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元宵節的習俗作文600字(精選14篇)

關於元宵節的習俗作文600字(精選14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元宵節的習俗作文60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元宵節的習俗作文600字 篇1

  在我的家鄉——汕頭,無論什麼節日,我們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風俗。

  就拿元宵節來說吧。那習俗可真多呀!讓我給你細細道來。

  遊神賽是家鄉元宵節必須舉行的,所謂的遊神賽就是有幾個人或者十幾個人抬著一蹲人稱“老爺”的佛像,還有一些人是抬著一蹲人稱“觀音娘娘”的佛像,抬“老爺”的人一般都是比較多的,因為據說抬到“老爺”佛像的,那些結婚還未生子的人明年就會生男孩,抬著這兩蹲佛像的人就會在大街小巷上走一圈,後面還跟著一幫敲鑼打鼓的人,觀看的人也是人山人海,特別熱鬧,等這些人抬到村外後就開始賽跑起來,看看誰先把佛像抬到目的地,所謂的目的地就是在村裡的廣場搭好的一個神臺,然後把佛像放進去後,人們就開始在廣場上擺起了各種各樣的祭品,祭拜起來了,祭拜的人特別多。在神臺的對面,有一個戲臺,村裡特地請了戲班子來表演給神明看。人們祭拜完後就會放煙火,放鞭炮,熱鬧非凡。

  第二個獨特的風俗是吊喜燈,因汕頭話燈和丁是同音,故點燈與添丁是諧音,所以家鄉人認為點燈是添丁的吉兆,人口暢旺浮現。如果去年結婚的人或者生了男孩的人,在今年的農曆正月十五的晚上就必須提著紅燈籠,拿一張紅紙寫上姓名貼到燈屏上,歡天喜地地掛在鄉中宗族祠堂的燈架上,剛結婚的象徵著不久就會添丁,生了男孩的象徵著家中添了丁。

  元宵節的時候,我們不僅有遊神賽與吊喜燈,還有一些好吃的粿品,其中“炸油角”是我們家鄉元宵節必備的粿品之一。據說,“炸”象徵著發財,這是我們家鄉人一個美好的願望,不管這些風俗象徵著什麼,但“油角”卻是我最喜歡吃的美食之一。

  家鄉的元宵節對我來說是新奇的、熱鬧的,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也迫不及待地想到我們的家鄉體驗一下?

  元宵節的習俗作文600字 篇2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

  今年的元宵節媽媽讓我獨自購買湯圓。我興奮地來到了超市,看著冰櫃裡琳琅滿目的湯圓,我從中精挑細選了一些迎合家人口味的湯圓。

  回到家,媽媽將湯圓片刻煮熟了。我們一家人邊吃湯圓,邊欣賞仲秋節晚會。

  團圓飯在歡聲笑語中度過了,爸爸媽媽帶著我出門看禮花。

  我們來到樓區花園中心,抬頭仰望天空,天空中接連不斷的禮花給無邊而又昏暗的夜空增添了絢麗的色彩,我看得目不暇接。忽然,一個個彩燈在我眼前閃過,我定睛仔細看,許多人家門口都掛著各式各樣的燈籠,元宵節為什麼要掛彩燈籠呢?我感到疑惑。回到家後,我在網上閱覽了元宵節相關的資料。

  原來元宵節掛彩燈籠還有這樣一個傳說啊。

  以前,有一隻神鳥因迷路而迫降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震怒,下令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不忍心百姓無辜受難,就冒險偷偷來到人間,把這個訊息告訴了人們。

  過了好久,有個老人想出了辦法,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裡張燈結綵、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

  大家聽了積極響應。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心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驅邪避鬼神。

  看來元宵節還有這麼多的習俗和傳說呀,真令我大開眼界。元宵節這一天讓我懂得了很多課外知識和文化習俗,中國是個文化古國,還有更多的奧秘正等著我們去發現它,探究它,把祖國傳統的文明的文化習俗傳承下去。

  元宵節的習俗作文600字 篇3

  元宵節到了,民間有三個習俗:一、吃元宵;二、看花燈;3、放煙花,今天我就在這兒說一說。

  元宵有很多種口味:黑芝麻、藍莓、巧克力等等,其中我最愛吃黑芝麻的了,外皮滑溜溜的(呵呵,聽起來怎麼那麼像肥皂?)咬一口餡就出來了,不是那麼甜得發膩,也沒有那麼淡。好吃!嘻……

