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開茅塞成語

頓開茅塞成語

  【成語】:頓開茅塞

  【拼音】:dùn kāi máo sè

  【簡拼】:dkms

  【解釋】:頓:立刻;茅塞:喻人思路閉塞或不懂事。比喻思想忽然開竅,立刻明白了某個道理。

  【出處】:《孟子?盡心下》:“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示例】:只不過短短十多分鐘的談話,可是他好像使林道靜~似的,忽然知道了好多事情。 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六章

  【近義詞】:豁然開朗、恍然大悟

  【反義詞】:大惑不解、一竅不通、冥頑不靈

  【語法】:作謂語、定語;形容一下子開啟思路

  【英文】:suddenly see the light

  【俄文】:слóвно пеленá с глаз упáла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高子在學習上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能堅持到底。孟子批評他說:“山上的小道雖窄,如果經常有人走,就會變成一條大路,如果一段時間沒人走,就會被茅草堵塞。你的心被茅草堵塞了,所以不能進步。”

  頓開茅塞 成語接龍

  【順接】:塞上江南 塞井夷灶 塞井夷灶 塞井焚舍 塞北江南 塞翁之馬 塞翁失馬 塞翁得馬

  【順接】:頓開茅塞 耳目閉塞 敷衍搪塞 浩氣四塞 晦盲否塞 津關險塞 禁舍開塞 青林黑塞

  【逆接】:鞍馬勞頓 飽餐一頓 倉腐寄頓 流離顛頓 舟車勞頓 陶朱猗頓

  【逆接】:頓兵堅城 頓兵挫銳 頓劍搖環 頓口拙腮 頓口無言 頓學累功 頓開茅塞 頓挫抑揚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