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土家吊腳樓作文(通用8篇)

關於土家吊腳樓作文(通用8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土家吊腳樓作文(通用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土家吊腳樓作文1

  我媽媽的家鄉在湖北省恩施市來鳳縣,那裡是山區,還有許多人仍然居住在土家族傳統的房子裡,那種房子就叫吊腳樓。

  吊腳樓多依山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為最佳屋場,後來講究朝向,或坐西向東,或坐東向西。依山的吊腳樓,在平地上用木柱撐起分上下兩層,上層通風,乾燥,防潮就是居室,下層就是豬牛欄圈或用來堆放雜物。

  從前的吊腳樓一般以茅草或衫樹皮蓋頂,也有用石板當蓋頂的,現在的吊腳樓多用泥瓦鋪蓋。吊腳樓的建造就是土家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首先選黃道吉日,請眾鄉鄰幫忙,上樑前要祭梁,然後眾人齊心協力將一排排木扇豎起,這時,鞭炮齊鳴,左鄰右舍送禮物祝賀。

  土家人還在屋前屋後栽花種草,各種果樹,但是,前不栽桑,後不種桃,因與“喪”“逃”諧音,不吉利。

  吊腳樓就是我國少數民族一幅具有民族風格的美景。下次去外婆家我一定要爸爸媽媽帶我去看看。

  土家吊腳樓作文2

  吊腳樓是土家族人智慧的象徵,把房子做成如此奇怪的形狀,好像是一塊塊拼在一起的豆腐乾,方方正正。幾個房間合理放置,客廳在實心的土地上,其他的房間都市懸空,靠杉木柱子支撐,既可以十分通風、乾燥,還可以防止毒蛇和各種野獸的攻擊,上住人,下放物,節省空間。怪不得被稱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啊!

  我雖然沒有去過吊腳樓,但是媽媽去過,聽她說吊腳樓的整個樓層共三層:上、中、下。上層是客廳,是全家人休息的地方,專門用來招待客人。第二層就是他們起居的地方,但有規矩,外人是不能進去的。第三層是用來放雜物的地方,還可以養一些家禽。整一幢屋子,這全是由杉木拼起來的,立在水邊,好似一隻大老虎在水邊蹲著。

  要是你去土家族人家做客,你一定會被接到吊腳樓的客廳,也就是上層,一入屋,你定會感受到一股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陽光斜著從窗外照入屋內,彷彿就是一束束光箭射入屋內,不冷不熱,暖洋洋的。只覺自身在空中閣樓,放眼望外,花的色彩;樹的色彩;人的服裝的色彩;蟲子的色彩;還有那鳥兒的色彩,似乎組成了一副巨大的油畫,耀眼而又美麗,出自於大自然這一獨具匠心的畫家手中。

  吊腳樓是中國最古老的建築物之一,每一塊、每一寸地方都是那樣的精緻,刻滿了圖畫,有高山流水、蟲鳴鳥聲、百花爭豔、瓜果豐收。似乎與大自然合為了一體。

  土家吊腳樓作文3

  吊腳樓,顧名思義就是離開地面的樓房,是土家族獨特的居住所。

  吊腳樓一般在湘西地段,被稱為“活化石”。與他同樣是“活化石”的還有大熊貓、中華鱘、銀杏樹。這四樣“民族瑰寶”經歷了歷史的變革,成功儲存到了今天。現在仍然興旺,不曾衰敗。關於吊腳樓的來歷,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傳說多年以前,土家族的居住地經常發大水,並且地面很潮溼,大禹看到後,想盡辦法把土家族的住所往上抬,於是,吊腳樓就這樣被大禹發明出來了。

  至於吊腳樓的搭建方法,是先用竹子或者木頭搭建一個空中平臺,然後搭建四壁,最後搭建房頂。主體完成後,再把裡面裝飾一下,一個完美的家就誕生了。

  吊腳樓上可以住人,樓下還可以養各種動物,最大化的利用了空間。並且,吊腳樓可以架設在各種普通房子都無法架設的地方,吊腳樓用的都是原生態材料,在房間裡找不到一根釘子、一點水泥、一滴油漆,不會對人有任何傷害。

  暑假,我有幸看到了真正的吊腳樓。撫摸著搭建它的竹子,我真想讓所有人都來看一看,感受一下我們巴楚文化的博大精深。

  土家族的吊腳樓是宜昌獨特的風俗之一。土家族還有很多有趣的風俗,等著你來發現喲!