  我們也去看了花燈。剛入廣場大門,可以看到兩隻高抬著頭的鳳凰,下面整齊地站著賣熒光棒的小販,嘴裡不停喊著:"走過路過別錯過!""走一走,看一看!"走到中間,看見一個大碗,釉色清晰明朗,真像明代的青花瓷!上面有一個個元宵,誘人啊……碗的下面還有還有"配餐":大蔥、辣椒、彩椒、西紅柿。大碗的前面是一個小舞臺,舞臺後有八隻張牙舞爪的長龍,威風凜凜。大碗的後面是三座冰雕,全是具有古典風格的房屋,還插了一個牌子:小心有電!大碗的左面是十二生肖有牛、虎、羊……咦?這是老鼠還是松鼠?我一下看見了兔子,我指著喊"媽媽!"(我媽咪屬兔的)媽媽笑著說:"小壞蛋!"大碗的右面也是小動物造型的燈。

  晚上,我們看了煙花。呵!從鐵人廣場一直排出兩、三千米,這也驗證了一個謎語:世界上最長的車是什麼車?答:堵車。我不耐煩了,和媽咪下車看。煙花有紅色、橙色、金黃色、綠色、紫色,那最好看的煙花也是最大的:砰,砰,砰,三個金黃色的煙花,形成了一個金黃色的樹,漂亮極了。還有"黃金瀑布"、"變色花"……

  今年,我們歡歡喜喜的鬧了元宵節。

  元宵節的習俗作文600字 篇4

  "正月十五鬧元宵,紅紅火火過大年"。一年一度的元宵節來臨啦。看家家戶戶都洋溢著紅彤彤的笑臉來迎接元宵節的到來。有的人家不僅只掛著大紅西瓜燈籠,而且還有孔明燈,絹燈,橘燈&h各樣,豐富多彩。把整個上煙村照的如同白天一樣。

  看禮堂這邊更熱鬧,花燈更漂亮。這兒琳琅滿目的花燈使人眼花繚亂,看都看不過來。

  看那桃燈,粉紅的底色,桃尖上塗點紅色,桃底有翠綠的大葉子,真是既漂亮又簡單。

  看那金豬燈,製作好框架後,用閃閃發亮的金紙糊住框架,這樣一個金豬就立刻展現在了眼前,再看那已過了時的扇燈,雖說它過了時,可還是那麼青春年華那麼有風度,有氣魄。還有&h一言難盡啊!

  呵!還有多姿多彩的爆竹,從天而炸,彷彿使天空炸開一個洞,滿天的星星從天空一下撒了下來。快看啊!五彩的煙花從天而降,一下子照亮了整個上煙村。這時,在場的人都驚呆啦,這情景多麼壯觀,多麼美麗啊!還真有些"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味道。漸漸的火花"飛"走了,天空又一下子變暗了,剛才那一番情景,就如同夢般在我的腦海裡迴盪。

  聽,一陣陣鑼鼓聲不斷的吸引著我,使我不得不來轉一轉這"迷魂陣九曲黃河",我來到陣口一瞧,一邊引人耳目的寫著入口,一邊大大的寫著出口,我便從入口走進了陣中,陣陣鑼鼓聲敲打著我幼小的心靈,我抵不住誘惑,不由自主的雙腳生風超越了前面的人,蹦跳著走完了這"迷魂陣九曲黃河"。

  我在這濃濃的喜慶之中,度過了一個歡歡喜喜的元宵節。

  我看到的元宵節真美啊!不過我相信在這個發達的祖國裡,今後的元宵節一定會更好,更燦爛,更輝煌!

  元宵節的習俗作文600字 篇5

  今年的元宵節,比以往元宵節都不太一樣,因為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逐漸富裕起來,燈也隨之好看了起來。昨天晚上,我和爸爸媽媽到街上去看燈。雖然北方的天氣寒冷無比,但寒冷擋不住人們的熱情

  剛到馬路上,只見馬路上人山人海,整條馬路都已變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見人流的末尾。

  我和爸爸媽媽也隨著人流匯入了燈區。“千萬”條金黃色閃光燈從六七米的“高空”懸下,如瀑布一般,哎呀,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這麼繁多,這麼出奇的燈。看都看不過來。瞧,那一盞盞五彩繽紛千姿百態的花燈真是令人大飽眼福。有紅彤彤的“五角星”,昂首挺胸的“小公雞”,活潑可愛的“小猴子”&h那隻神氣活現的鳳凰!。兩隻寶珠般的圓眼,放射出白光。美麗極了。直把我看得目瞪口呆

