石碑,她說,這時龍門石窟中最大的一個,是按照中國歷史上第一代女皇帝——武則天雕刻的。我抬頭仰望,啊!好大的一尊菩薩石碑。無論是哪個細節,都雕刻得十分逼真。我們又走到一尊大佛像前,這尊菩薩石碑非常美麗,導遊又說,這時龍門石窟中最為漂亮的一尊佛像,因為佛像一般都是半男半女的模樣,但這尊就比較偏女性化,它很符合我們現代美的要求,而且它的狀態非常悠閒。
龍門石窟有很多很多菩薩石碑,且個個十分逼真,神態各異,可見古人是那樣的心靈手巧啊!
雲岡石窟遊記作文600字 篇9
如果有人問我“中國最值得一去的地方是哪裡?”我一定會脫口而出——雲岡石窟,它給予我那種奇妙的輝煌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也正是這種感覺,令我至今都難以忘懷。
那是一年夏天,當我們導遊的是一個年紀輕輕的姑娘。我們跟著她走完了前二十個洞穴,在這前二十個洞穴裡,使她最少費力的,便是二號洞穴了。因為這裡的風化太嚴重了,有些導遊甚至不將遊客引入,只有洞口做簡單的介紹。
我後來知道,雲岡石窟的石質是侏羅紀砂岩,一種很鬆軟的石頭,易開鑿而不易儲存,而二號洞又受到了地下水的侵襲,風化便更加嚴重。
我們自由拍照的時候,我又回到了二號洞穴。洞穴裡的氣溫並不像外面那麼烈熱。裡面只有一兩個人。我緩緩的走進,就連外面的喧鬧都減少了。
洞的終點是一尊風化只見輪廓的佛像。模糊的臉上無眼,無鼻,無嘴,無耳,但我卻冥冥中聽到他在言語,旁邊一位老人似乎注意到了我,走過來對我說:“姑娘啊,你喜歡這尊佛像?”他雖然已滿頭白髮,但眼神卻還是清澈,有神的,我微笑著點點頭。他帶著笑意看著我:“年輕人就應該多感覺什麼才是真正的靜,小姑娘你還真是少見啊!”
正是老爺爺的話激發了我,我似乎感覺到了那種靜,我凝視著那模糊的臉——那種無喜無怒,無哀,無恨,無懼,無愁的表情。一幅超然的冷清,不也正是佛家的最高境界嗎?這樣的表情,只有大自然能展示,這樣的靜,也唯有大自然能詮釋。
那是一種沒有憂愁的靜,那是一種沒有煩惱的靜,那也是一種心無雜念的靜。這一刻,我讀懂了那石窟中的靜。
雲岡石窟遊記作文600字 篇10
雲岡石窟是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它記錄了中國佛教史的變化,也反映了歷史的變遷,這樣的好地方我怎麼能不去,這不,這個暑假我就去了大同。
一進景區就是一個偌大的廣場,廣場中心塑著一個慈眉善目的和尚,眉宇間又帶著嚴肅,這就是雲岡石窟最先的開鑿者——北魏時期的曇曜法師,他開鑿的五個洞窟叫做曇曜五窟。
接著往前走,就來到了雲岡美術館,館裡總會有不同的展覽,這次我們看到的是關於魯迅先生的展覽,之前我只知道魯迅是著名的作家、文學家,透過展覽我才知道,原來他還是個美術家和收藏家。其中他收藏的北魏時期的文物讓我很感興趣,上面雕刻著很多佛像,佛像慈眉善目,神態相似,都低垂眼簾彷彿正在修行。
一片林蔭道後,就看到了著名的雲岡石窟,它坐落在山“肚皮”上,與青島的石頭山不同,大同的山比較特殊屬於砂岩,山不高,真應了山不在高有佛則名。
我印象最深的是第20窟的大佛,它高13.7米,是一尊坐佛,由北魏曇曜法師指揮開鑿。只見這佛巍然端坐,表情喜悅,像是看到了人間事事美好而開心。他耳大垂肩、兩耳有輪,眼睛和眉毛細長如柳葉,嘴角微微上揚。據說這是根據北魏開國皇帝拓跋珪的形象塑的。我還看到了最小的佛像,它只有2釐米。我最想看到的有音樂飛天彩塑的石窟因維修關閉,沒有能參觀到,很遺憾。
在其他窟裡,我還看到有些佛頭殘缺不全,據說是被日本人盜取的!舊中國的屈辱歷史啊!讓祖國母親飽經風霜、飽受侵略!現在的我們應該好好學習、保衛祖國,把祖國建設的更加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雲岡石窟名不虛傳,它果然配得上四大石窟的美名。參觀結束後我還意猶未見,可是隻能期待下一次了!
