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師德師風建設中的意義-初一-議論文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師德師風建設中的意義-初一-議論文

  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論文了吧,藉助論文可以有效訓練我們運用理論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的能力。那麼一般論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師德師風建設中的意義-初一-議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孔子把“恕”作為可以終生奉行的一個字,我們是否也該把“恕”作為自己終生奉行的一個字從而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呢?只要我們每位教師凡事都能切實從家長及學生兩方面的角度去看待問題、思考問題、理解問題,從而真正做到“自己不想、不願意、不喜歡在自己身上發生的事情,絕不能因為自己而發生在別人身上”即真正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那我們的師德師風建設一定能取得巨大的成就。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出自《論語 衛靈公》:“子貢問曰:‘有一言可以終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全句解釋是――子貢問道:“有一個字可以終生奉行嗎?”孔子說:“大概是‘恕’這個字吧!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不要強加給別人。”

  當時,孔子把“恕“作為可以終生奉行的一個字,他對“恕“的解釋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幾千年後的今天,在我們大力倡導師德師風建設的時候,我們是否也該把“恕“作為自己終生奉行的一個字從而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說明一下我對“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理解,即:“自己不想、不願意、不喜歡在自己身上發生的事情,絕不能因為自己而發生在別人身上“。據此,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此“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之“恕”,同樣可以作為我們教師終生奉行的一個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觀點在師德師風建設中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從家長的角度來說。在我們教師群體中,無一不是家長抑或將來也要成為家長,我們的子女必在(或曾在、或將在)某一學校接受某一階段的教育。作為家長,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遇到什麼樣的老師呢?我想,所有家長的答案應該都不會脫離以下內容:要有責任心;要有愛心;要有(教學)水平;要有好的教學方法(學生喜歡且能“應付”考試);要有禮貌得體的言行;要有榜樣意識――“身正為範”嘛;要有廣而豐富的知識面;不要無緣無故地開展有償補課(更有甚者,上課“點到為止”,從而讓學生非參加有償補課不可。);不責罵、處罰學生,等等。也就是說,作為家長,我們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遇到不負責、沒愛心、沒水平、低俗、勢利、無榜樣意識、常責罰學生的老師。既然如此,作為教師,我們不妨把自己的一言一行和以上家長的答案逐條對照一下,看看自己是否符合家長心目中希望遇到的教師形象呢?亦或是有丁點兒符合家長不希望遇到的教師形象呢?如果我們作為家長,深切地思考以上家長的“希望”和“不希望”,思考“己所欲”及“己所不欲”是什麼,既然“己所不欲”,那作為教師,我們有什麼資格、有什麼權利讓此“不欲”因為自己而在別的家長身上發生從而“施於人”呢?

  其次,從學生的.角度來說。我相信所有教師都是從學生階段過來的,我們不妨回憶、思考一下,在我們曾經是學生的時候,我們喜歡的,甚至至今都難以忘懷的老師是誰?是哪些?他(她)們的形象是否符合前述家長的“希望”?在當時,偶有自己不甚滿意的老師,我們心裡又是怎樣想的呢?是不是希望老師也站在自己的立場來替自己想想?我想答案也是肯定的。今天,如果我們真的能站在學生的立場來看待、思考問題,亦真正想想“己之所欲”及“所不欲”,既然“己所不欲”,那我們作為教師,又有什麼資格和權利讓此“不欲”也因自己而在學生身上發生從而“施於人”呢?

  所以,只要我們每位教師凡事都能切實從家長及學生兩方面的角度去看待問題、思考問題、理解問題,從而真正做到“自己不想、不願意、不喜歡在自己身上發生的事情,絕不能因為自己而發生在別人身上”即真正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那我們的師德師風建設就一定能取得巨大的成就。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