  我們繼續往前走,只聽見不知道是從哪裡傳來的歌聲“在我的地盤你就得聽我的&h那肯定就是行動通訊公司的宣傳了。果然,前面有一個舞臺。上面雖然空空如也,但旁邊是一個手機,(還挺形象,一看就知道是做手機廣告)手機的螢幕上還有動畫。哦,怪不得聽見歌聲,只見螢幕裡的周杰倫正賣力地拿著話筒,唱著呢!看來,元宵節不僅燈好看,還處處充滿商機。

  這邊剛剛送走了周杰倫,那邊的刀郎又來了。因為那熟悉的旋律“20xx年的第一場雪,比以往的時候來的更晚一些”真悠閒啊。原來是為九曲黃河陣做廣告啊。看那九曲黃河陣,左拐右拐,精妙無比,正如人生道路上,雖然左拐右拐,但最後還是會出去,獲得勝利。

  月亮漸漸西落,我依依不捨地離開。但觀燈的人還是絡繹不絕,各種彩色的燈像天上的繁星一樣,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燈醉,只緣春意濃。

  元宵節的習俗作文600字 篇6

  春節的熱潮似乎依舊沒有結束,大街小巷上仍然洋溢著春節喜慶的氣氛,各家各戶的門前窗外,還貼著對聯掛著燈籠,當人們依舊沉浸在新年祝福語的喜悅中時,另一個節日,已經來了。

  元宵節到了,作為一個小吃貨,元宵節獨到的美食當然是最吸引我注意的。

  在我的記憶當中,元宵節最幸福的時光便是全家人坐在一起聊聊天,吃吃湯圓。那玉似的湯圓潔白無瑕。晶瑩滑潤的湯圓讓人看著就“口水直流三千尺”。煮熟後的湯圓很軟、很滑,富有彈性,用筷子夾湯圓時,真有一種和湯圓躲貓貓的感覺。好不容易夾起一個,嘴巴趕緊湊過去咬一口,感覺黏黏的,因為湯圓軟軟的,有彈性,就像舌頭一樣,吃的人很容易就會把舌頭當成湯圓咬上一口——黑色的芝麻餡慢慢的從咬破的口子流入口中,糯米皮的糯香味和芝麻餡兒的香甜匯到一起,刺激了口中的每一個味蕾;更不用說芝麻餡醇厚的香甜味道和入口即化的感覺了,真是美妙絕倫!只要人咬上一口,就根本停不來。

  元宵節令我痴迷的還有猜燈謎。

  元宵節那一天晚上,不論大廟小廟,都會舉行廟會,非常熱鬧,而最熱鬧的要數猜燈謎的地方了。猜燈謎時,人們一會兒百思不得其解,一會兒恍然大悟,腦洞大開,一會兒緊張,一會兒興奮。晚歸之時,又有誰的手中不是滿滿當當得呢?

  元宵節不能少的當然還有放孔明燈了。人們為了祈福祥瑞,把成百上千的孔明燈升入空中,如同繁星,一閃一閃的,美不勝收,令人不禁百感交集。

  這就是我記憶之中的元宵節,給予我多少幸福於快樂的元宵節。

  元宵節的習俗作文600字 篇7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節有很多習俗,如: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放煙花、猜燈謎......還有啊,就是要吃湯圓。

  俗話說"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今年的元宵節雖然天氣很冷,但是沒有下雪,絲毫不影響大家的心情,到了晚上,很多人都走出家門,到廣場看放煙花,賞燈,猜燈謎。

  煙花還是像往年一樣好看,今年是在淄博體育中心集中燃放,天剛黑下來,這裡已經聚集了很多很多人,周邊的道路都封閉了。七點半,焰火晚會正式開始了,隨著噼噼啪啪的鞭炮鳴響,夜空變成了一塊美麗的畫布,各色禮花騰空而起,競相綻放,似流星,似蝴蝶,似花冠,似奔騰的駿馬,似奔流而下的瀑布......展示出一幕幕流光溢彩,火樹銀花不夜天的人間勝景。我們忍不住歡呼起來,真是太美了!