雲岡石窟遊記作文600字 篇11
龍門石窟位於歷史悠久的洛陽,相傳從南北朝時就開始建造,一直流傳至今,被稱為“天下最美石窟”。
龍門石窟的美,在於雕像栩栩如生。隨著導遊的介紹,我們彷彿看到了眾多的雕像、石窟。在400年的時間中,建造了大大小小2300多的洞窟,10萬多尊雕像。順著人流前進,大家果然發現了數以萬計的雕像。其中最大的有17米,最小的只有2釐米,但無不雕刻地惟妙惟肖,讓人情不自禁地感到對神靈的敬畏,對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藝佩服得五體投地。
這些雕像不但栩栩如生,而且神態各異。
我們爬上一層又一層的臺階,洞窟中的神像有的怒目圓睜,好象在威嚇想要破壞佛像的人;有的微微一笑,好像在歡迎賓客的到來;有的手指前方,好像在指引迷茫的路人;有的端坐檯上,雙目緊閉,似乎在思索看到的一切……這些佛像在工匠的手下變得活靈活現,擁有生命。
在龍門石窟內,無論哪個洞窟都有精美的裝飾,特別是在人流如潮、水洩不通的千佛洞內:美麗的蓮花寶座,耀眼的光環,散落一地的花瓣,精美的波紋,完美地交織在這座洞窟裡,互相輝映,相互襯托,溶入了一個安寧、祥和的世界,雖然只是石刻卻讓我感受到了一絲精緻、優雅的氣息。
龍門石窟,還因它的景色聞名,從山頂向下俯視,一片片金黃的花兒展示著自己的魅力,漫山遍野的綠色抒發著內心的美麗。
走在山下,仰望這遍佈全山的洞窟,我看到了工匠們沒日沒夜的開鑿,耗費畢生心血的調刻,聽見了用錘子敲打岩石的“叮叮”聲,這一個個的石窟簡直就是一本美麗,巨大的書呀!
雲岡石窟遊記作文600字 篇12
洛陽市南郊十三公里處,座落著聞名世界的龍門石窟。今天我們就瀏覽了四大窟之一的龍門石窟。
到了那裡,買過票以後,我們乘坐觀光車去景區,道路旁邊有一種樹,這種樹的樹葉有黃色和紅色樹葉,非常漂亮。
到了景區門口,我先看到了一條河,這條河叫伊河,河面又長又寬,長得看不到盡頭,河面上碧波盪漾,波光粼粼。河面有一座橋,叫龍門橋,這座橋是仿照趙州橋建造,比趙州橋要長要寬。
往裡走,我們看到了一個水池,這個水池叫禹王池,是為紀念大禹治水修建的。接下來,一群群石洞映入眼簾。這些洞有大有小,裡面有許多佛像,形態百千,有的端坐,有的站立。但遺憾的是有些佛像被遭到了破壞,殘缺不全,有的沒有了頭或者手。走著走著,我看到了一座雄偉壯觀的大佛,這個大佛叫“盧舍那”大佛,佛像高17.14米,光耳朵就1.91米,比爸爸的個子還高呢!這尊大佛慈眉善目,面帶微笑。旁邊有幾個小佛,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真讓人驚歎呀!
還有一個萬佛洞,中間是一尊阿米託佛,旁邊有四個稍小點佛像,兩邊的牆壁上密密麻麻的許多小佛,總共有一萬五千個呢!所以叫做“萬佛洞”。
遊覽過西山的石窟,我們透過一座橋,來到了東山。東山有香山和白園。白園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墓園。走進白園,裡面有許多竹林茂密,松柏蒼翠,景色十分優美。裡面有許多石壁,其中一塊石壁上記得著白居易寫的古詩《草》。
龍門石窟是世界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我想,那麼高大的大佛,以前也不發達,古代人是怎麼雕刻的呢?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可真聰慧呀!
