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作文(通用13篇)

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作文(通用13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作文(通用1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作文 篇1

  今天是農曆二月二,俗話說的好“二月二,龍抬頭”。可我一直不明白“龍抬頭”是什麼意思,所以只好問偶老媽,媽媽說她也不知道,這個問題只好告一段落。

  今天我們要去姥姥家,因為二月二,所以要去姥姥家。一下車,我就看見小姨左手拿著梨,右手端著麻花;看起來特別好玩。接著我跟著小姨一起去後院玩。一進門,就看見笨笨搖著尾巴向我跑過來,我只好躲它,笨笨見我沒興趣和它鬧,便向佳佳跑去,佳佳還小,她怕笨笨咬她,便哭了起來,好多人過來哄佳佳,終於佳佳不哭了,我們把笨笨關了起來,防止它再嚇佳佳。

  把笨笨關起來後,我們就去前院玩電腦了,小姨只要來了姥姥家就玩電腦哎!

  一會兒該吃中午飯了,我們都要喝雪碧姥爺就給我們開啟,幌了幾下,一開啟馬上氣兒就網上湧,弄了丫丫一身,我們大笑起來,爽朗的笑聲充滿了院子!

  一會兒丫丫該上課了,她就走了。過了一會兒,我一看錶都3點過5分了。丫丫1點走的,但好像剛走了幾分鐘,這證明了時間飛快。一會兒天就黑了,我們吃了晚飯就各回各家了。

  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作文 篇2

  每年農曆二月初二詩歌特殊的日子,因為這天是龍抬頭。

  爸爸告訴我:“天上主管風雨的龍在睡了一個大覺後,會在這一天醒來,而人們會在這一天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今年風調雨順”。果然這連續好幾天都是細雨綿綿的。

  傍晚我們一家就趕去云溪村看龍燈,到了那裡,遠遠就看到村子場地那兒人山人海,非常熱鬧。場地中內盤著一條很長很長的板凳龍,我猜該有兩百米了吧,巨大的龍頭都有我兩人高了呢。隨著兩聲鞭炮響,巨龍就舞動了起來,龍頭引著龍身在場地裡來加穿梭,真的像活龍一樣在天空中騰雲駕霧。巨龍盤旋了十幾圈後,穿過小橋,沿河而上,長長的龍身一字排開,龍身上的燈光倒映在河水中,彷彿河裡也有一條長長的龍在水裡遊走。兩條龍相伴而遊,真是太精彩了。

  河中,還漂著一艘漂亮的龍船,整個船身透著明明亮的光芒,我還幸運地上了一會兒龍船呢,你羨慕嗎?這可是我第一次看見這麼漂亮的板凳燈和龍燈,心裡別提有多高興啦!

  二月二龍抬頭,過了二月二新的一年才算正式開始了,讓我一起來迎接這美好的一年吧。

  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作文 篇3

  今天是中國陰曆節日中的一個二月二,二月二是龍抬頭的日子。

  傳說中今天家家戶戶都要吃金豆花。老師要我們拿自己家鄉的小吃來展示。我的老家在安徽,我從來沒有回去過,不知道自己的家鄉特色小吃是什麼。媽媽帶我到銀座買了萁子和巧克力豆。

  我的巧克力豆是灰紅色的,聞起來有一股淡淡的巧克力味,外面還有很多小疙瘩。咬開,裡面是豆子,甜甜的好吃極了。我揹著這些巧克力豆去上學的時候,我真想和同學臭撇一番。

  上課了,李老師抓起我的巧克力豆,嚐了嚐,說:“嗯!很好吃!”聽到這句話,我立刻心花怒放!

  我覺得這一天又充足又快樂!