  土家吊腳樓作文4

  在湘西鳳凰或武陵山旁,你總能看到那一座座倚著山,傍著水的木頭小樓。這就是獨具湘西魅力的土家族吊腳樓。

  吊角樓的一般居住者土家族人,他們愛群居,愛住吊腳木樓。建房都是一村村,一寨寨的,很少單家獨戶。所建房屋多為木結構,小青瓦,花格窗,司簷懸空,木欄扶手,走馬角,古香古色。一般居家都有小庭院,院前有籬笆,院後有竹林,青石板鋪路,刨木板裝壁,松明照亮,一家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寧靜生活。

  說起吊角樓,它不但是土家族賴以生存的住房,也是鄂西土家族地區最複雜而有最能顯示富有的一種典型的建築形式。隨著經濟機的發展和文化的進步,吊角樓成為土家族地區的一種普遍建築,就其結構而言,各地區的吊角樓大同小異,它們最基本的特點是正屋建在實地上,廂房除一邊靠在實地和正房相連,其餘三邊皆懸空,靠柱子支撐,正屋和廂房(即吊角部分)的上面住人,廂房的下部有柱無壁,用來餵養牲畜、堆放雜物,所以稱吊角樓為半乾欄式建築。

  土家吊腳樓作文5

  我外婆家住在湘西西北的一個土家小山村,這裡群山環繞,綠樹成蔭,滿目蔥翠;在幽靜的山林中,隱隱約約地呈現出十幾戶人家,他們世世代代的房子都是用木頭做的。我非常喜歡外婆家的吊腳樓。

  外婆家的房子是一棟吊腳樓,由片片青瓦蓋成的坡屋頂,大塊大塊的青石板壤成的地面,遠遠看去就像一個精緻的玩具木盒,點綴在綠色的叢林中。在吊腳樓的中間,有一間大房子是堂屋,這裡是外婆一家世世代代祭祖的地方。靠近堂屋第一間是火房,房子中間是由四塊大條石圍成的方形火坑。這裡是外婆一家烤薰臘肉的地方,也是媽媽兒時聽外婆唱搖籃曲的地方……。緊挨著的是廚房,接下來是兩間臥房,最外的是箱房,也是吊腳樓的位置,很大,共有三大間。按照土家習俗,箱房是姑娘們繡花的地方,可是,我的媽媽沒有繡過花。因為她六歲就出門讀書,十多歲醫學院畢業後就參加了工作。

  這樣的房子架柱是用木頭做的,周圍都是用規則的木板裝成的,連地面`頂棚都鋪上了木板。住這樣的木房子冬暖夏涼,但是,要注意防火。

  清晨,外婆家的吊腳樓上炊煙裊裊升起,薄霧還沒有散盡,雞鳴聲,犬吠聲,牛羊的鈴鐺聲,與冉冉升起的太陽構成一幅美麗的山水畫。我愛外婆家的吊腳樓!

  土家吊腳樓作文6

  二十年後,再次來到湘西吊腳樓,發現的是它另一番獨特魅力。錯落不一的吊腳樓群中,有顯示著濃重歷史的老式吊腳樓,也有展現著今日風采的新式吊腳樓。一老一新,成了鮮明的對比。

  來到過節,還是那條由青石板撲鋪成的路,還是那條滔滔的線河,人們把這兒的原貌完整地保留了下來。唯一變的是鄉親們的言行舉止,還有寨中的整體容貌。因為這裡成為了著名的景區後,鄉親們接觸的人群多了起來,隨之時間的變化。大家的素質和整體容貌大有改觀,這樣才能與寨中的美麗風光渾然一體。站在橋上,放眼望去。河邊依偎著一排優雅租入的柳樹‘街上傳來人們的交談和買賣聲;板車碾過青石板時發出“咯搭”的清響,還有近處水車發出的流水聲。但最令我著迷的,還是那吊腳樓的樣子,一排的吊腳樓,僅有幾根粗壯的柱子支撐,屹立在山河中。一陣風吹過,輕輕地搖晃起來,讓人不禁有些擔心,但它就是“前後前後”輕輕地晃動,似乎有些抒情、柔和之意。著如詩如畫般的景象,讓我陶醉其中。