雲岡石窟遊記作文600字 篇13
趁著春節大家都有空,我們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遊伍山石窟。
本來說只是去爬個山,結果卻開車開了三個小時才到達目的地,要開這麼久的車才能趕到,這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呢?來到售票處,風景也若隱若現的,而且門票居然要八十元一張,這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居然賣這麼貴,但願不虛此行吧!
一進門,首先亮相的是“長亭懷古”,隨著一條小徑往上走,一望。水池裡的水可真是清澈見底呀,水池底端的水草什麼的都可以看見,連紋路都清晰可見,一進來給人的印象非常深呀!
順著水池旁的小路往前走,我們聽到了嘩嘩的流水聲,迫不及待地想揭開它的廬山真面目。原來是一道瀑布!水傾瀉而下落到水池裡,彈奏出美妙的水之曲,嘩嘩譁,嘩嘩譁,絕對不亞於水簾洞的美貌。
徑直往前走,環境變得有點陰森,我們來到了“聰明山水”。我們往水池裡一望,天哪,這裡的水居然是藍色的!下面沒有照射燈,也不可能新增什麼化學物質,這是怎麼形成的呀,太令人感到驚奇了。媽媽用閃光燈記錄下這一刻,希望走過了“聰明山水”,我也能變得聰明!
繼續往裡走,是一個山洞,旁邊的警示牌寫著這兒的水居然有八十八米,哇,這掉下去可不得了了,我不由得走的慢了。
走著走著,我們走到了一片草坪。回頭一看,一塊巨石上有人精心雕琢了半隻恐龍,看得讓人覺得它好像隨時要飛下來。水池裡躺著兩隻大烏龜,一直身上的紋路簡簡單單,卻很爽快地把它分割開來,另一隻紋路較複雜,可見雕刻者的用心。
抱著“不到長城非好漢”的信念,我們跟著大人一鼓作氣爬到山頂。這兒的山形態各異,石千奇百怪,水令人感到賞心悅目,八十元錢不虛
雲岡石窟遊記作文600字 篇14
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現為世界文化遺產。我一直非常憧憬他的壯觀。今年暑假,媽媽終於有空帶我去遊玩了。
龍門石窟人山人海,遊人如織,這裡果然名不虛傳!我迫不及待地跑進大門,映入我眼簾的是那大大小小的圓形洞,這些洞都雕刻在陡峭的石壁上。遠遠望去,那些佛像聚集在一起,就像一座天然的歷史博物館,一片藝術的海洋!
據我瞭解,這裡的大約有97000座佛像,他們有的慈眉善目的注視著你,有的雙眼緊閉盤腿打坐,還有的站地筆直雙手合十,雕刻的十分生動、細膩。然而令我很好奇的是,大部分佛像的頭部都缺失了。聽導遊說,是被外國侵略者盜取的。我聽後十分憤怒,那個時候,祖國落後就會捱打,所以才會丟失這麼寶貴的文化遺產。
我們接著往前走,一座雍容大氣的佛像出現在眼前,她座落在龍門西山南部山腰,這座佛像有18米高,僅她的頭就4米高。這就是舉世聞名的盧舍那大佛。她博大而壯美,慈祥和善,方額寬頤。傳說是按照唐朝女皇武則天的相貌雕刻的。
我真佩服古代的勞動人民,他們是多麼偉大啊!他們就是用雙手一點一點的開鑿出來,每一個佛像都是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
夜晚,我躺在床上輾轉難眠,問媽媽:“那些丟失的佛像的頭部,還能找回來嗎?”媽媽對我說:“唉,但願都能找回來吧!”接著,她又說:“少年強則中國強,明白嗎?”聽著媽媽的話,我進入了夢鄉,夢見我把那些丟失的佛像頭部從世界各地都找了回來,讓殘缺不全的佛像恢復了原來的完美形象……