  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作文 篇4

  農曆二月初二,傳承千年的這一時令節日,被附會了各種有趣的民俗內容。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專家委員會副主任烏丙安教授說,“二月二”與天文、氣候、農事、衛生、學業都相關,這一天故事多、講究更多。

  “二月二”在北方稱為“春龍節”,在南方稱為“踏青節”。據說,“二月二”在周代本是一個祭祀的日子,到了唐代已演變成一個民俗節日。

  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這句話的來歷與中國古代天文學對星辰執行的認識和農業節氣有關。中國古代天文學觀天模式,在周天黃道確定二十八個星座,稱為二十八宿,二十八宿按照東南西北分成四宮,並按照它們的形象附會為四種動物。其中,東宮七宿被想像成一條巨龍。每到農曆二月,處於龍頭位置的角宿會在東方地平線顯現,所以俗稱“龍抬頭”。

  “二月二”是一個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日子。北方一些地方舊俗,這一天早晨家家戶戶要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裡要燒香上供,這叫“引田龍”。但也有相反的,有的地方這一天忌擔水,生怕帶回龍卵或驚動青龍,把風調雨順的好年景破壞了。這一天的食品也多以龍命名:吃麵條稱“挑龍頭”、吃油炸糕稱“吃龍膽”、食煎餅稱“揭龍皮”、吃麻花稱“啃龍骨”,以示吉慶。

  “二月二”也是一個企盼學業有成的日子。過去私塾先生多在這一天收學生,謂之“佔鰲頭”。學生們也會念叨:“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

  “二月二”還是一個媳婦回孃家的日子。舊俗規定,媳婦正月裡得住在婆家,出了正月才允許回孃家。所以民間又有“二月二,接寶貝兒,接不來,掉眼淚兒”的民謠,表現出父母盼女歸的心態。傳統習俗:“龍抬頭”吃麵條。

  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作文 篇5

  3月20日是農曆二月初二。民間稱這一天“龍抬頭”,象徵著春回大地,萬物復甦。那麼,“龍抬頭”是何意思?天文專家對此進行了解釋。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解釋說,“二月二,龍抬頭”此說和古代天文學有關。

  專家介紹,中國古代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斷季節。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龍的角。每到二月春風以後,黃昏時“龍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故稱“龍抬頭”。據天津、江蘇兩地的天文專家介紹,天上“龍抬頭”的'同時,春天也慢慢來到了人間,雨水也會多起來。此時節,大地返青,春耕從南到北陸續開始。

  民諺“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寄託了人們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強烈願望。

  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作文 篇6

  二月二在飲食上也是有一定的講究的,這一天的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春餅名曰“吃龍鱗”,吃麵條則是“扶龍鬚”,吃米飯名曰“吃龍子”,吃餛飩名曰“吃龍眼”,而吃餃子名曰“吃龍耳”。這一切都是為了喚醒龍王,祈求龍王保佑一年風調雨順,獲得好收成。

  當然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可吃春餅卻是普遍習俗,明《酌中志》一書中就有記載:“二月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棗糕,以油煎之,或白麵和稀攤為煎餅,名曰‘燻蟲’”。

  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作文 篇7

  二月二這天,理髮店裡特別忙。這一天人人都要理髮。有“正月裡不理髮”的說法在民間流傳,很多人在臘月理完髮後,一個月都不會再理,而是等到“二月二”。

  人們為什麼都要在“二月二”這天理髮呢?傳說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因此,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似乎這一天理了發,便討了好彩頭,一年都順風順水呢。

  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作文 篇8

  二月二還有一項重要的習俗就是接“姑娘”,即孃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兒,故有“二月二,帶姑娘”之說。蘇北人的禮數多,其中正月裡“姑娘”是不能住在孃家的,初二到孃家拜了年後也必須當天趕回婆家。但到了二月初二,孃家人就來接女兒回去,住上幾天,一是正月裡忙活了好長時間,比較勞累,接回孃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剛開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勞犒勞她。

  在被接回來的日子裡,“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門聊天兒,輕鬆而愉快。而城裡人“帶姑娘”則是姑娘、女婿一起帶回來吃一頓豐盛的中飯。此習俗在我國北京及北方大多地區也很流行,不少地區一直沿續至今。