  回來的路上,媽媽給我講他們小時候怎麼過元宵節,那時候的節目可多呢,一般從正月十四持續到正月十六,每天上午聽到鑼鼓聲一響,大人孩子都聚集到馬路兩旁,等著扮玩的隊伍,那喧天的鑼鼓聲,整齊的高蹺隊伍,讓人精神振奮的舞龍舞獅,最傳統的打鐵花......是他們兒時最愛看的節目。

  媽媽說她小時候最怕的是扮玩隊伍裡騎小毛驢的,那些人化妝的像小老太太一樣,歪戴著帽子,嘴裡叼著大的菸袋,嘴角還點著一顆大黑痣,晃晃悠悠晃晃悠悠,後面的人拿小鞭子一抽,他就撒歡一樣往人群裡亂竄,一不小心就來到你面前,嚇得大人孩子們直往後退,大呼小叫的,也給人們帶來了無數的歡笑聲,哈哈!

  我也想看那樣的節目,爸爸幫我問了好多地方,這些傳統的節目大都被彩車彩燈代替了,太遺憾了。

  元宵節的習俗作文600字 篇8

  說起蘇州的節日,除了端午節、中秋節、冬至節,最熱鬧的就屬於元宵節了。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農曆新年第一個月圓之夜。“吳中風俗,尤競上元。”元宵節是蘇州人尤為重視的一個傳統節日。想體驗“原汁原味”的蘇式元宵燈會到山塘街是個不錯的選擇。

  山塘街的元宵燈會十分熱鬧,整條街充滿了歡樂和喜慶的氣氛。山塘街的民居都掛上了燈籠,給山塘街的夜色增添了幾分亮色。民居旁邊的石路上擠滿了人,一排排各式各樣的花燈,有紗燈、宮燈、紙燈、走馬燈……五顏六色,裝飾精美,讓人賞心悅目。河面上也很熱鬧,一艘艘小船來來往往,船上也掛著紅色的燈籠,尤為喜慶。兩岸的倒映在水面,使得整條河都亮堂起來了。橫跨這河面的一座座橋,橋上人來人往,尤顯得這個節日的熱鬧。

  山塘街元宵燈會的活動豐富多彩,在元宵夜,蘇州婦女早有“走三橋”的習俗。她們一般會挑名字吉祥的橋來走,如壽星橋、吉利橋、太平橋……我走過了紋祥精緻的壽星橋,飽經風霜的吉利橋,後又走上了太平橋,望著遠處,心裡也祝願一切都平平安安的。走完三橋,我來到一處擺放很多花燈的地方,正看著一個走馬燈,燈的四面畫著山塘街的水墨畫,畫的很好,就像把這裡的景色全搬進這幅畫裡。燈的下面還掛這個一個紙條,上面下著一個燈謎“社會在發展(打一個《水滸傳》裡的人名)”我立馬想到了,是“九紋龍”史進,就這樣邊走邊看邊猜謎,樂在其中。

  月亮升空,猶如白玉盤。這時,遠處煙花四起,在上空綻放,絢爛多姿,美極了。看著此情此景,心中喜悅。

  元宵節不僅營造了團圓喜慶的氛圍,更承載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熱愛。

  元宵節的習俗作文600字 篇9

  正月十五那天,是我們農村孩子們最高興的一天。雖然下著雨,但是夜晚去“踩田角落”的人仍舊很多,其中還有幾個是大人。

  為了去踩田角落,我很早就把雨鞋穿好了,也準備好了去“踩田角落”用的柴火。晚上,媽媽還做了我最愛吃的糊塗面,面裡有許多菜一一野菜、油泡、粉絲、團於……但我只吃了幾口,就急匆匆地走了。

  我和弟弟三步並作兩步,只希望能飛到田野裡。出了村口,我們就遠遠地看見那裡已經有好幾個人了,他們點著火把,繞著田的四邊跑著,嘴裡不住地高喊著: “踩踩田角落,明年養只大豬玀……”這是我們這兒的古老風俗。據說,誰踩得越熱烈,誰家明年就越興旺,五穀豐登,生活富裕。

  我們一到田野,也馬上點起火把,繞著田邊跑著,一邊扯開嗓子高喊。我高興得忘記了周圍的一切,也不顧手裡點著了的火把快燒完了,仍然不停地跑著。突然,我覺得手很燙。於是,急忙把手垂下來,一看,唉!快燒著衣袖了。我馬上將手中的柴禾扔在田角邊。

  不加不覺,我和弟弟已經每人燒掉了五個火把。這時,我無意中向四周一看:啊!人更加多了,他們手中的火把熊熊燃燒,火光照亮了自己的臉,照亮了綠油油的麥田,照亮了漆黑的夜空,照得田野裡如同白晝。雖然下著細雨,大家卻高興地喊著、跑著、笑著,全身心都沉浸在歡樂之中。大約踩了一個多小時,我們拿來的柴把也燒完了,但我們興致未盡,捨不得離開。我們多麼希望再踩一會田角落啊!