雲岡石窟遊記作文600字 篇15
暑假期間,阿姨帶我們幾個小朋友一起去遊覽著名的“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在河南洛陽的城郊。經過一座高大的城門樓,就看見了巍峨的龍門山。放眼望去,只見山上佈滿了無數個大大小小的洞窟,洞窟裡雕刻著各種各樣的佛像。這就是著名的龍門石窟。我們仔細觀察著一個又一個的洞窟,情不自禁的為古代神奇的雕刻藝術而驚歎!每個佛像的形態各不相同。有的盤腿坐著,眉頭緊鎖,好像在思考著什麼問題似的;有的站著,雙手交叉在胸前,好象在祈禱著什麼;有的站得筆直筆直的,手裡拿著淨玉瓶,好似要把瓶子裡的聖水灑向人間。奉先寺是龍門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窟,窟中那尊巨大的盧舍那雕像總高17.14米,大約有五層樓那麼高,頭有4米高,光耳朵就有1.9米長。據佛經說,盧舍那就是光明普照的意思。這尊佛像,嘴角微翹,露出親切的微笑;頭部稍低,似乎在注視著來來往往的行人,宛若一位智慧而慈祥的老人,令人敬而不懼。在蓮花洞裡,我還發現了一個很小的佛像,大約只有兩釐米高,我一隻手就可以把它嚴嚴實實的遮擋住,真有意思。聽阿姨說:“龍門石窟南北長一公里,共有9700餘尊佛像,1300多個石窟。它經北魏、北周、北齊,隋唐等六個朝代,已有兩千多年曆史了。”富有才華的古代工匠和雕刻設計藝術家,面對光禿的懸崖峭壁,運用著簡單的錘鑿,雕出如此巍峨壯觀又精工細緻的佛像,確實令人嘆為鬼斧神工。作為炎黃的子孫,我們感到非常的驕傲和自豪。
令人遺憾的是,經過千百年的風雨洗禮,這些大佛身上的顏色已經脫落了,而百分之七十的佛像遭到了人為的破壞和盜賣,至今還有許多佛像還在國外的博物館裡收藏著,真讓人惋惜!
雲岡石窟遊記作文600字 篇16
7月19日,我們一家和好朋友張晨熙一家、張同一家,一起去龍門石窟遊玩。
一路上我們說說笑笑,不一會兒就到了。我們找個位子停了車,買了票,就進去了。
中間是用石塊鋪成平坦的路,兩旁都是鬱鬱蔥蔥的樹木。左邊是洶湧的大河,大河旁邊是石頭砌成的欄杆,右邊都是大山的石壁。我們一直往前走,經過一個大門口,門頭上寫著“龍門石窟”四個大字,我這才知道,這時我們才真正進了龍門石窟的大門。
右邊的石壁上有許多臺階,我們沿著臺階爬了上去,看到了許多大大小小的石窟,裡面都是石像,大的很壯觀,小的很精緻,看的我們眼花繚亂,我選了一個石像合了影,據說這個地方叫賓陽三洞。我們繼續往前走,看到的石窟更多了,據說這個地方叫萬佛洞,可惜很多佛像的頭都被盜了,真是美中不足啊!我們繼續往前走,看到了一個很長很長的臺階蜿蜒直上。我們順著臺階往上爬,爬呀爬呀,好累啊!但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我們看見了最大、最完整的佛像,好大好雄偉啊!我們都跟他合了影。然後我們依依不捨的走了下去。
走到盡頭,有一座大橋,可以到大河的對岸,我們順著橋走了過去,先觀賞了東山石窟,又經過了香山寺,最後走到了白園,也就是白居易的墓園。走到那裡,我們稍作休息,吃了午餐,就開始在白園裡遊玩。白居易是唐代大詩人,我學過他的一首詩,叫《草》。我在白園裡看到了許多碑文,有一些是日本友人寫給白居易的敬仰之詞,我也非常敬仰白居易。
該回去了,大人們給我們買了一些紀念品,分別是小佛像和彩色風車。我們三個小朋友舉著風車,高高興興地走出了大門。
今天可真累啊!但我感到非常開心。如果沒有小夥伴的陪伴,我還真走不了這麼長的路程!