  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作文 篇9

  在山西,最重要的習俗是“引龍”,在晉西北叫“司錢龍”,二月二早上太陽沒出山以前,家家戶戶都要提桶到河邊或井邊取水。汲水時桶裡放著銅錢,提上水後邊走邊灑,到家後將剩下的水倒入水缸,這樣就把“錢龍”引回來了。引錢龍時不準說話,以免嚇走錢龍。

  在豫東一帶,農曆二月二的早晨家家必用爐膛裡的灰在院子裡及大門外打囤,即把草木灰放在長柄鐵鍁上散落成圓圈,然後圓心處放上不同的糧食,這實際上是莊稼人對糧食豐收的一種祈願。

  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作文 篇10

  南方“二月二”仍沿用祭社習俗,如在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區;此外就是形成了既有類似龍抬頭節習俗,又以祭社習俗為主的新“二月二”習俗,如在桂東客家地區。

  土地神古稱“社”、“社神”,傳說是管理一方土地之神。由於“地載萬物”、“聚財於地”,人類產生了對土地的崇拜。進入農業社會後,又把對土地的信仰與農作物的豐歉聯絡在一起。我國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又稱“土神”、“福德正神”,客家人稱“土地伯公”。“二月二”社日習俗內容豐富,主要活動是祭祀土地和聚社會飲,借敬神、娛神而娛人。

  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作文 篇11

  按照中國傳統習俗,二月二俗稱“龍抬頭”,這一天男女老少都要剪髮,讓新的一年“從頭開始”。但二月二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大名——“中和節”,在天津,中和節也是一場美食節。

  在二月二“龍抬頭”的日子裡,天津的風俗是吃煎燜子和烙餅。煎燜子俗稱煎龍鱗,寓意煎除害蟲;烙出的餅叫龍鱗餅,有保護龍身的意思,老人們還從院門口向家中方向撒灶灰和穀糠“引錢龍”。

  在天津,最頗負盛名的“龍抬頭”美食是煎燜子。天津燜子也屬於涼粉類食品,但講究用極細的綠豆澱粉,煎好後趁熱澆上麻醬、蒜泥、醋、醬油等作料,清香爽口,回味綿長。另外,早春時節冷熱不定,熱食屬陰的燜子,平衡兼顧,頗有創意。

  記得前年的二月初二,媽媽剛給我理完髮不一會兒,姥姥打來電話:“你們快來家裡吃燜子吧!”我們即刻出發。一進姥姥家,煎燜子的香氣撲面而來,我迫不及待地奔向餐桌,對姥姥說:“您做的燜子太香啦!”於是洗手、上桌、開吃!

  我一邊狼吞虎嚥地吃著煎燜子,一邊聽姥姥講述二月二龍抬頭吃燜子的來歷,姥姥說因為白色的燜子要切成扁塊,排在一起很像龍的鱗片,製作時每片燜子兩面又都被煎成金黃,所以用來表示對“懶龍”的懲罰,人們希望它努力治水,保佑豐收年景。

  姥姥的話也讓我想起我們中國很多的傳統習俗,如立春吃春餅、清明吃青團、端午吃粽子……我想我們有責任讓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美食傳承下去。

  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作文 篇12

  民間傳說,每逢農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春龍節”。我國北方廣泛的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

  每當春龍節到來,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天早晨家家戶戶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裡便點燈、燒香、上供。舊時,人們把這種儀式叫做“引田龍”。這一天,家家戶戶還要吃麵條、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為“挑龍頭”、“吃龍膽”、“金豆開花,龍王昇天,興雲佈雨,五穀豐登”,以示吉慶。

  明代已見此俗。沈榜《宛署雜記》記載:“宛人呼二月二為龍抬頭。鄉民用灰自門外委婉布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明人於奕正、劉侗《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場記載:“二月二曰龍抬頭,煎元旦祭餘餅,燻床炕,曰燻蟲兒,謂引龍,蟲不出也。”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著極其崇高的地位,古時認為龍是天子的象徵,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所以“二月二,龍抬頭”這句諺語表示春季來臨,萬物復甦。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

