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言傳身教的議論文
父母言傳身教的議論文
現如今,大家肯定對論文都不陌生吧,論文是討論某種問題或研究某種問題的文章。還是對論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父母言傳身教的議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父母言傳身教的議論文1
陳鶴琴不儀是我國家庭教育的理論家,也是家庭教育的實踐家。他撰寫的《家庭教育》一書,注重分析、研究家長教育孩子的作用。他認為,家長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是教材,都是示範。
他本人就是一位最好的實踐者。陳鶴琴是浙江上虞人,自幼家貧,六歲喪父,從小幫助媽媽做雜務,養成了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優良品德。教育孩子,他一以貫之。
1940年初,陳鶴琴到江西泰和縣大岑山創辦了我國第一所公辦幼稚師範學校。他身體力行帶領師生開荒築路,編簾搭屋,把荒山禿嶺變成校園。第二年,便將妻子和四個子女帶到這裡,參加建房勞動。陳鶴琴請來一位泥瓦匠師傅,面對十一歲的大兒陳一飛和九歲的二兒陳二一心說:“他就是你們兄弟倆的老師,你們兄弟倆要好好向他討教。”一飛、一心隨即挽起袖子,在泥瓦匠師傅的指導下幹了起來。以後,陳鶴琴又請來了一位木工師傅,讓木工趕製桌凳,叫一飛、一心當助手。陳鶴琴又叫女兒秀霞、秀瑛拜當地的老農為師,學習編草簾、打草鞋。不多久,四個子女不僅適應廠江西農村牛活環境,且與很多老農的孩子有說有笑,打成一片。房子竣丁的時候,陳鶴琴還特意用大號毛筆題寫了一副對聯“手足阱服勞工神聖,泥工木工皆為良師”,在孩子們的心中播下了學習勞動人民、與勞動人民打成一片的`種子。
父母言傳身教的議論文2
抗日名將吉鴻昌在西北軍馮玉祥部下當營長時,曾給全營官兵每人發過一個燒有“做官即不許發財”的瓷碗。這有一段來歷:吉鴻昌的父親吉篤亭對兒子要求很嚴格,吉老先生在臨去世前語重心長地對吉鴻昌說:“孩兒正直勇敢,為父放心,不過我有一句話要給你說明,當官須清白廉正,多為天下窮人著想,做官即不許發財……”吉鴻昌牢記父親教誨,為了律己和帶好隊伍,他把“做官即不許發財”七個字寫在瓷碗上,交給陶瓷廠依樣燒製。瓷碗燒好後,他召開全營官兵大會,會上,他說:“我吉鴻昌雖為兄弟們的長官,但我決不欺壓民眾,不掠取民財,我一定牢記父輩教海,做官不為發財,要為天下窮人辦好事,請諸位兄弟監督。”說完,他親手把碗發給官丘
吉鴻昌的隊伍秋毫無犯軍紀嚴明,得到當地人民的擁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