雲岡石窟遊記作文600字 篇17
聽爸爸說,明天要帶我去洛陽龍門石窟玩,我既激動又興奮,真想時間過得快一點,讓明天早點到來。
第二天,我們來到了位於河南省洛陽市的龍門石窟景區。遠遠望去,山上的樹木十分茂密,蒼松翠柏,清秀挺拔,風景十分迷人。在懸崖峭壁上,分佈著成千上萬大小不一的石窟,就像是各式各樣的小山洞,乍一看,如同蜜蜂築的蜂巢一般。到了石窟的下面,我抬頭仰望這些千姿百態、形態各異的石像,既感嘆於自身的渺小,又為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而驚歎。
我們來到了萬佛洞,據說這裡有大大小小15000多尊佛像,最小的佛像僅高4釐米,他們的表情各異,雕刻得惟妙惟肖。中間是一位慈眉善目的彌勒佛,他有著豐滿圓潤的臉、垂肩的雙耳、寬厚的雙肩。我置身在這佛的世界裡,心裡不免也多了一些莊重和虔誠。
在龍門石窟,最高的也是最壯觀的是聞名於世的盧舍那大佛,它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是龍門石窟中藝術水平最高、整體設計最嚴密、規模最大的一處。傳說當年雕刻這尊大佛時,女皇武則天也拿出了不少平時節省下來的錢,甚至有學者考證,大佛的面容與史書上記載的武則天容貌也頗為相似,當地老百姓則乾脆把它叫作“武則天像”。這尊精美的佛像,面部豐滿圓潤,眉如彎月,目光慈祥,眼睛半睜半合,俯視著腳下的芸芸眾生,嘴邊微露笑意,顯出內心的平和與安寧。真是巧奪天工,令人歎為觀止!這裡不僅有精美絕倫的雕刻,自然風光也十分秀麗。
河水清澈見底,裡面遊動著五顏六色的金魚。在山巒中間的樓梯兩邊長滿了野草野花。沉浸在這石窟、小河和山巒之間,如同置身於一個奇妙的世界,它使人陶醉,使人流連忘返。
雲岡石窟遊記作文600字 篇18
十月三日,我們一家三口在龍游遊玩石窟。
出了高速,我們便在龍游縣中尋找通往石窟方向,根據指路標,我們來到了石窟的必經之路。哇!來遊玩石窟的人可真多,我們只好在馬路邊畫著線的停車位停車。
欣賞著路邊開得生機勃勃的野花和長得蒼翠的竹子,不知不覺中來到了售票口,買好票,在深山中仔細尋找著石窟,找到了十六號石窟、十八號石窟和二十四號石窟,可是都進不去:十六號石窟和十八號石窟在裝修;二十四號石窟還有水。最後,我們進了五號石窟,石窟中的光線很少,即使有電燈的光線在裡面,也覺得很黑暗;整個石窟對我來說是高大、宏偉又神秘的。
站在臺階的最高處往下望,人簡直成一隻只小螞蟻。走下石窟,站在石窟底下往上望,石窟好高啊!大約有三層樓那麼高,頂上遍佈著整整齊齊的條紋,每條條紋之間的間隔一樣;石窟好大呀!在那裡聚集一千或八百個人開個會,一定不會覺得擁擠。四周牆壁上都雕刻著神仙、動物等圖案,那些圖案是那麼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石窟中間有三根石柱,必須抬頭才能看到頂,當你抬頭時,頭上戴著的帽子一下子掉到了地上,石柱很粗,五個成人圍在一起都不能抱住它。
聽著當地導遊的講解,我才知道,這石窟是一位父親和孩子出自於好奇,把水潭裡的水抽乾,發現了石窟。在他倆發現此石窟之後,先後在把四周的水潭裡的水抽乾,共發現二十三個石窟,這些石窟經過專家研究,但仍留下了許多千古之謎:這些石窟是人工造的,那他們用什麼照明?不同人造的石窟頂部的條紋為什麼會一樣?還有石窟裡面有一個無頭人像,他是誰?三根石柱形成等邊三角形為什麼會這樣……這些千古之謎等待你去揭開。
觀賞完這些石窟,我們踏上了歸家之路。
雲岡石窟遊記作文600字 篇19
五一里,爸爸媽媽帶我去了洛陽,參觀了龍門石窟。來到洛陽,就不能不去看龍門石窟。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西南,這裡是香山和龍門山兩山對峙之處。美麗的伊河從中穿流而過。這裡水流平緩,水面風平浪靜。兩岸綠樹成蔭鬱鬱蔥蔥,是個山清水秀的好去處。我們乘船來到了龍門石窟腳下。