  走進某戶人家,老老少少都拿出了待客的點心,熱情地很。屋內的陳設是極其簡單的,沒有多少電器,不過這樣這樣更能顯示那份獨特的民俗文化。樓下的花草,有了驚人的統一,都種上了賞心悅目的杜鵑和鐵樹。微風拂過,花草也就隨之搖曳風中。

  風景的美麗,環境的幽靜,迷人的風俗,獨特的文化。村民們住在這舒適、宜人的環境中,悠然自得地生活著……

  土家吊腳樓作文7

  踏上土家族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進了綠色的世界。遠遠望去,在一片綠色的土地上,點綴著數以千計的吊腳樓。這就是被稱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的土家民居。

  吊腳樓多依山就勢而建,吊腳樓三邊懸空,廂房除一邊靠在實地和正房相連,靠柱子支撐,高懸地面既通風,又能防毒蛇、野獸,樓下還可放雜物。優雅的“絲簷”和寬綽的“走欄”使吊腳樓自成一格。

  吊腳樓的.建造是土家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首先要備齊木料,用當地的方言說,這叫“伐青山”,備木料一般選用椿樹或紫樹,椿諧音“春”,紫諧音“子”。“春”“子”代表吉祥,意為春常大,子孫旺;接著是“架大碼”,就是加工大梁及柱料,在樑上還要畫八卦、太極圖、荷花蓮籽等圖案;然後就是“排扇”,就是把加工好的樑柱接上

  榫頭,排成木扇;最後是“立屋成柱”,主人選一個吉日,請左鄰右舍幫忙,上樑前要祭梁,然後眾人一心齊心協力,將一排排木扇豎起來,這時,鞭炮齊鳴,左鄰右舍送禮物,表示慶賀又一座吊腳樓的誕生。立屋豎柱之後就開始蓋瓦、裝飾房屋。富裕人家還要在屋頂上裝飾向天飛簷,在廊洞下雕龍畫鳳,裝飾陽臺木欄。

  從前的吊腳樓將就朝向,坐西向東、坐東向西。吊腳樓屬於幹欄式建築,但與一般所指幹欄應該是全部都懸空,所以稱吊腳樓為半乾式建築。

  現在的吊腳樓比“幹欄”成功的擺脫了原始性,具有較高的文化層次。這就是巴楚文化的“活化石”——吊腳樓。

  土家吊腳樓作文8

  沅陵,是一片美麗的天地,放眼瞧,河邊、道路、房宅,處處都美麗。一直美到天邊,美麗無限,美得醉人!尤其美麗的是鄉間的吊腳樓。

  這種樓房雖然只有兩三層高,但它卻“吊”在水面和山腰,好像空中樓閣。樓簷角上翻如展翼高飛的大鳥,很是漂亮。

  每到放假,我都會去外婆家。走近村口,吊腳樓前依然站著思念著我們的外婆,她用目光編織著密密的思念,牢牢地繫住我。婆孫倆進屋後,嫋嫋的炊煙升起一面藍色的旗幟,也升起方言很濃的鄉音。之後,我和外婆一起說笑,坐在火塘邊吃飯,徐徐吹來的涼風,很是涼爽。

  站在樓閣上,放眼看去。一座座吊腳樓上都掛著紅辣椒,讓我想起了父親紅膛膛的臉。牆上掛著燻黃的臘肉,香味誘人……

  清澈的河水從村莊中流過,吊腳樓懸於沿河兩岸,根根木柱撐起一棟棟小巧玲瓏的房子,撐起了一個個甜蜜溫暖的家,這裡的人們生活幸福而快樂。

  說到這,我不禁想起沈從文筆下黃昏薄暮中的吊腳樓的風姿:“入夜那臨江窗戶中的燈光像星星在水上閃爍,那一座座吊腳樓的背景映在清流之中,宛如水下世界,十分清晰。白天那擠滿沿河的村民們,把河水弄起陣陣漪漣,悠悠的盪開去,卻像一抹一抹會心的微笑,河在兩岸的掩映中更加美麗”。

  吊腳樓像少女依著青山,睡得那麼香甜。久久的渴盼伸進水裡,系往遠方的帆。猛然醒來,推開臨江的窗戶。漁歌悠悠,白雲翩翩。

  點評:小作者有敏銳的想象力和高明的語言表現力,為我們描繪出一種非同尋常的詩意境界。隨著他的筆觸,我們彷彿回到了鄉村,尋回了永違的鄉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