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於袁隆平爺爺的作文範文(通用5篇)
有關於袁隆平爺爺的作文範文(通用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有關於袁隆平爺爺的作文範文(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關於袁隆平爺爺的作文1
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三亞試驗基地做過一個夢:夢中雜交水稻的莖稈像高粱一樣高,穗子像掃帚一樣大,稻穀像葡萄一樣結得一串串,他和他的助手們一塊在稻田裡散步,在水稻下面乘涼。
這是多麼美妙的夢境!誰能不為一位水稻科學家對事業的如醉如痴,夢魂牽繞,發出由衷的讚歎呢?
袁隆平投身雜交水稻研究,一干就是幾十年。他說,搞這個研究工作,是很苦的,頭上有太陽曬,腳下是泥和水,但是在這裡有希望,有目標,有成果,所以只感到快樂。幾十年來,他基本上是默默無聞,孜孜不倦地從事他的研究。衣著簡樸,飲食清淡,閒時拉拉小提琴自娛。
他的快樂,他的充實,來自他所執著的事業。他總結說,自己一是不怕失敗,搞研究難免有失敗,怕失敗就不要搞研究;二是淡泊名利,人活在世上,要高尚一點,不要斤斤計較名利得失,過於計較,一旦得不到就很不痛快;三是生活儉樸,身體要好。這是一位做學問的人的人生三昧,很值得玩味。
從本質上講,這也是一種思維方式。做學問,要耐得住寂寞,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氣概,不趨時,不趨利,不趕時髦,不做“時尚才人”,不要把自己當“商品”。“鄭之鄙人學為蓋。三年而大旱,無所用,棄而為秸槔。三年而大雨,又無所用,則還為蓋焉。未幾,盜起,民盡戎服,鮮用蓋者。欲學為兵,則老矣。”(《孟子》)不顧自己的實際情況,哪裡錢多,就往哪裡鑽。搞文學專業的改行當律師,學遺傳的去當會計,學考古的偏往仕途上擠……所謂“跳槽”,往往給自己出難題,結果像鄭人一樣,成了失敗的典型。帶來的是喜還是憂?假如做學問的人一味適應“市場需要”,想要多出幾個袁隆平這樣的科學家,其可得乎?
除了跳出“市場”思維模式,選擇自己的專業,還要根據自己的性情所近和能力所及。在這點上,胡適有一段話說得很好,他說:他已經六十二歲了,還不知道究竟該學什麼,還在東摸摸,西摸摸,“也許我以後還要學水利工程亦未可知,雖則我現在頭髮都白了,還是無所專長、一無所成。可是我一生很快樂。”他沒有依他人的外在的標準去學時髦。“我服從了自己的個性,根據個人的興趣所在去做。希望青年朋友們,接受我經驗得來的這一個教訓,不要問爸爸要你學什麼,媽媽要你學什麼,愛人要你學什麼。要以自己性情所近,能力所能做的去學,這個標準很重要。”(《胡適口述自傳》)
生態環境對種水稻很重要,古人概括為任地、辨土、審時,違背這些自然規律,就葉大實少,多粃厚糠,食之不香。做學問也是如此:“強扭的瓜不甜”,也要看“天時”、“地利”,不能光盯著幾個錢。從心理準備上講,心猿意馬難以到達彼岸,束腰禁慾,也不會爆出靈感的火花。袁隆平贊成這樣一個公式: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成功。假如去掉“靈感”,就是“苦行僧”的哲學。靈感產生於快樂,產生於“性情所近,能力所及”的專心致志——這是成功的關鍵。
人生倏忽,把生命的光束集中在這一點上,深入地學下去和做下去,心無旁騖,才會有所成就。色諾芬說得好:大黃牛心目中的上帝,也只是一頭牛。
作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他把理想、生命和愛付諸自己的事業,他的人生是快樂的,他的夢也是快樂的,溫馨的。
有關於袁隆平爺爺的作文2
他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國際水稻研究所所長斯瓦米納斯博士曾這樣評價過他“他的成就不僅是中國的驕傲,還給全世界帶來了福音”。他就是——袁隆平。
袁隆平在湖南長沙開設了一片試驗田。他忘記自己是知識分子,烈日炎炎的夏日,袁隆平在似火的驕陽下,哈著腰、一株株、一穗穗的辨認尋找他夢寐以求的混生在稻田裡的雄性不育系。七月的陽光炙烤著大地,到田地裡就像一個悶熱的火爐,汗水流了一層又一層,在背上結了一層鹽霜,皮膚曬得黑得透亮。每天拖著沉重的身軀回到工作所,助手叫他明天在家休息,他去。袁隆平說:“要不我們倆一起去,這樣能快些找到雄性不育系。”他這樣艱辛的到稻田工作,就年常年家在水田裡不怕苦的農民都自嘆不如。他的行動讓人不解,很多農民兄弟都問他:“你個知識分子,月月有工資拿,每天講講課,做做實驗多清閒啊。和農民一起吃這個苦;遭這個罪是為啥呢?”是啊,為什麼呢?他們不知道,袁隆平心中藏著一個造福全人類的夢想,讓人類戰勝飢餓的夢想。每當這時,袁隆平都會手拿菸袋笑一笑,隨即又鑽進那一望無際的稻田裡。
袁隆平就是這樣安貧樂道,不懼困苦,不怕失落,他會從雜交水稻事業的每一個微小的進展中得到鼓勵,得到靈感,而從不計較個人得失。