抬頭向上望,但見城牆高聳,中間有個大門,門前有無數級臺階可以進入大門。我們沿著石階走進大門。這時,不由得感覺眼前一亮,彷彿自己來到了另外的一個世界。進入石窟內,導遊向我們介紹了龍門石窟的最小的佛、最醜的佛、最美的臥佛和最大的佛。導遊先向我們介紹了最小的佛。導遊指著一個小佛像給我們介紹:“這是最小的佛,他只有兩釐米高,是龍門石窟內個子最小的佛了。”接著,導遊有向我們介紹了最醜的佛。導遊說:“這是龍門石窟最醜的佛了。你們看,他的臉上缺了一塊兒。據說負責給這位神仙塑像的師傅在塑像時一時疏忽,就把佛像的臉砸下來一塊,而工期又臨近了,所以,它就將錯就錯,把那佛像塑成了最醜的佛。”
然後,導遊有向我們介紹了最美的臥佛。這臥佛側臥著像一張弓,神態安詳,面帶微笑,慈眉善目。最後,導遊又向我們介紹了最大的佛。導遊說:“這是龍門石窟最大的佛,他叫盧舍那佛。他面龐俊秀,美麗端莊,姿態優美。據說是當年武則天要工匠按自己的樣子塑造的。他身高17.4米,僅一隻耳朵的高度就有1.9米呢!”我們聽著,走著,參觀著,驚歎著,不知不覺一天就過去了。天色漸漸暗了下來,我們也該收拾行裝踏上返鄉的路程了。再見了,龍門石窟!再見了著無數的佛像們!再見了,洛陽!再見……
雲岡石窟遊記作文600字 篇20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今天我就很有幸的來到了洛陽的龍門石窟,進去轉一轉吧。
龍門石窟是中國三大石窟之一,進入景區,一直往前走,可以看見一座門上面有“龍門”兩個字,導遊跟我們講這個不是鯉魚跳龍門的龍門,而是左手是香山,右手邊是龍門,中間夾著的那條河叫做伊河。
穿過龍門往前走,看到了第一個洞是窟是古陽洞,龍門石窟的佛像分為北魏時期和唐代時期,如何區分呢?北魏時的人的人被稱為馬背上的民族,所以當時的人們以輕瘦為美,而唐朝是以胖為美,區別就在於脖子上有沒有肉紋。有的是唐朝修建的,沒有的,則北魏時修建的,過了古陽洞,我們來到了最醜的佛像,為什麼說是最醜的佛像呢?因為他兩眼無神,像是一具死屍坐在那裡,所以被稱為最醜的佛像。
再繼續往前走,我們看到了蓮花洞,蓮花洞上是按照1:20的比例進行雕刻的,據說人民大會堂的蓮花燈也是按照這個比例去做的呦。
跟著導遊繼續往前走,我們來到了最小的佛像跟前,最小的佛像只有倆釐米高,可也有鼻子有眼,真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呀!
到了盡頭後,就是最大最美的佛像------盧舍那大佛,那可真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傑作,大佛高17.14米,頭部高達4.2米,耳長1.9米,被稱為東方的蒙娜麗莎。當時是武則天捐贈兩萬貫的胭脂粉錢用來加速完工,所以是按武則天相貌雕刻的。嚴肅中帶著慈祥、平靜、淡然。
遊玩結束了,雖然有點累,但學會了很多東西呢,你們喜歡洛陽龍門石窟嗎?快來瞧一瞧吧!
雲岡石窟遊記作文600字 篇21
雲岡石窟、龍門石窟和莫高窟是我國的三大石窟。這次山西之旅,我見識了著名的雲岡石窟。
一路上,導遊給我們介紹石窟的悠久歷史後,留了兩個問題,一是待會兒我們看到的石窟佛像上會有許多洞,中間還插有木樁,這是派什麼用場的?二是佛像為什麼風化得這麼厲害?帶著好奇,我們進入了石窟景區。
石窟依山而鑿,東西綿亙約1公里,氣勢恢弘,內容豐富。我們先參觀了第五窟,只見一尊大佛豎立在我們面前,該佛像高17米,是整個雲岡石窟內最大的一尊了,其身上遍佈著小孔,裡面都插滿了木樁,見此情景我恍然大悟,這不就是像用釘子釘木板一樣固定佛像嘛。導遊阿姨指著栩栩如生的浮雕畫面向我們娓娓道來,我們都聽入迷了。在參觀中發現石窟中有的石像風化得厲害,這時我們才想起導遊阿姨的問題,紛紛思索起來,可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所以來。導遊阿姨告訴我們主要原因是石窟下面奔湧著一股水流,水會風化石像,久而久之,這石像就成了如今的模樣。第二十窟是一尊露天的大佛,由於地震震塌了前面的石牆,所以才露天,該大佛也是雲岡石窟雕刻藝術的代表作哦。
雲岡石窟留給我的震撼久久不能消退,在感嘆古代勞動人民無窮的智慧聲中。我還有一事不明,那就是那麼大的佛像古代勞動人民是怎麼雕鑿的呢?導遊阿姨告訴我們,每個石窟門的上方都有個長方形的大窗子,古人注重腳踏實地,所以算好尺寸,先挖了個天窗進去後從上往下鑿。看來,在進今後的學習中我們也要向古人學習這種腳踏實地的精神!