  “二月二龍抬頭”正式形成民俗節日是在元朝。中國自古是農業國家,氣候的好壞對農業收成起著決定作用。這個節日反映了廣大民眾對春雨的企盼,希望春天有足夠的雨水,為秋天的豐收打下基礎。

  為什麼要“二月二”才龍抬頭呢?因為農曆二月已進入仲春季節,這時陽氣上升,大地復甦、草木萌動,農民們就要春耕、播種了,非常需要土壤溼潤,保有水分。這時若是天公降雨,真是太寶貴了,所以有“春雨貴如油”之說。從節氣上說,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春分”之間,這是個既需要雨水,又可能有降雨的時期,人們多麼希望透過對龍的祈求行為來實現降雨的目的。

  為什麼是龍“抬頭”呢?因為二月初處於驚墊前後,蟄伏一冬的各種動物又恢復了活力,該有所活動了。龍抬頭了,意味著龍也行動起來了,要履行它降雨的職責了。不過,這種說法是一般人對“二月二龍抬頭”的通常解釋,通俗易懂。然而對於“龍抬頭”還有古代天文學方面的解釋,這往往被人忽略。

  明清以來,在二月二還增添了“燻蟲”、“炒豆”的活動。明人的《帝京景物略》中說:“二月二日曰龍抬頭……燻床炕,曰燻蟲,為引龍蟲不出也。”清康熙時的《大興縣誌》記載,“二月二,家各為葷素餅,以油烹而食之,曰燻蟲。”

  為什麼要燻蟲?農曆二月初天氣漸暖,昆蟲開始活動,有的蟲子對人體健康是有危害的,所以這一天就有越來越多的人用油煎食物、攤煎餅等辦法,憑藉煙氣燻死蟲子,這是一種講求衛生的理念。在北方,如河北、山東、陝西等地還有吃炒豆的做法用來驅蟲。人們將黃豆浸在鹽水中一段時間,然後取出放在鍋中爆炒,很快黃豆在鍋中發出蹦響,以此驚動蟲蠍,將之驅趕。

  又叫“春龍節”,有“二月二,龍抬頭”之諺語。舊時農村多有戶戶打“五穀囤”之俗,一般是於這一天的早晨,由當家人來打,即用草木灰在庭院內撒成一圓圈,名曰囤,中間再放少許五穀即成,以祈豐年。這天採煤工人不下井,相邀暢飲于山野。建國後,此俗已廢,現在比較盛行的是炒蠍豆,據說吃了蠍豆,一年不被蠍子蜇。蠍豆一般用黃豆炒制,有的蠍豆還粘上糖面,有的在鹽水中泡過,香脆可口。還有把面萁子和蠍豆一塊炒。此外,現在又增加了瓜子、爆米花等,這是炒蠍豆風俗的一個新發展。

  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作文 篇13

  每年農曆的二月初二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龍抬頭。

  龍抬頭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直譯成英語就是"Dragon Raises Head Day"。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龍被信奉為萬物之王、人類的始祖。另外龍也被認作是古代農業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掌管降雨之神。

  如今,龍抬頭不再像過去那樣和農業息息相關。現在流行的慶祝方式包括吃春餅、吃麵條;另外,信不信由你,還可以去理個髮或是換個新發型。

  古時候,人們會在龍抬頭薰香以驅趕家裡的味道,以確保春天到來後,家裡有著新鮮芳香的空氣以及滿滿的好運。縫紉是被禁止的,因為縫針可能會刺到龍的眼睛從而帶來壞運。另一種常見的習俗是把草木灰灑在水缸旁邊,因為人們認為這樣可以引龍來佈施雨水將其灌滿(撒灰引龍)。

  所以說,大家開始製作春餅吧,再預約理個髮,證明你已經準備好迎接“龍抬頭”的到來!

最近訪問