有關於袁隆平爺爺的作文3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天,我們學校的小記者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工作和生活的安江農校採訪。
安江農校坐落在雪峰山下,氣候溫和,土地肥沃。我一踏進校園,就被“勤奮務實、文明進取”的校訓振憾了。學校裡古樹參天、風景秀麗、果樹成林。
學校的老師告訴我們,袁爺爺在上世紀50年代初從西南農學院畢業後就來到這所學校任教。當時,全國人民嚴重缺少糧食,過著苦日子。他心裡就有了一個願望,希望大家不再少吃餓肚子。從此,他廢寢忘食,潛心研究,揭開了雜交水稻研究的序幕。在他的組織和指導下,終於研究成功了雜交水稻,解決了全世界人口的吃飯問題,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貢獻。雜交水稻從地處物種變異天堂的安江農校發源並走向了世界。
學校的老師還介紹說,現在為了讓人記住袁爺爺的偉大發明和貢獻,準備建設“安江農校雜交水稻園”,建成後,將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老師講解完後,帶領我們在學校裡參觀。陣陣涼風從身邊拂過,我想:袁爺爺為什麼能從一名普通的教師成長為舉世矚目的“雜交水稻之父”呢?我好奇地問身邊的老師。老師沉思片刻,告訴我:這或許是因為他勤奮務實,潛心進取,心想人民吧,因為袁院士有個成功的公式就是: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成功。
哦,我終於明白了,袁爺爺為了我們的吃飯問題,用自己的知識,付出那麼多的心血研製雜交水稻,真是偉大呀!
有關於袁隆平爺爺的作文4
剛坐在飯桌上,吃香噴噴的米飯的時候,你也許會記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但更讓我深有感觸的卻是“我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讓人類擺脫饑荒,讓天下人都吃飽飯”的袁隆平爺爺。但是,袁隆平爺爺卻在2021年5月22日13:07,他卻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袁隆平爺爺的逝世就像突如其來的巨石,打破了人們心中一道美好的時光。袁隆平爺爺的逝世讓全國人都十分悲傷,大家都處於悲傷的階段中,而在悲傷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學習袁隆平爺爺的精神,袁隆平爺爺逝世了,我們更應該努力的"成為"他,像他一樣努力不放棄!
在今天下午,老師讓我們觀看了關於袁隆平爺爺的影片,從影片中我看到袁隆平爺爺在世時滿臉的皺紋,看到了91歲的高齡人應有的倉促,但是卻發現袁隆平爺爺的'心卻是永遠年輕的。我瞭解了他的一生,袁隆平小的時候成績優異,父母想讓他走重點大學。但是他自己卻覺得,學農是一門更好的專業,因此跨進了"農門"考上了重慶相輝學院農學系,當上了一名中級教師,他那個時候發現了一個野生水稻長得又挺立又健康,這時便開始了他的研究。
他帶領自己的團隊開展超級雜交稻攻關,分別於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實現了大面積示範,每公斤10.5噸。12噸,13.5噸,15噸的目標。實現了週年畝產稻穀3000斤的公關目標。“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畢生的追求。他在一次講座上還說過,“我的人生有兩個夢,第一個是禾下乘涼夢,第二個是水稻遍佈全球夢。”
袁隆平爺爺,我們以後會好好吃飯,不剩一粒米,我們會永遠記住您。雖然您已經逝世,但是真正的死亡是遺忘,我們不會忘了您,你永遠在我們心裡,你的精神會長存。
有關於袁隆平爺爺的作文5
21世紀誰來養活中國人?這是美國經濟學家布朗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尖銳命題。“依靠科學技術進步就能養活中國人。”袁隆平用驚人的科學成就響亮地回答了這人問題。
袁隆平、平頭小臉,土裡土氣。而正是這個其貌不揚的老頭,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驚人的才華,在古老的土地上創造了非凡的奇蹟—目前在我國,有一半的稻田裡播種著他培育的雜交水稻,每年收穫和稻穀60%,源自他培育的雜交水稻種子。是怎樣的力量使一個人的命運緊緊聯絡並且積極影響著13億人的命運呢?又是怎樣的力量促使他執著於雜交水稻的研究而最終走向成功呢?
關於超級雜交水稻,不善言辭的袁隆平有著講不完的故事。當別人問他成功的秘決時,他似“知識+汗水+靈感+機遇”作了精闢的回答。
面對未來,袁隆平仍滿懷夢想,他希望雜交水稻由目前佔世界水稻面積10%提高到20%,實現總增產3000萬噸,真正造福全人類。袁隆平用科學知識在中國古老的土地上,圓了華夏民族幾千年的夢想,實現了一個震驚世界的神話。
我由衷地敬佩他——一個用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袁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