雲岡石窟遊記作文600字 篇22
結束了一上午愉快的恆山之行,接下來我們將度過在大同這座夢境般的城市的最後一個下午。這個下午有一次收官之旅,那就是家喻戶曉的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有窟龕252個,石像51000餘尊,代表了公元5世紀至6世紀時中國傑出的佛教石窟設計藝術,佈局設計嚴謹統一,是中國佛教藝術上第一個巔峰時期的經典傑作。
邁進雲岡石窟的大門,整個景區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乾淨,道路一塵不染,建築井井有條,樹木錯落有秩,遠處的土山,和這邊的建築,就好像兩個世界似的,但是再看一眼,它又顯得如此的融洽,十分有意思。
穿過一個又一個廟宇,香火天生神聖的氣味,使這個佛教勝地多了一絲莊嚴。走了半天,好不容易走到了石窟所在的那幾座土山,也不知道是誰又惹夏公公生氣了,它開始發怒了,又是流淚又是吶喊,原本豔陽高照的大晴天,突然下起了大暴雨,烏雲密佈,電閃雷鳴,一下子我就成了落湯雞。但沒事兒,我有雨傘,不影響觀賞。
我懷著期待的心情邁進了第一個石窟,那裡面有幾尊小佛像,雖說很小,但雕得十分傳神。第二個石窟是一尊大佛,大約有10米左右高,大大的耳垂,大展的雙眉,尤其是那雙眼睛,大而有神!用錘子,鑿子可以把一塊毫無生機的石頭雕得有神,使這尊沒有生命的石雕有了靈魂!古代工匠的技術,已經不能用神乎其技、鬼斧神工來形容了!
後面的石窟各具特色。有的佛臥,有的佛立,有的佛盤腿而坐,雙手合十……這雨來得好!陰雨連綿,這些石窟中的佛像被淡霧包裹,真的像在騰雲駕霧,令遊人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
陰雨落,我們也結束了大同二日遊,十分精彩的二日遊。下午5點40分的火車,我們將會啟程下一站――呼和浩特。
雲岡石窟遊記作文600字 篇23
今天我們來到了位於大同市的雲岡石窟。
一進大門,便看見一座高大黑色的曇曜雕像,曇曜是北魏的高僧。據說雲岡石窟是北魏時期的皇家洞窟,還花費了北魏近三分之二的人力、物力、財力。我去過的石窟不算太少,如:大足石刻、龍門石窟,個個的名氣都很大,那雲岡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
隨著時間的飛逝,經過一道道的門,我們來到了石刻瀏覽區。一、二號石窟的中央有一個大石柱,四面八方刻滿了佛像,所以是有錢人家開闢的。
三、四號窟是連著的,他雙眼微張坐於石上,面容十分和藹。
五到十號窟是雲岡石窟的精髓。這裡有雲岡石窟中最大、最小的佛像,由於施工,我們只看到了部分洞窟。六號窟裡講述尼從出生到成人結婚,再到成佛的故事,每一個刻像都十分精緻、栩栩如生。這第六窟有著與第五窟連結的牆壁,在這牆壁上最薄處也是整個雲岡石窟最薄的,僅有2釐米。試想一下,如果當時的工匠稍用一絲力氣,也許整面牆就塌了。可見當時工匠雕刻技藝如此精湛。第二十窟是一座露天大佛,十分高大。
縱觀雲岡石窟,它和大足石刻、龍門石窟看似沒有沒什麼區別,其實這裡的人物動態是它們有所不及的,就說佛像身邊的小飛天有的騰飛,有的滑翔,有的嬉戲,有的追逐,有的盤腿,有的正坐……神態各異,惟妙惟肖,十分生動。
雲岡石窟,最小的佛像只有2公分,最大的有17.8米,無論大佛小佛,面部都十分安詳,這顆希望的種子,佛教的種子一定會長出美麗的果實!
