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動機影響幸福感議論文
消費動機影響幸福感議論文
海外旅行,在拍片、修片、發過朋友圈之後,你對周圍的風情還有初見時的興奮嗎?燭光晚餐,在盯著每一道菜得到充分“點贊”後,你還能專注地品味盤中的美食嗎?一項近期發表於《幸福研究期刊》的報告指出,如果你花錢進行某項活動的目的在於給他人留下某種印象,那麼你就很難從活動本身獲得快樂。
對此,執掌此項研究的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心理學助理教授賴安·豪厄爾表示:“為什麼花錢和花錢做什麼一樣重要,如果僅僅為了令他人印象深刻而消費某種生活體驗,其中的樂趣就會一掃而光。這種外在的動機削弱了體驗本身滿足人們心理需求的能力。”豪厄爾此前的研究已經發現,如果消費者花錢購買的是某種生活體驗,往往能夠獲得比購買物質產品更大的心理幸福感,因為這種購買可以幫助人們滿足某些對個人成長至關重要的心理需求,如對自我勝任感、生活控制感和社會化聯結的`需求。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豪厄爾及其同事設計並啟用了一套新的問卷,以測量被測者消費生活體驗的動機,並將該問卷連結到一個名為“超越消費”的網站上。研究者透過該網站採集研究所需的資料,並向公眾提供免費的心理測試,以判斷被測者屬於哪一類消費者,以及他們如何受到自己購買選擇的影響。
透過對241位被測者的資料進行分析,研究者發現人們的消費動機決定其關乎個人成長的心理需求能否得到滿足。那些出於自己內心的嚮往、興趣或價值觀取向而消費特定生活體驗的人,表現出更強的滿足感、幸福感和與他人之間的聯結感,並感到精力得到了振奮;為了獲得他人的認同而選擇消費某種體驗的人,則報告稱感到身不由己和人際疏離。
豪厄爾舉例說:“如果我是一個棒球迷,你讓我把錢花在某種人生體驗上,而我去買了棒球比賽的門票,這就是我忠於自己的選擇,它會為我帶來幸福感;反之,如果我對博物館並不太感興趣,而我花錢前去參觀,僅僅因為它看上去是正確的選擇,那麼我並不會因此真的感到高興,因為這是與我興趣不符的選擇。”
“你要問自己最重要的問題是,我為什麼要花這筆錢,”豪厄爾提醒人們,“因為動機既可以增強也可以削弱購買行為帶來的愉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