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主題徵文

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主題徵文

  古人曰“不學禮,無以立”,文明的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表現。下面是相關的範文,快來圍觀吧。

  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主題徵文【篇一】

  愛國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無論你貴或賤,美與醜,都不要忘記你還有一種永遠大於金錢、地位的職責,那就是愛國。

  也許,你所在的國家很貧窮,但請你不要忘了,熱愛祖國是一種最純潔、最高尚、最強烈、最溫柔的感情。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多少愛國志士流下了千古絕唱。因為愛國,陸游寫出了“位卑未敢忘憂國”。因為愛國,杜牧才道:“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因為愛國,鄧**說出了“我榮幸地從中華民族一員的資格,而成為世界公民。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

  愛國是無條件的,祖國是我們的母親,誰都不能背叛她。抗美援朝戰爭中,我志願軍某部在與上級隔離的情況下,由於指揮失誤,突圍時數千人被捕。敵人對他們進行了嚴刑拷打,並用殘酷手段在愛國戰俘身上刺字。許多志願軍戰士被刺字後感到莫大恥辱,他們忍著極大的痛苦,互相用刮臉刀把被刺上字的約6釐米長、2釐米寬的肉割掉。兩千名志願軍被俘人員以這種壯烈的行動表達了誓死返回祖國的決心。

  愛自己的祖國吧,因為愛國是一種神聖的職責!

  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主題徵文【篇二】

  中華傳統美德立足於現實的人、立足於你我他組成的社會。中國人從來相信,每個人都要講道德,道德跟每個人有關;天道與人道從根本上說是一致的,人能夠“與天地合其德”。例如,孝是“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這一方面賦予道德極高的權威性,另一方面將道德深植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人們能夠透過加強自身修養,做到“盡心知性”,甚至可以“知天”。這就樹立了人的道德主體意識,增強了人的主觀能動性。

  中華傳統美德以處理道德與利益的'關係為基點,認為“義利之說,乃儒者第一義”。在承認人不能離開“利”、應當“義利雙行”的同時,強調要“義以為上”“重義輕利”;強調守住“以義制利”的紅線,做到“見利思義,見危授命”。如此“重義”,最根本的原因是“義為利本”“義以生利,利以豐民”。中華傳統美德強調,一切有道德的人特別是政治家,都應“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興天下利”“利濟蒼生”。

  中華傳統美德注重處理個人與集體、公與私的關係,認為“公私相背,善惡所由”。也就是說,一切道德上的問題都是由於公私的對立引起的,“善惡生於公私”。人們道德水平的高下也體現在處理公私關係時的不同態度,所謂“君子小人趨向不同,公私之間而已”。此外,如何處置公私關係還決定著個人甚至國家事業的成敗,所謂“一心可以喪邦,一心可以興邦,只在公私之間耳”。中華傳統美德一直認為“公”是最高境界,“天下大同,聖賢至公”。因此,人也應“至公無私,大同無我”。在日常生活中,個體應堅持“破私立公、克己遷善”原則,透過省察克治,做到“公重私輕,公而後私”,達到“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這種集體主義精神貫穿於中華傳統美德的一系列道德準則和規範中,如仁義禮智信、勤儉誠敬和等。

  中華傳統美德注重知行合一,在重視道德認知的同時強調行,認為“口說不濟事,要須實踐”。也就是在重視人的道德教育和培養的同時,努力促進道德意識的實踐和力行。這不但是因為“知之非艱,行之惟艱”,更重要的是實踐是檢驗真假對錯的標準:“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空言虛語,雖得道心,人猶不信。”

  綜上可見,中華傳統美德充滿了真善美,教會了歷代中國人怎樣立德做人、怎樣治國理政,在我國社會發展的歷史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不但如此,中華傳統美德還為今天的倫理道德建設奠定了深厚基礎。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蘊含著豐富的中華傳統美德精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做到不隨物流、不為境轉、不為名利而動心、不被假象所迷惑?從道德修養的層面來說,需要我們從中華傳統美德中汲取豐富營養,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信。

  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主題徵文【篇三】

  最近我讀了《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這一本書,受益匪淺。書中“顏回煮飯敬師”的故事給我很大的教育。

  故事的大概內容是這樣的:孔子帶領著他的學生周遊列國,在去陳國和蔡國的路上被困,一連好幾天沒吃上一頓飯。他實在受不住了,只好大白天躺下睡大覺,想以此來忘卻飢餓。孔子的大弟子顏回見老師餓得很,心中十分憂傷,就想辦法乞討來一些白米給老師做飯。飯做熟了,孔子剛好醒來,見顏回正從鍋裡抓了一把米飯往嘴裡送,他很生氣。後來知道顏回是把掉了炭灰的米飯吃掉了,把乾淨的米飯送給了自己,他深深感嘆顏回是一個賢德的人。

  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尊師愛親是一種高尚的品德。我們中華民族自古就有這樣的傳統美德。就是這樣的傳統美德,使得我們的國家成為有名的禮儀之邦。“尊師愛親”是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的傳統美德。

  我是一名小學四年級的學生,過去我在“尊師愛親”這方面做得不夠好,見了老師不能主動問好,老師留的作業多了還要滿腹牢騷。在家裡,媽媽做的飯菜稍微有一點不和自己的口味,就又摔又打,很少主動替爸爸媽媽做些事。現在我深刻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

  “尊師愛親”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靈深處。今後,不僅我自己要做好,還要用我的實際行動去影響更多的人。讓“尊師愛親”的傳統美德在我們小學生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