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精彩結尾常用技法
議論文精彩結尾常用技法
古人常以“豹尾”的標準來衡量結尾的優劣,簡潔明快,乾淨利索,響亮有力,像豹尾勁掃,就能起到聲震全篇的效果,當然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所謂“頭難起,尾難結”,那麼考場議論文該如何結尾呢?
一、首尾呼應,總結全文法
議論文在結尾處如果能巧妙照應開頭,一呼一應,首尾圓恰,讀來便能氣韻流暢,既能體現視覺上的和諧對稱,又能體現思維上的起承轉合、嚴密周全。以2014年廣東高考佳作《數碼時代更能喚起珍貴的記憶》為例:
開篇寫道:有人曾指出,科技發達的今天,人生過得越來越索然無味。人們紛紛懷念起黑白膠片的時代,以為它能收集人生值得珍惜的瞬間。然而,愚以為,數碼時代的技術,更能喚起許多永不褪色的記憶。
結尾寫道:數碼技術的時代,同樣能夠喚起人們永不褪色的記憶。讓我們用手中的數碼相機,記錄下生活中值得珍惜的點滴。
起筆有鋪墊,落筆有照應,渾然一體,首尾呼應,結構完整。
二、引用,深化中心法
、經典語句,是經過時間沉澱下來的思想、情感與語言合一的精粹,善於在結尾處引經據典,既能有力佐證自己的觀點,又能借精彩助陣,達成自身的精彩,讓人眼前一亮。如2014年浙江高考佳作《願赤心長留》的結尾:
童心之貴,貴在其真、其柔、其善。人的'成長會失去許多,卻不應失去最本身最純淨的赤子之心。就像埃斯蒂斯所說的:“我們不是要一下子拯救整個世界,但我們可以伸出手去挽救觸手可及的部分。”我願這赤子之心,可長存你我周圍,更長存於你我心間。
三、反詰設問,引人反思法
這種結尾方式採用詰問句式,或設問,自問自答;或反問,發人思考。其優勢是提醒讀者對論及的問題做進一步關注,啟發人心,在變換表達方式的同時,有效地延展了思想的長度。如2014年江蘇高考高分《推開門,走下去》,開頭即化用詩句,用抒情的筆調錶達自己追求大學的願望。中間部分透過引用名人事例,論述了“門不是終點,而是起點”的觀點。最後,這樣作結:
誰說只有哈佛才有凌晨四點半的燈火通明?我們有無數推開門走下去的人,所以才有梁思成、林徽因,有金嶽霖、汪曾祺。而我們這一代人,也必將走出更傑出的大師,這一扇門,擋不住千萬人的腳步。
這個結尾段,以眾多知名學者為例,同時適當聯絡當代,指出只有像他們那樣,才能為大學增加更多“大師”的道理。反詰問句起到了很好的強調和肯定的作用,這種結尾具有啟發性、感染性,給人留下了感情真摯、論證有力的印象。
四、呼籲號召,激勵讀者法
好的議論文不僅對現實問題有關注有思考,還能提出自己的見解,或強烈詠歎,或呼籲號召,以促使人們自我超越,戰勝困境。以這樣的文字結尾,能喚起讀者共鳴,給人以激勵和鼓舞,彰顯的現實意義。如2014年海南高考高分作文《授之以漁擺脫依賴》,作者從材料中的野生動物喪失覓食能力這個角度立意,從中提煉出“授之以漁擺脫依賴”的觀點,符合題意且頗有新意。行文最後,作者這樣作結:
授之以漁,為後輩指示一條明路。放手任其經受風雨的洗禮吧,擺脫依賴,獨自行走。讓一路的累積成看破紅塵的睿智,一路艱辛鑄就成風雨不驚的平穩。最後,當他站在路的盡頭,即使沒有轟轟烈烈,也能笑對命運,不留遺憾。
結尾處發出了強有力的號召,無疑增強了的現實意義,既有以理服人的一面,也有以情感人的效果。
結尾的方法也不止以上幾種,還有諸如“巧妙留白,餘韻繞樑”“回應標題,點題點旨”等,上面列舉了幾種常用的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