  時間已近半夜,我和弟弟才依依不捨地離開這充滿歡樂氣氛的田野回家了。但是,人們的笑聲和喊聲仍在天空中迴盪著……

  元宵節的習俗作文600字 篇10

  在我們這裡過元宵節的時候,有蒸刺蝟的習俗,據說刺蝟可以給家裡馱來糧食和金銀。每到元宵節前兩天,每家每戶都要做蒸一些栩栩如生、形態各異的的小刺蝟。

  今年過元宵節的時候,媽媽又在做刺蝟,只見媽媽首先拿起一塊麵團,在案板上使勁地揉,揉成碗狀,裡面放上豆餡兒或煮好的紅棗,在把面揉成一個半圓形光滑的麵糰,把一邊捏尖,接著橫切約二釐米深的一刀,拿一顆泡好的黑豆粒橫放在切口裡,就是咬著豆粒的“刺蝟”的嘴巴。接著,把“刺蝟”橫託在左手上,“刺蝟”的尖嘴朝著大拇指,右手用剪刀貼著“刺蝟”的背,輕輕剪約一釐米長的小刺兒,並向上稍微一提,刺兒就翹了起來。“刺蝟”的背上依次剪出五行小刺兒,每行刺的數量都按照三、四、五、四、三的順序照空兒排列。最後在“刺蝟”的臉上嵌入兩粒紅小豆或綠豆,當作“刺蝟”又小又亮的眼睛,再用一粒黑豆塞到它屁股後面。一隻肥肥胖胖、憨態可掬的刺蝟便躍然手上。我看呆了,開心得跳了起來,說:“媽媽,你真厲害,太像了,簡直太像了。我也想做一隻。”媽媽說:“好啊!你做吧。”於是我就拿起來一塊麵學著媽媽的樣子做了起來。

  可是麵糰在我手裡不聽話,不是粘在手上就是捏不成刺蝟的形狀。我生氣地把面往板子上一扔,說:“這麼難做,我不想做了。”媽媽幫我拾起麵糰,說:“什麼事都是看著容易做起來難啊!這就是眼高手低。不要輕易放棄,堅持做下去會成功的.。”聽了媽媽的話,我又重新做下去。剪刀拿在我手裡也不聽使喚,我做得滿頭大汗,但是功夫不有心人,終於做成了一隻小刺蝟。儘管我做得很難看,也不太像,但是我特別開心。而媽媽還直誇我哪,“你做的小刺蝟的刺特別細,像真的小刺蝟。所以說,不管你做什麼事,只要你認真去做,堅持做下去,就能取得成功。雖然你是第一次做,相信自己的實力。”

  透過這次做小刺蝟,讓我懂得了只要堅持下去一切皆有可能。

  元宵節的習俗作文600字 篇11

  自從元宵張燈之俗形成以後,歷朝歷代都以正月十五張燈觀燈為一大盛事。梁簡文帝曾寫過一篇《列燈賦》:“南油俱滿,西漆爭燃。蘇徵安息,蠟出龍川。斜暉交映,倒影澄鮮。”描繪了當時宮廷在元宵張燈的盛況。隋煬帝時,每年正月十五舉行盛大的晚會,以招待萬國來賓和使節。據《隋書·音樂志》記載:元宵慶典甚為隆重,處處張燈結綵,日夜歌舞奏樂,表演者達三萬餘眾,奏樂者達一萬八千多人,戲臺有八里之長,遊玩觀燈的百姓更是不計其數,通宵達旦,盡情歡樂,熱鬧非常。在唐代的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中唐以後,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唐玄宗(公元685——762)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唐代是實行宵禁的,夜晚禁鼓一響就禁止出行,犯夜要受處罰;唯獨在上元節,皇帝特許開禁三天,稱為“放夜”。沿至宋朝,張燈由三夜延長至五夜,燈綵以外還放焰火,表演各種雜耍,情景更加熱鬧。《東京夢華錄》中記載:每逢燈節,開封御街上,萬盞彩燈壘成燈山,花燈焰火,金碧相射,錦繡交輝。京都少女載歌載舞,萬眾圍觀。“遊人集御街兩廊下,奇術異能,歌舞百戲,鱗鱗相切,樂音喧雜十餘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燈燭齊燃,鑼鼓聲聲,鞭炮齊鳴,百里燈火不絕。