雲岡石窟遊記作文600字 篇24
國慶節放假期間,我和一個老同學一起去大同的雲岡石窟遊玩。
走了兩個多小時的盤山公路,我們終於抵達了目的地——雲岡石窟。
走進大門,穿過了佛光大道,我們先去看了靈巖寺。只見寺內矗立著三座高大的佛像。中間最大的佛像前有一個香爐,有許多遊人在那裡燒香祈福。
從靈巖寺裡出來,我們就直接去看了石窟,雖然來之前我已經查了很多關於石窟的資料,已經瞭解了一些關於石窟的數量和它的宏偉規模,但是到了實地後還是把我震撼了,石窟之多,看得我目不睱接。由於石窟太多,我們就按著順序從一號窟開始參觀。
這些石窟裡有的佛很大,有好幾米高;有的佛像很小,還不足五釐米;有的佛笑容滿面,而有的卻面目猙獰讓人害怕;有的打坐,有的站立,一個個形態各異。經歷了1500多年的風雨洗禮,有的佛像卻能夠儲存的完好如初,而有的因為風化已經變得殘破不堪了,身體也不太完整。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個洞窟的牆壁上整整齊齊的排列了一些小洞,每個洞裡都坐了一個小小的佛像,好像在看演出似的,不由得讓我佩服古人的想象力。
終於看到了露天大佛,露天大佛是第二十窟。它的窟主是坐像,高13.7米,他的面色豐圓,兩耳垂肩,神態慈祥,也稱雲岡大佛,是雲岡石窟的代表和象徵。
這些佛像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他們的眼睛。他們的眼睛都特別有神,好像都有感情一樣,在和遊客們訴說著他們的故事。
最後,我們去了博物館,博物館分左右兩列,左邊是關於石窟的歷史和簡介,右邊是一些從石窟中取出來的文物。
從博物館出來,我戀戀不捨的結束了雲岡石窟一日遊。我希望雲岡石窟能不被破壞,永遠儲存下去,讓更多的人見識到古人的非凡智慧和不屈的耐力。
雲岡石窟遊記作文600字 篇25
我常聽人說,坐落在洛陽市南十三公里處的龍門石窟景色壯觀,馳名中外,是雕塑藝術的寶庫,吸引著許多中外遊客。今天,我們全家來到龍門石窟,終於實現了我夢寐以求的心願。
遠望龍門山,山上的樹木十分茂密,大樹小樹肩並肩親密地挨著,蒼松翠柏,清秀挺拔。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賓陽三洞。三尊巨大的佛像端坐在洞內,他們衣裙飄飄,看起來那麼慈祥、端莊,像是在迎接四方賓朋的到來。
然後我們參觀了萬佛洞。這裡真是一個佛像的世界。他們大小不一,最大的有七八米高,最小的卻只有二釐米多,連眼睛都看不清楚。這些佛像神態各異,有的端坐沉思,有的神態威嚴。洞裡面一共有一萬五千多個佛像呢。真不知道在技術落後的古代,能工巧匠們是怎樣在這峭壁上造就這不平凡的奇蹟的。這一座座,一排排排列有序的佛像,像是在無言地訴說著這段傳奇般的歷史故事。
我們拾級而上,最後看到的是最大的,也是最壯觀的一個大佛——她就是聞名於世的盧舍那大佛。盧舍那大佛是唐代塑造的,她高17.4米,光耳朵就有1.74米長。原來我在電視螢幕上、宣傳冊上都多次見過她,對她可以說是再熟悉不過了,可站在真正的盧舍那大佛前,我還是感嘆不已。仔細端詳,大佛的面容端莊秀麗,一雙眼睛顧盼生輝,流光溢彩,手指的關節清晰可見,脖子上戴的佛珠也圓潤逼真。整個佛像線條流暢,栩栩如生。怪不得盧舍那大佛已經成為宣傳洛陽的名片,馳名中外呢。
龍門依山傍水,山崖峭面平整,這神奇的地理環境和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交融在一起,才有了這絕妙的文化遺產。我完全沉浸在這美麗壯觀的景色中,它使我陶醉,使我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