  到了明代,朱元璋在金陵即位後,為使京城繁華熱鬧,又規定正月初八上燈,十七落燈,連張十夜,家家戶戶都懸掛五色燈綵,彩燈上描繪了各種人物,舞姿翩翩,鳥飛花放.龍騰魚躍,花燈焰火照耀通宵.鼓樂遊樂.喧鬧達旦,這是我國最長的燈節,清代,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日期縮短為五天,一直延續到今天。

  元宵節的習俗作文600字 篇12

  窗外燈火輝煌、人聲鼎沸,扛臺閣的隊伍從家門前流過。人潮翻湧鞭炮聲逐漸清晰起來。一家人正吃著元宵,我匆匆扒了幾口飯便放下筷子,擠進人群中看扛臺閣去了。

  扛臺閣是有程式的,剛開始是火鑊,經過每一個村子,如果這個村子需要參加這個扛臺閣的儀式,就得往火鑊裡添柴火、放鞭炮,這都是十五之前的事了。

  正月十五,石塘東巴黎前的廣場上早已沸沸揚揚,扛臺閣的隊伍還未到,人們就都已早早地吃完飯趕來了。村裡的手藝人用彩燈、綵帶、鮮花等把臺閣扮得花轎似的,十分豔麗。火鑊在最前面,幾個壯漢手裡拿著魚燈、蝦燈、蟹燈在隊伍後舞著。幾位紅衣男子舞著黃龍,鞭炮聲震耳欲聾,在水洩不通的人群中間,一連串的轎子更是讓人眼花繚亂。我擠出一身汗總算擠到前面來了。

  每一次扛臺閣就是一臺“微縮版”戲劇,由標緻的童男童女扮演戲劇中的人物,栩栩如生。有演皇帝的,一身龍袍,瞪著雙大眼睛看著圍觀的人,悠閒地坐在龍椅上;有演《西廂記》的,綠襖白裙,頭戴文生巾,臉被塗得雪白,嘴唇抹得通紅;還有演《西遊記》的,孫悟空身披金甲,手持如意金箍棒,金色的眼影在燈泡下撲閃著……他們的親戚好友都不斷往臺閣裡投送著零嘴。

  我看得入迷,不知何時,爺爺已來到我身邊,“好看吧,我們以前有臺閣都是幾個壯漢在扛的,現在條件好了,在臺閣底下安了滑輪,省力了不少哇”。爺爺感嘆著。“臺閣很重嗎?”“那能不重嗎?臺閣是木製的,裡面還裝著小人呢,怎麼說也得有二百來斤。”爺爺沉默了一會兒又說:“越來越多的人都往城市裡走了,年味兒漸漸淡了,大家夥兒還是默契的守著這個習俗,年年必辦。扛臺閣活動雖然費用不少,但是圖個熱鬧,沒有扛臺閣活動,元宵就像沒有鬧過一樣。”聽了爺爺一席話,我心裡默默地在想:是啊!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喜慶人氣在減弱,節日氣氛在退散,只希望這種元宵節習俗能保持下去!我又轉頭去看臺閣的隊伍,一眼望不到頭:“真長,真長……”爺爺喃喃著“走吧,這臺閣看不完的。”

  燈火輝煌,漆黑的夜被染上一層金光,扛臺閣的隊伍沿著石塘石板路走著,映紅了每個人的臉,映紅了小鎮,也映紅了生活。

  元宵節的習俗作文600字 篇13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農曆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透過查閱資料,我還知道了許多關於元宵節的傳統習俗。

  按我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又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裡、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 還 放 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一直延續至今。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糰”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節還有“走百病”的習俗,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元宵的由來等傳統民俗表演。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不僅盛行於海峽兩岸,就是在海外華人的聚居區也年年歡慶不衰。

  元宵的由來和習俗真有意思!

  元宵節的習俗作文600字 篇14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所以全國各地都過,大部分地區的習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還是有自己的特點。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觀 燈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後,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即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

  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當時的京城長安已是擁有百萬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會富庶。在皇帝的親自倡導下,元宵燈節辦得越來越豪華。中唐以後,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唐玄宗(公元685--762)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宋代,元宵燈會無論在規模和燈飾的奇幻精美都勝過唐代,而且活動更為民間化,民族特色更強。以後歷代的元宵燈會不斷髮展,燈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後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後加了兩日,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日期縮短為五天,一直延續到今天。

  燈在臺灣民間具有光明與添丁的涵義,點燃燈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臺語燈與丁諧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節婦女都會刻意在燈下游走,希望“鑽燈腳生卵葩”(就是鑽到燈下游走,好生男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